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莉
区域活动中教师隐性指导的实践研究
付莉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的时机和策略是教师能否有效指导幼儿活动的关键因素,其中,教师的隐性指导尤为重要。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材料、同伴的隐性指导作用,通过各种材料的选择以及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隐性指导;区域活动;自主游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现在很多幼儿园开展的区域游戏活动存在诸多问题。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的时机和策略是教师能否有效指导幼儿活动的关键因素。
皮亚杰的建构论认为,儿童的认知是在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和发展的,当儿童探索外部世界时,他们积极地建构内部心理结构。认识既不发生于主体,也不发生于客体,而发生于主体与客体之间同化和适应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环境对儿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环境、材料,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发展。
1.通过进区卡,引导幼儿自主参与活动。
现在,仍有教师在活动前根据幼儿的“表现”一厢情愿地安排好幼儿的活动内容,如:有的儿童比较好动,就经常安排他去图书区;有的幼儿动手能力弱,就经常安排他去美工区活动……诸如此类,强迫幼儿随教师的意愿去进行自己并不喜欢的游戏,抑制了幼儿自主发展。我们可以通过活动前的讨论来了解、帮助幼儿确定自己的活动计划和内容。每天活动前,幼儿通过思考和讨论确定自己的想法后,轮流、分组拿进区卡玩游戏,同时通过自己的《一周活动记录表》了解已经玩过哪些区域,还有哪些区域没有涉及可以去尝试。游戏卡和《一周活动记录表》的使用取代了教师直接介入指导幼儿的游戏选择,将选择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幼儿。
2.通过“替代教师”,指导幼儿自主学习。
区域材料是根据幼儿游戏发展水平不断更新替换的,有的新游戏不需要教师的新授和示范,我们为一些新游戏配上了图文并茂的使用说明和介绍,或是制作微课等等。现在,数字化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家庭和幼儿园。微课就是一个很好的支架,当幼儿遇到学习的重难点、易错点和兴趣点时,我们将知识点制作成微课,放在区域中的电脑上,让幼儿能自主学习。让幼儿自主控制学习时间、进度,甚至遇到难点时可以反复学习、观看、研究,这种形式弥补了集体活动的不足,使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发展。充分发挥材料的隐性指导作用,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3.通过完成任务卡(作业单),提高幼儿游戏水平。
任务卡、作业单的使用是为了让幼儿活动更有目的和计划,减少更换玩具的频率,使其真正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各区域的游戏材料会有相应的任务卡片,上面会有此游戏需要完成的内容或目标,由易到难,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挑战,一项任务完成后进行打卡记录,然后再选择难度高一点的游戏项目,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1.共同制定区域规则,提高幼儿自我约束的能力。
规则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人必须共同遵守的,因此在制定规则时应该让幼儿参与进来,师幼共同商讨、制定和调整规则。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小混乱而影响区域的顺利开展,区域活动的一些基本规则应该在区域活动正式开展以前就制定并明确下来。如我们在制定各区域规则时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先选择好游戏的幼儿有时会被他人打扰。大家一致认为选择好游戏的幼儿有不被他人打扰的权利。我们针对这常见的问题进行讨论:当一个小朋友正在玩喜欢的游戏时,另一个小朋友也想玩,直接过来抢或是干扰他游戏怎么办?这样做,你觉得应该吗?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矛盾?幼儿纷纷讨论,有的说应该先来后到,谁先来的谁先玩;有的说如果先玩的小朋友愿意,可以带后来的小朋友一起玩;有的说轮流玩,先玩别的,耐心等一等……只有当幼儿自己认同和接纳规则时,他们才有可能更好地遵守规则。我们还针对如何整理玩具、爱护玩具、不干扰他人、听到整理音乐就开始自主收拾,停止活动等等制定出基本的区域规则,由幼儿共同设计绘制并张贴。由于幼儿达成了共识,通过讨论和协商加深了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遵守规则,提高幼儿自我约束的能力。
2.相互学习和模仿,提高幼儿自主性学习。
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互相学习和模仿,区域活动会因为幼儿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模仿不断地出现新的玩法和创意。例如中班幼儿在刚开始接触到蘑菇钉游戏时,从刚开始的不会插到慢慢掌握了插的技巧后开始能根据所提供的简单图案进行拼插。当第一个幼儿插出一朵漂亮的花朵图案时,大家开始争相模仿。渐渐地,从一朵花到几朵花,从单一颜色到五颜六色,从花朵到动物……幼儿在模仿、创新中不断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游戏水平。
3.以强带弱,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由于认知水平和动作能力的不同,幼儿的表现经常出现高低水平,他们之间的互相模仿和学习也在悄然发生,较强的幼儿往往会主动帮助指导较弱的幼儿,较弱的幼儿也总会模仿和缠着较强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这种以强带弱的学习状态是非常常见的。例:大班的插塑(雪花片)游戏。大班幼儿的插塑水平已经不能小觑,他们能将一切生活中看得到的建筑物、交通工具、动物等等用插塑(雪花片)来展现。因为这类活动对已有经验和动作能力要求都比较高,所以有些幼儿还不能独立完成,我们鼓励幼儿找对子玩,只要有一个插塑水平高的幼儿,就能带动一组幼儿插塑水平的提高,幼儿之间以强带弱、互相学习的能力在插塑活动中突显。
4.设置共同任务,提高分工和协作的能力。
由于年龄特点,同伴间的帮助比师幼之间更容易沟通和接纳,无代沟。我们要充分发挥同伴这一重要资源,引导幼儿学会合作、分工、共同协作完成任务,这是教师隐性指导的重要策略之一。如中大班的幼儿,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共同任务,启发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做出合理的安排分工,协作完成游戏、作品或任务。例:开学初,凯凯的妈妈为班级的饲养角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儿童们喜爱至极,可是儿童们纷纷表示兔子关在笼子里一点也不舒服,怎么能让它生活地舒服自然一些呢?通过讨论、研究,大家一致决定要给小兔子建一个温暖、舒适的家,我们提示幼儿:小兔子的家需要什么?怎样分工搭建出小兔子的家呢?儿童们有的表示要有小房子,还要准备水、食物,还有供小兔子玩耍的玩具等等。我们很快确立共同搭建的主题,幼儿就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地分工准备和收集材料了。有的幼儿带来了大纸盒进行改造,有的带来家里不用的毛毯给小兔子当垫子,有的还给小兔子带来玩具,还有的带来了胡萝卜和喝水的小碗等等。通过布置共同的任务,让幼儿学会合作、分工、共同协作。
5.妥善解决冲突与矛盾,提高合作、协调能力。
合作游戏中,同伴之间的相互信任是成功合作的保证。但是在共同游戏时,幼儿必然会有各自的想法和意见,当他们意见不统一时,要想使游戏继续进行下去,就必须有人作出让步,有时是一方让步、有时是双方各让步并且协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自然会学到如何协商、退让、轮流、守规则甚至据理力争等交往的技能,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
在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中没有家长和教师的参与,少了对成人的依赖,他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或矛盾。为了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就必须学会站在同伴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情绪,学会收敛、理解和包容,提高幼儿的合作、协调能力。
G635.1
B
1005-6009(2016)53-0057-02
付莉,南京市大厂九村幼儿教育总园(南京,210048)教师,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