改变教师:让学习看得见

2016-04-14 10:51:31林晓斌
江苏教育 2016年62期
关键词:学业形式理念

林晓斌

改变教师:让学习看得见

林晓斌

在“促进有效学习”的新一轮课堂改革中,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一线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一直是学校教学管理者的难题。温州市绣山中学尝试推出“让学习看得见”的课堂变革,以“青春合伙人”的形式,通过建构开放的课堂组织形式,建立平等信任的师生、生生关系,借助呈现学生思维的媒介,推进多元的评价机制等四个角度的变革,引导教师在可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重新认识科学的教育理念,进而重构理念与教学行为。

课堂改革;青春合伙人;让学习看得见

“帮助所有学生发展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成为新一轮课堂改革的目标,教育界人士纷纷从关注“教的方式”转向关注“学的方式”,从运用学习科学理论、推行合作学习、推进多元评价等角度,为“促进有效学习”做出指引。但不同于专家、学校行政人员,一线教师因繁重的教学任务,往往习惯于既有的教学思维,懒于接受新理念。因此,教学理念的改变和重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约翰·哈蒂教授(John Hattie)在《可见的学习》中指出 “在学校中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我们需要可见的学习。”“可见”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让教师看得见学生的“学”,教师始终知道自己的作用;二是让学生看得见教师的“教”,学生逐渐成为自己的老师。

为此,我校提出“让学习看得见”的课堂改革尝试,试图从以下四个角度改变教学模式,促成教师从理念到行为的改变。

一、建构开放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习看得见

学生看得见教师的 “教”,教师看得见学生的“学”,其关键在于建构课堂开放的组织形式。这种开放的模式,不只是师生互动,还在于生生互动。

传统的课桌椅面向讲台的方式,有其先天的优势:教师与学生都可以看到对方的面部表情,互相了解当下的学习情绪及状况。但对于需要自主学习与合作解决问题的学生而言,其排位单一,生生无互动。为此我校采纳了更合适的课堂模式: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均衡地将4至6人分为一个小组,面朝讲台,三面围坐,每位学生编上了ABCDEF或123456的代号。课堂在进行教学或学习活动时,每位学生充分进行自主的思辨学习后,以不同的身份、学习任务、评价要求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同时向全班同学进行成果展示。

这种组织形式的实施动摇了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事实上,原来的排位方式无法让教师关注到班级的每一位学生,更不能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心理反应,并及时调整相应的课堂教学。如今各个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进行思维碰撞,教师则以“干预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巡视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小组展示时给出指导与评价。在应运而生的学习小团队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的过程清晰可见。

与此同时,我们撤了讲台,在教室左前方设置一张与学生桌同高度的教师书桌,放置电脑及投影仪。此举从形式和心理上消除了师生之间的藩篱,让教师真正走到学生中去。开放的课堂组织形式,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习看得见。

二、建立平等信任的师生、生生关系,让学习看得见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中,为了体现小组合作的功效,教师会根据不同的学习能力给学生编号。在展示环节中,学生A的准确回答得分是1分,以此类推学生D和学生F的回答分别是4分和6分,此举最大效益地发挥“小教师”的作用。

在观察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天津市普育学校的小组学习时发现,虽然组员间的指导、交流非常频繁,但是学生A对全组成员特别是学生F的管理与指导,不难看出带有“居高临下”的态度。同时,每个小组的回答展示,都会成为一节课的量化分数。那么为了小组荣誉,是否会让学生陷入分数泥淖不可自拔?小组与小组之间,是否会少了很多的分享?组员与组员之间,是否会多了标签意识?

为此,课堂组织形式的变革,教师地位的变化,对师生与生生关系提出了严峻挑战。《可见的学习》中,哈蒂教授认为课堂应该是“允许错误发生的安全环境”。于是我校推出了“青春合伙人”的小组合作模式,强调组员在平等基础上进行不同的分工。只有在班集体中建立平等、信任、安全的人际关系,才能让每位学生、每个小组在接受学习任务的挑战时,愿意将自己的思维呈现与分享,使学习看得见。

三、借助媒介呈现学生思维,让学习看得见

国内课改初期,我们的目光曾集中在杜郎口、东庐的“学业纸”“导学案”教学模式,当时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也配备了“学案”,从预习到练习,从背景资料到迁移拓展,教材中都有详细的编写。然而“学案”与纷繁的同步作业本、课时特训等内容大同小异,给学生增加了思维干扰与学习负担,已被一线教师弃用。

英美国家课堂的“A paper”、香港的“学业纸”学案形式的自编教材,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在研究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的“学习单”、天津市普育学校的“任务单”时发现,在理念的改变下,这张“纸”变得真实有效。“学业纸”不同于统一的“学案”,而是每位教师根据学情与教学目标,对统一的教学内容做出“适切的教”的呈现。教师借此将自己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内容,通过挑战性任务(问题、活动设计)及成功标准(要求)等呈现在学业纸上,通过学生的先行学习、小组互助交流、展示讨论结果等环节,完成教学目标。

同时,“学业纸”也是学生“学”的呈现。没有“学业纸”的背景下,教师难以了解学生先行学习的状况,也难以掌握学情,更难以开启课堂“学生已经掌握的不教,学生自己学习或互助学习可以掌握的不教”的旅程。而对于学生而言,独立完成“学业纸”的第一轮自主思考与学习,并将之诉诸笔端,既是一种思维的呈现,也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种反馈。

于是,我校推出的“学业纸”包含助学资料、预习提纲、课堂内容及活动设计、课后练习等,改变原来“教”做先导的学习模式,使学生的“学”完全看得见。

四、推进多元的评价机制,让学习看得见

最终实现“让学习看得见”,除了以上三个“支架”,还需要一种能够体现“先行学习”的多元理念,体现教育本原与长远目标的评价体系。

把学生的“学”呈现出来,就需要教师在鼓励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的同时,具备组织与领导能力。把教师的“教”呈现出来,需要教师真正改变教育理念。教师在备课环节下足功夫,不仅编写出科学的“学业纸”,保证“学习挑战”的适切性,还要激发学生对“学习挑战”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要关注学生呈现的思维,随时了解学生学习,并给予准确、及时的评价。

因此,我校尝试在学生评价中,以学科素养的形式,增加日常学习活动中“青春合伙人”小组展示的量化分数占比,鼓励学生提升各种能力;在教师评价中,以过程性评价替代“问责制”,根据测验结果来表扬、惩罚或奖励教师,鼓励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透明、充满信任的学习氛围,等等。

以上四个方面,无论是显性的课堂组织形式、学习媒介,还是隐性的人际关系、评价体系,都渗透着“认知加速”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形式的改变(教师的行为)最终促进了内容的改变(教师的理念),教师在“让学习看得见”的课堂改革中,感受到学困生在团队互助下学习主动性的明显提高。

对于教育均衡背景下的义务教育学校,相较于生源的不可控变量,教师属于可控变量,因此推进课堂改革,实现轻负高质,关键在于重构教师的理念与行为。“让学习看得见”的课堂改革,改变了教师,进而成就“促进有效学习”。

[1]约翰·哈蒂.可见的学习——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教师版)[M].金莺莲,洪超,裴新宁,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李明尚.小先生制,让课堂更高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G451.6

B

1005-6009(2016)57-0037-02

林晓斌,浙江省温州市绣山中学(浙江温州,325000)校长,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学业形式理念
艰苦的学业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中学语文(2019年34期)2019-12-27 08:03:46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