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
以文化人 品格提升
——基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教育生态构建的思考
汪明
文化管理是学校教育经验管理、制度管理的发展和超越,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生态的灵魂。立足校本,培育提炼校园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生态构建的安身之道、立命之所。在学校文化的指引下,重构与优化学校教育生态是当下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是夯实办学品格提升的基础。这不仅是当下教育发展的诉求,更应成为教育升级发展的自觉追求。
文化管理;教育生态;办学品格
教育生态观借用了“生态”这一术语,是生态平衡与生态和谐概念在教育上的移植、借用,它强调运用生态学原理、法则,思考、理解以及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是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理念。教育生态观以一种生命动态的视角去观察学校的发展,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当学校赋予了生命的意义,学校的发展也就有了更广阔更生动更丰富的空间,现代学校应当超越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外在追求,致力于校本化学校课程、内部管理、团队建设的思考与探索,切实提升自身的办学品格,丰盈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内涵。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建校13年来,依托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时代背景,始终追随园区教育“四化”发展的总体方向,坚持“以文化人,品牌立校”的办学方针,历经了团队融合创业阶段、特色项目品牌打造阶段、资源建设整体助推阶段。“十三五”期间,学校将以课程建设为重要载体,着力于校园文化的重建与改造,不断提升办学品格。基于办学多年的积淀与传承,结合当下教育的时代诉求,对学校核心价值观体系进行重新顺理与完善。立德树人,以“种一朵莲花在心上”为办学理念;以“养正守真”为校训,“怀诚至善”为教风,“乐学尚美”为学风,回归教育本真;以“雅和”为校训,推崇“雅洁无痕,和灵有致”的校园精神,以“品馨如莲,质雅如花,打造品质教育生活”为发展愿景,在学校内涵发展上凝心聚力。核心价值观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文脉指引,基于对核心价值观的思考,我们提出了“雅洁”的校园环境,“无痕”的德育,“和灵”的教学科研,“有致”的管理。核心价值观不再是空洞的文字宣讲,而是统领整个教育教学工作方向的行动纲领,从墙上,从文字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之中,指引并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言行,在观念认同基础上产生积极的行为共振。核心价值观只有落地生根才能赋予生命的活力,才会成为学校教育生态的生命之源。
课程即生活,一所学校有怎样的课程就有怎样的生活,在对象上既关乎教师的教育生活,更关乎学生的成长,在时空上既关照当下,更着眼未来。因此,课程建设对学校而言至关重要,课程是学校的核心发展力,课程生态决定了学校教育生态的品格。
(一)以莲文化为主线,整体规划学校课程
莲花学校地处盛产红菱莲藕的水乡古镇斜塘,学校因“莲花”而得名,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丰富而深远的文化标识,学校自办学以来就以“莲”作为学校文化的承载,不断塑造文化的内核。以“书香·墨香·莲香”三香校园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书香校园、书法特色和廉洁文化建设;以“书品·学品·人品”为育人途径,倡导学生“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伴着学校的成长与发展,“莲”已成为学校文化形象的标识代言,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莲文化已逐步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在区域全面推进课程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品馨如莲,质雅如花,打造品质教育生活”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愿景,以此为主线,我们规划了学校的整体课程架构,形成了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图谱。
(二)构建生态化学习部落,营造多元学习空间
现代学校越来越关注校园空间的充分利用,对学校而言,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可能成为丰富的课程资源。莲花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改造的过程中,本着对未来学校的思考与展望,将教学区的空间环境布置与课程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区的底楼以传统特色项目书法教育为主题,构建书画艺术长廊,二楼以科技创新为主题打造科学探索园地,三楼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空间数学课程,四楼是江苏省初中物理在线课程及英语学习空间,学校中庭的特色建筑馨园打造成经典人文阅读空间。通过对校园空间的整体性设计,将课程资源得以充分拓展延伸,学习空间不仅是一个物化的环境,更是课程资源的二度开发,倡导线上线下相结合,倡导自由个性的学习体验,实现了学习内容、方式方法的时空转换,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活力,由于学习组织形式的自然性、个体性、互动性,让学习过程更具生态的特征,形成了一个个自由开放的学习部落。
(三)提炼个性化教学主张,给课程实施提供清晰的策略指引
一所学校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要有整体性的策略指导,针对课程的实施,我们提出了“尝试为先,结构整合,高效反馈”的总体性策略,这是对已有经验的总结提炼,也是对教学改革方向的前瞻思考。在整体性策略指引下,各学科结合自身发展状况提出了个性化的主张。基于对课程实施策略的思考,各学科在课型整体设计、教学手段与方式、学习方法、教学资源准备、学科及课堂时间管理、作业管理、学生管理、质量检测反馈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思考与探索。同时,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在课程建设上进行一体化的反思与设计,在学科知识体系、学科素养培养、教学技能方法各个层面充分对接融合,不断加强团队协作,逐步打造学科特色,最终实现“一科一特色”,做出自己的品牌。
校本管理是构建学校教育生态的基础保障,一般认为,学校的管理历经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在不断改进中得以丰富和完善。
(一)和谐校园,价值观认同
无论教育生态还是生态教育,管理必然是柔和的、自然的、赋予生命关怀的,立足学校教育生态的视角,文化管理一定是目标追求。莲花学校已有十余年的办学积淀,已走过经验管理、制度管理,正努力走向文化管理。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对管理的追求是“有致”,倡导和谐的工作环境,人文的情感关怀,追求管理的精致化。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互动,达成观念的共识,价值观的统一,基于对共同愿景的期盼,不断增强全体教师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强化主人翁意识,让师生的个人价值和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实现和发挥,让工作、学习和生活得以紧密地融合。
(二)精致落实,提升管理品质
在管理实践中,以校训“雅和”为宗旨,“雅”指向师生个体,气质高雅,言谈文雅,知识博雅。“和”指向团队,和融、和谐、和美。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能力和智慧,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专业发展,营造温润静美的校园环境及精致和谐的人际氛围,围绕师生的发展,精心设计,精细组织,体现管理即服务。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实施个性化精细化的教学管理;以专业成长为导向,倡导生态化的教育科研;以德育课程资源网络为依托,倡导“无痕”的德育。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教育和成长,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理想目标,体现学校管理的教育性,指引性。通过强有力的落实,实现管理的精致化,通过文化管理,创设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最终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家园。
教师是学校教育生态的核心元素,在构建学校教育生态过程中,教师团队理应成为积极的倡导者、参与者。教育的本质是人学,人学的本质是生命关系学,从这个视角来看教育,学校就是个生命交流、互动成长、共生共长的生态环境,教师应成为给学生文化促进、生命光亮和精神升华的人,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温度和亮度,学校的生态环境才会富有蓬勃的生命力。
(一)给教师提供更全面的职业关怀
莲花学校办学十余年以来,建有完善的教师管理及培训规章制度,尤其在师德师风方面,在教师业务能力提升方面,无论校内还是上级管理部门都给予了系统完整的规范培训,同时也给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各级各类平台。目前,各学科都有一定比例市区级骨干教师,整体教师队伍积极向上,年富力强。然而,如何让教师保持持久的工作热情,顺利度过职业倦怠期,成就对职业生命的高度自觉和活力,值得思考和探索。在教师培养上,我们习惯聚焦于师德师能,而缺乏对师情、师意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恰恰是孕育教师蓬勃工作热情的动力源泉,因此,学校努力探索对教师职业情感、职业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和交流,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不断拓宽教师的文化视野,提高人文修养,将工作、学习、生活温暖地融合,给职业生涯一个幸福的规划。
(二)以评促发展,让评价机制成为教师成长的泵阀
评价机制只有适切教育实际,适合教师职业特性,才能真正发挥引领激励作用。学校在充分尊重惯例,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评价机制的改革,尝试发展性评价,评价制度不是一个筛网,而是一个促进个体、团队不断进取的泵阀。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教代会决策、监督职能,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民主公开的基础上倡导公平、公正。结合学校实际对各项考核制度进行调整,以评价改革为手段,促进教师对自我生命品质、教育品质、学习品质和人文品质的关照,不断培养和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教育是一种特殊文化,其宗旨与使命就是以文化人,学校教育生态的积极构建,是基于对学校办学风格与水平的积极主动思考,需要在集体智慧碰撞中成长,做好顶层设计,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良好的教育生态决定了学校自身的办学能力、办学质量和品格。为师生创设自由、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时空,为师生营造自然、温暖、充满生机的生态环境,是每一所学校办学品格提升的关键所在。
G622
B
1005-6009(2016)53-0029-03
汪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江苏苏州,215000)校长,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