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过有意义的班级公共生活

2016-04-14 09:13:31芮火才
江苏教育 2016年47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公民民主

芮火才

专家点评

让学生过有意义的班级公共生活

芮火才

学生的现代公民素养既不可能自然形成,也不可能依靠纸上谈兵得到,只能在班级公共生活中通过长期体验“做”出来。班级公共生活具有指向现代公民素养养成的基本追求,有利于学生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形成。在学生的班级公共生活中,班主任要强化学生权利意识的培育和维权能力的培养,涵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

现代公民教育;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批判精神

“现代公民素养与班级公共生活”是一个非常有时代性的话题。一方面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到达一定高度后对提升公民素质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改革推进到一定程度后内在的自然追求。

基于班主任工作的视角,培养现代公民素养,进行现代公民教育,过有意义的班级公共生活是基本的载体也是基本的途径。如果浸润学生身心的班级生活不能直接指向其现代公民素养的教育和提升,那么培养现代公民不说没有可能,至少也是非常困难。学生的现代公民素养既不可能自然形成,也不可能依靠纸上谈兵得到,而只能在班级公共生活中通过长期体验“做”出来。这里的“意义”主要是指班级公共生活具有指向现代公民素养养成的基本追求,具有现代公民教育的基本意蕴,有利于学生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形成。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公共生活因为目中有人而富有“意义”。

一、强化学生权利意识的培育和维权能力的培养

不管是我们的传统教育还是这次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介绍,都非常重视学生责任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责任意识和能力无疑是现代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责任意识和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就不能称之为现代公民。从经验的角度看,尽管学校和老师对学生责任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但现实是学生的责任意识非常淡薄,责任能力也十分缺乏。这背后有着十分复杂的社会原因。单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我个人认为,其问题主要不是出在责任意识和能力培育的方法上,而是出在公民责任意识和能力培育的思路上。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意识中,一般人都认为责任先于权利,责任也重于权利,只有学生很好地履行义务和责任,我们才能或才可以赋予学生一定的权利。反之就会担心学生缺乏责任感甚至无法无天。但在学生或是一般人的潜意识中他们会认为你们不给我们权利,凭什么让我们尽义务,负责任?这是人的本性。我们常说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是统一的,但如何相辅相成?又是如何统一?我认为,不管是逻辑上还是情感上,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能力的基础就是学生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保护。对学生而言,如果他们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保护,自然或至少更容易生成责任意识和能力。对教育者而言,如果我们能充分保护学生的权利,那么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也就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和内化,也更顺理成章,理直气壮。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公民非但不是国家的工具,相反,国家是为公民而存在,所以公民主体性的张扬才是公民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而公民权利得到充分的保护才是公民主体性得以保障的基本表现。

班主任首先要通过与学生的充分协商建立学生权利清单,让每个学生对自己在班级生活中拥有怎样的权利一清二楚。其次,要创造一切机会和可能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权利。第三,要建立维权申诉机制,学生的权利一旦受到侵害,要帮助学生按相关规定和程序维护自己的权利。第四,要引导学生不断总结权利运用和维护的方法与效果,不断反省在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有没有影响和损害了别人的权益,不断思考在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应该为他人和集体履行怎样的义务和责任。

二、涵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

班级民主化是社会民主化的细胞,没有班级民主化,就没有学校的民主化,也没有社会的民主化。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是现代公民素养的核心,也是本次班主任论坛大家关注的中心。就像游泳必须在泳池中才能学会一样,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也必须在具有民主气息和体验的班级公共生活中才能逐步形成。

构建民主的班级公共生活,班主任至少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营造人人平等、彼此尊重的班级氛围,师生平等,生生平等。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首先不因学生家庭背景、学习成绩和相貌不良而歧视他们,不因师道尊严而高高在上,把自己作为与学生平等的一员而参与班级公共生活。当发现班级生活中学生间有人格不平等现象要及时制止和引导,使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做人的基本尊严。第二,要建立协商的班级管理机制,即班级的建设、管理等班级大小事务都由全班师生在充分讨论、协商后决定。针对班规的制定、班级岗位的设置和同学间、师生间矛盾的解决等,每个人都可以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意见不同时进行争论,分歧较大时展开辩论,求同存异。争议较大事项和重大决定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投票表决。投票后,少数人要尊重多数人的决定,多数人要包容和关怀少数人的意见。班级中的每个人只向真理低头,不向权贵屈服。协商得出什么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涵养学生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的必经之路。学生在协商中学会坚持真理,学会妥协,学会尊重和宽容,学会汲人所长、补己之短,培育理性精神,提升理性水平。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

只有当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时,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现代公民,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臣民,这样的公民才能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进行创造的力量。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公民充其量只是迎合社会或是维持社会发展的工具,在特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集体无意识或是多数人暴政的帮凶。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培育恰是我们传统教育的先天不足。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听话”是好学生的基本标准,但听话意味着服从,意味着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老师的管制,班级实际成为教师主宰和控制学生的训练场。如果“听话”成为我们班级公共生活的主旋律,班级管理也许能井井有条,学生也能养成所谓良好的行为习惯,但其精神发育必然是畸形的,长此以往,学生必定养成奴性人格而失去自我。这自然不能去责怪我们的学校和老师,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抗拒传统文化的控制和影响,但这并不等于我们不能够和不可以有所作为。

班主任要做的首先是消除学生对书本、权威和偶像等的崇拜和迷信,引导鼓励学生对他们的言行大胆进行质疑和批评。如可以定期引导学生寻找书本中的错误之处,对明星和公众人物的不当言行进行批评,对老师的教学和校长的管理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等。其次,鼓励学生在班级事务协商讨论中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提问和追问,欣赏学生发表的与众不同的观点,引导学生自圆其说。第三,引导学生定期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审视和反思,进行必要的自我批判。同时引导学生开展相互的欣赏、建议和批评。

让学生过有意义的班级公共生活,虽然与传统相比,班主任的事务似乎少了,地位也下降了,其实对班主任的素养和工作要求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提出更高的挑战。有两点尤为重要:一是班主任的角色必须转变,班主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班级公共生活的主宰者和控制者,而是与学生地位平等的一个参与者和建设者,这需要通过制订实行班主任的“权力清单”加以限制和保证。不管是情感上还是技术上,这远比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专制管理困难得多。二是班主任在班级公共生活中的引导和指导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减弱和消解班主任对班级公共生活的控制非但不意味着班主任可以对班级公共生活建设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恰恰需要强化对学生的引导,这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也是班级公共生活建设之必需。如班级公共生活建设方向的把握,学生权利和责任的平衡,对自由民主的理解和实践等,都需要班主任进行情景化、个性化的适时、适度和适当地把控、引导和点拨,这比班主任在传统班级公共生活建设中程式化、机械化的管控要复杂得多,需要班主任渊博的知识、民主的能力、因势利导的智慧作为支撑。

G417

A

1005-6009(2016)42-0022-02

芮火才,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德育先进工作者、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首批“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公民民主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论公民美育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0:46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电影(2015年4期)2015-11-29 07:32:17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6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