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萍
五年制艺术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衔接
——以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为例
邓丽萍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专科学历已无法满足社会市场竞争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因此,实现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衔接,有助于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高等教育结构。以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为例,在专业衔接上紧抓人才培养目标一体化、人才培养规格一体化、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过程一体化四大方面的内容,大胆走高职教育转型之路,创新衔接模式,重构课程体系,通过专业衔接切实有效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五年制高职;艺术高职院校;本科院校;专业衔接
自二十世纪80年代兴起至今,我国高职教育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由于高职教育学历多定位于专科,只有极少数高职院校的部分专业升为本科,使我国大多数高职人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为解决上述问题,高职延伸、分段培养、高职自考一体化等高职专科与本科学历衔接模式应运而生,但这些举措仅仅提升了高职学生的学历,并没有延续高职教育的特点。此外,虽然近年来一些本科院校逐渐转型为应用型本科,但其与高职教育之间仍旧缺乏联系,导致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专业衔接困难。因此,实现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之间的有效专业衔接,不仅有助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还可促进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共同发展。对五年制艺术高职院校而言,专业衔接不仅能够提升艺术专业的实用价值,还能使艺术专业学生在市场竞争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增加艺术在市场经济中的比重。
(一)人才培养目标一体化
五年制艺术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应用能力,艺术本科院校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涵养及艺术水平,实现艺术涵养与艺术应用能力的有效结合,是实施专业衔接的主要目标。实现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一体化,有助于培养全新的技能型、应用型艺术人才。例如,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主持与播音专业主要面向旅游管理方向培养人才,为满足新兴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学校与多家旅游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定期参与到旅游实践工作中,培养学生旅游管理的专业能力。尽管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但往往会忽视艺术学科的重要性,严重缺乏艺术创造力。建立专业衔接后,实现高职院校、本科院校、企业三者之间的有效联系,在注重实践技能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艺术水平,使学生在工作中能够展现自身艺术魅力,提升自身工作能力。
(二)人才培养规格一体化
所谓人才培养规格是指,高校对所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进行规定,学生应当达到一定的综合素质,以满足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主要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艺术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存在一定差异,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时常出现,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一体化存在一定困难。二者主要区别在于,艺术高职院校注重艺术的职业性培养,而本科院校注重艺术的理论教育。在艺术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专业衔接的进程中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严格按照职业要求对专业进行设置,并在教育过程中尽可能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一体化。
(三)课程体系一体化
要想实现艺术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专业衔接,就必须实现课程体系一体化。在专业衔接过程中,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将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核心,确保学生专业基础、技术素养、技术应用以及实践创新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升,以培养具备职业性、实践性特点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同时,在实现课程体系一体化过程中,还需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实现对课程内容的有效调整,制订符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标准,构建层次递进的课程体系,以实现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衔接。
(四)教学过程一体化
在艺术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进行专业衔接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并对教学计划和进程进行设计,确保其科学合理。确定课程开设的时间、地点、师资等重要内容,明确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之间的分工,确保专业衔接顺利,促进人才培养,实现教学过程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完全对接,确保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能够完全接轨,并根据“工学结合”和“产学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通过一体化的教学实训,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专业技术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高职教育转型
五年制艺术高职院校体制特殊,层次比较单一,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专业竞争上不具备优势,促使部分学生通过“专套本”或“专升本”的方式提升自身学历。而艺术本科教育则更加注重对艺术水平的培养,旨在提升学生的艺术专业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但较难满足实践工作对艺术类学生的需求。为确保艺术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衔接顺利进行,艺术高职院校应发挥自身在专业衔接中的优势,确保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并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现高职教育的合理转型,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例如,常州艺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民间工艺美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刻绘、丝绣等传统艺术品创作设计、营销以及吴文化传统工艺美术研究与继承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创意型人才,在就业方向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学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忽视了对民间工艺美术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一直处于“知其为不知其所以为”的状态。在与相关本科院校建立专业衔接关系后,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工艺美术专业的艺术内涵,了解刻绘、丝绣等传统艺术品的历史渊源,了解吴文化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对艺术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平和艺术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所蕴含的魅力。
(二)衔接模式创新
五年制艺术高职院校采取“3+2”教育模式(即三年中专,两年大专),这一模式有助于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贯通,降低了教育成本,并能够取得较高的教育效益和回报。相较于传统高职学校,五年制高职学校所提供的实践教育更加全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五年制高职学校在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上相对薄弱,导致学生文化水平偏低,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部分学生为提高自身水平,选择传统“专套本”方式提升自身学历,那么就需要继续接受两年的本科教育,从而形成“3+2+2”的教育模式。较长的教育周期会降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实现五年制艺术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之间的专业衔接,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缩短学生的学习周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专业,以满足市场发展对高职艺术人才的需求。
(三)课程体系构建
由于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生源不同,所需构建的课程体系也存在很大差异,实现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专业衔接,就需要构建统一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能适应学习过程。在专业课程衔接上,应该坚持以工作为导向,模块化改造专业技能,对学科化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造,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后,就可以开展专业学习,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同时,在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衔接中,坚持“终身教育”理念,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高职学生学历,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促进高职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有机融合,完善我国高职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是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专业衔接的真正目的。
例如,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专门培养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空间艺术设计、环境规划与设计、室内外装饰设计、景观设计、展会氛围营造设计、现代生活时尚软装设计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创意型人才。主要课程包括绘画基础、建筑速写、手绘效果图、模型制作、室内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装饰材料与工艺、装饰工程预算、陈设设计、人体工程学、综合设计、电脑设计软件等。在与相关本科院校建立专业衔接关系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深化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致力于培养具有环保意识的人才,从园林设计、景观设计、装饰材料及工艺等课程着手,充分体现环保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环保意识,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下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在五年制艺术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实现专业衔接的过程中,首先要确保专业衔接的可行性。专业衔接有效整合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资源,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目前,艺术高职院校重实践轻理论,而本科院校则恰好相反。以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为例,该专业注重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工作中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服装企业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服装设计和营销的平台,使学生从实践中掌握专业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在理论知识方面,学生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对服装设计缺乏具体的概念,不能准确把握服装潮流的发展趋势,在设计和营销工作中延续老一辈的经验,缺乏创造性,无法很好地实现自身艺术价值。
在与开设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实现专业衔接后,利用五年的时间反复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实现自身的艺术价值,并准确把握服装发展潮流,设计出具有创新意识的服装,并创建合理的营销方式,最大化利用专业能力。在服装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创造出适应中国自身潮流发展的服装概念,将“中国制造”逐渐转变为“中国创造”,而不是一味地跟随日韩服装发展潮流。同时还需要清楚地认识到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之间教育体系的区别,有效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专业衔接。
由于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以及师资水平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根据教育发展需求准确地实现专业衔接,是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强化政府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采取行政措施消除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之间的教育壁垒,加强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之间的交流,为实现专科和本科间的专业衔接提供平台,让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都充分认识到实施专业衔接百利而无一害。提升本科院校的积极性,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专业衔接,确保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实现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之间的专业衔接,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提升高职人才的专业水准,提升本科人才的实践能力。对于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而言,实现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衔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学生的艺术理论水平,真正意义上实现“让文化艺术行业成为朝阳和高薪的行业,造就学生高雅、幸福的艺术人生”。
[1]何静.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衔接研究——基于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模式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4(3):61-64.
[2]孙杏林.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衔接试点的理性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4(9):88-92.
[3]居金娟.“3+2”分段培养模式下“信号与系统”翻转课堂的构建[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5 (2):40-43.
[4]吴丽旋,王玫瑰.专业资源库建设促进专本衔接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4(10):44-45,49.
[5]蒋心亚,鲁武霞.专业转型升级:高职院校内涵提升的实践超越[J].职业技术教育,2011(34):37-42.
[6]张成玉.中职、高职与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3(17):80-82.
G717
A
1005-6009(2016)29-0068-03
邓丽萍,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常州,213000)教务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