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
刍议新任教师的专业理想
刘建
专业理想是新任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拥有崇高的专业理想是新任教师成长为卓越教师的前提。当下我国教育文化的功利与浮躁使得新任教师在追求专业理想的过程中问题重重,专业动力不充足,专业态度不积极,专业意志不坚强,专业信念不坚定,专业品位与境界不高,视教师工作为谋生手段而非人生价值的承载,止于教书匠思维,缺乏教育家追求,直接导致专业发展乏力,影响新任教师的持续成长与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坚持卓越教师理念,立志成长为教育家,做好教育人生规划是新任教师确立专业理想、实现教育抱负的基本要求。
新任教师;专业理想;教育家;规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新任教师,即将或刚刚步入教育职场,面对全新的工作领域,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在教师职业的初始阶段明确专业理想、制定专业发展规划。这对于提升新任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新任教师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理想”一词来源于希腊语“ideal”,是指人生的奋斗目标。关于“理想”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新华词典》的解释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哲学大辞典》里则是“人类所持有的一种精神现象,确立于人们的观念之中、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理想”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标物,即“理想”是具体的目标或图景;一个是标象,即“理想”是属于精神范畴的指向未来目标的想象。标物使人对目标产生向往,标象使人对目标进行追求。简单地说,“理想”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有可能实现的未来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何谓“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关于个人前途的理想,它涉及一个人将来以何种职业谋生和发展,进而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1]“职业理想是人们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确立的对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职业目标的向往和追求。”[2]专业是专门的职业,与职业强调生计性的性质不同,专业更强调职业的价值性,即以提供社会服务并实现个人人生价值为主要目的。教师职业是专业的一种,它拥有专门的知识技能、专业伦理、专业规范等专业特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职业理想更多地体现为教师专业理想,教师专业理想是指教师依据其价值观,在对教育现实批判和否定的基础上,对教育现实总体把握后的主体思考和超前构建,对自己专业美好发展状态的预设与期待,对未来美好专业图景的构想与展望。专业理想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它是教师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教师的职业(专业)理想反映了教师高尚的师德追求、精神境界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会促使教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工作,把教书育人作为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敬业爱岗、无私奉献、钻研业务、勇于创新,在促进教育事业和学生发展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与自我提升”[3]。
教师专业理想不仅是教师动力系统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教师忠于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教师专业理想的内容结构主要包括专业动机、专业态度、专业意志和专业信念。专业动机是引起、推动并维持教师专业活动,实现一定教育目标的内部动力;专业态度是教师对教师专业表现出来的持久稳定的倾向;专业意志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为实现专业目标,自觉调节和支配专业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毅力与精神;专业信念是教师坚信自己的专业以及所追求的目标的正确性,毫不动摇地为之奋斗的意向。
教师专业理想对于新任教师而言十分重要。首先,教师专业理想是一种精神现象,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对教育现实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对基于教育现实并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反映,对新任教师具有引导性作用。其次,教师专业理想不仅能够促发教育实践、接受教育实践检验、指明进一步教育实践的方向,而且能够使专业理想自身得以调整、发展和实现,可以满足新任教师的需求,促使他们持之以恒地为实现理想去实践。再次,教师专业理想与新任教师身处其中的教育现实相与为一。拥有专业理想,新任教师在全面、系统和深刻地认识和掌握教育现实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同时,也能够以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为基础进行建构专业理想。[4]
专业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恩格斯曾指出:“人们所预期的东西很少如愿以偿,许多预期的目的在大多数场合都互相干扰,彼此冲突,或者是这些目的的本身一开始就是实现不了的,或者是缺乏实现的手段的。”[5]新任老师面对未来专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须拥有崇高的专业理想。一个新任教师只有树立了崇高的专业理想,才能满怀信心地去实现自己的专业目标,才会激起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毅力与无畏勇气,才会在困难时不退却、逆境中不灰心,最终实现理想。
纵然专业理想对于新任教师而言特别重要,但是由于种种现实因素的限制,许多新任教师的专业理想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专业动机不纯正,专业动力不充足,专业态度不积极,专业意志不坚强,专业信念不坚定,直接导致专业发展乏力,后劲不足,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早早败下阵来。
新任老师由于即将参加工作或刚刚参加工作,他们中有许多人对教师职业的性质认识不清,对教书育人的价值体认不够,对教师的专业性没有充分的理解,从而造成专业理想缺失的问题。他们将教师工作视作一项普通职业,只不过是养家糊口的手段与方式而已,无需专业发展,从入职的一开始便没有形成一种清晰明确的专业发展计划,没有形成专业发展的紧迫感与使命感,没有确立专业理想的意识,过着“朝九晚五”的教书匠生活。他们将教育、学校、同事、学生等视为他者,冷漠地将自己与职业保持一定的距离,冷眼看待教育领域的一切。他们工作流于自由散漫的形式主义,缺乏教育的生命叩问,没有把理想写成“师”,没有将教育事业视作自己的灵魂,没有真正地从内心接纳孩子,没有把教师工作当成一种生命的事业来做。
有些新任教师纵然拥有专业理想,但是一开始就把专业发展视为获取利益的手段,将教育事业作为个人名利的平台,不是基于教书育人的本真追求,不是基于关爱学生,而是基于通过专业发展获得附属性的财物与名利。有些新任教师专业态度不积极。他们将专业发展视为负担,得过且过,能躲则躲,不愿花时间在专业上探索,不愿意在教书育人上下工夫,把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视为专业成长中的烦恼。有些新任教师专业意志不坚强。他们韧性不足,坚持不下去,缺乏自始至终的发展耐力,遇到困难就会消极退却,面对诱惑则没有了定力,身心俱散,毫无斗志。还有些新任教师专业信念不坚定。他们缺乏教育信仰,没有职业敬畏,没有终身从事教育工作的勇气,对献身教育事业缺乏信心。
造成一些新任教师专业理想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价值混乱。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各种思想、观念、价值、理论、文化等蜂拥而来。正面的与负面的,进步的与落后的,主流的与非主流的,道德的与非道德的泥沙俱下,使人眼花缭乱。作为新入职的教师,很容易受各种负面思想影响,分不清主流,辨不出本质。二是功利浮躁。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我国教育领域滋生了拜金主义的倾向,许多教师急功近利,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心生浮躁,无法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学问、勤勤恳恳搞研究,逐渐抛弃了专业理想。三是不求上进。有些新任老师慵懒散漫,不思进取,鉴于现行职称评定与聘任没有动态考核与管理机制,不少新任教师从刚开始工作起就追求平淡与安逸。四是压力巨大。新任教师刚参加工作,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工作量较大,还要面对教学管理中的种种风险。各种教育与管理难题越来越多,这些都使新任教师无暇顾及专业发展。
当前,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愈加强烈。新任教师作为教育职场的新生力量,其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资源的质量水平。为了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强化新任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教育的整体品质,需要我们对新任教师进行专业理想重构,并在教育实践中积极践行。
首先,凡事预则立——要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任教师要想在未来的职场中取得成就,需要及早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确立专业发展目标,围绕目标开展专业研究与实践。新任教师要有坚定的专业信念,紧抓教书育人的教育本质不动摇,视教师工作为个人价值实现的平台与载体;新任教师要有纯正的专业动机,激发出蓬勃的专业动力,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不为名利所动,不做有违教师伦理与规范之事,把专业发展当成是个人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表达的机遇;新任教师要有顽强的专业意志,在专业发展上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戒骄戒躁。成功了总结经验,失败了总结教训,把每一次成功或失败作为下一次成功的推动力量;新任教师要有积极的专业态度,要热爱学生、热爱岗位、热爱学校,为人师表,做学生的人生导师,自始至终将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心无杂念。新任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信念坚定,意志顽强,态度积极,才会及早地立足教师岗位,在专业发展的大道上奋勇前行。
其次,争做教育家——提升专业理想品位与境界。新时期,新理想,新境界。新任教师应该坚持更高的专业品位,不能仅仅立足于“教育匠”的假设,更要有“教育家”的情怀。顾明远先生指出:“很多教师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一大批人才,而且有教育思想,有自己的教育风格,这就是教育家。”[6]真正的教育家是那些在教育中满怀爱心,终生将心血融入教育工作,刻苦认真、任劳任怨的教师。要培养高素养的现代学生,必须有有理想、有情怀、有境界、有追求、有品质、有想象力的卓越教师。“匠”的隐喻降低了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将复杂的人的工作简化为机器的工作,有违人与教育的本质。教师工作的育人性质决定着教师不仅要做好“匠”的工作,更应着眼于“家”的抱负。如果说“怎么教”“教什么”特别重要的话,那么,“为什么教”“把孩子带到什么地方去”在当前更为重要。反观当下教育,我们发现,问题不在于“匠”的缺失,而在于“家”的匮乏。一些地区教育“匠气”太重,无论是课程、教学还是管理,过于追求模式、追求数字、追求高度一致、追求同一套路,千人一面、千师一面、千校一面。我们不缺乏教书匠,而是缺乏有思想、有品位的教书匠;我们不缺乏教育技术与工艺,而是缺乏对教育真谛的叩问,缺乏将教育事业视作生命,将教师工作视作生活,将孩子视作天使的教育家精神。所以,新任教师须在职业的起初阶段就思考与决断自己未来的职业价值问题,解决好方向上的疑问与困惑。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顺应教育主流,把握教育本质。既要发挥细致扎实的工匠精神,更要以人本的情怀、爱的动力、教育的热情确立“教育家”的梦想。
再次,做好专业规划——为成为教育家而行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设想和规划。具体包括:教师对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选择,对各专业素养的具体目标的设计,对成长阶段的设计,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等。”[7]教师专业发展强调的是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特性的提升,它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感、专业自主、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意识等方面由低到高、逐渐符合教师专业人员标准的过程。[8]一般来说,新任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有长期规划、中期规划与短期规划,这需要在对影响专业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订。新任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内容主要有:(1)自我分析:全面充分地认识自己;(2)环境分析:把握专业发展的方向;(3)目标确立:形成发展的愿景;(4)策略拟定:设计行动方案。即明确目前所在的位置,你的目的地在什么地方,怎么到达你的目的地。[9]在过程与方法上,新任教师可以通过思考五个“W”来进行,即Who are you;What do you want;What can you do;What supports can you get;What can you be in the end。也可以使用SWOT分析法,让新任教师在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机遇与风险的基础上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进行思考与设计。新任教师要想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首先要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明了专业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行动方案。其次要认真分析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到底在专业上自己需要什么,在哪些方面去发展才能满足专业需要,是科研理论的提升,还是教学实践的改善,如此等等。再次,新任教师对自己的规划要不断地修正与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境与要求。当然,新任教师还要虚心向专家教师学习,在专业发展规划与实施上多听取专家与同事的意见与建议,互相研讨,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1]储培君,等.德育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292.
[2]张西方.论教师的职业理想[J].中国教育科学,2015(2).
[3]王想平.谈教师职业理想的价值与建构[J].宁夏教育,2013(9).
[4]张西方.论教师的职业理想[J].中国教育科学,2015(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7.
[6]顾明远.2011年第三届京师教育论坛上的主题 发 言 [EB/OL].http://teacher.eol.cn/fysl03_11460/ 20110423/t20110423_605437.shtml
[7]钟祖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一环: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J].中小学管理,2004(4).
[8]宋广义,魏淑华.论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5(7).
[9]王少非.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意义·内容·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2).
G451
A
1005-6009(2016)41-0009-03
刘建,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南京,210024)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与教育管理。
本文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高教重点自筹项目“激发学习动力,完善学习方式——高师教育类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初探”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B-b/2015/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