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工匠精神”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启发

2016-04-14 06:55于海东
江苏教育 2016年29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师生

于海东

谈“工匠精神”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启发

于海东

“工匠精神”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对事业乐在其中的坚守;“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敢为人先的态度,追求产品的质量和个性的统一。这些都启发我们要从根本上认清教育的价值并快乐地坚守这份价值,我们的教育要敢于创新,追求质量和个性的统一。“工匠精神”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需要包括教育制度在内的全方位的制度建构。

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教学;制度引导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工匠精神”这个词。中国第一个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1]这就需要大量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的支撑。对职业学校的教师而言,要从“工匠精神”出发,重新认识教育教学。

一、“工匠精神”本质是一种价值观,是对事业乐在其中的坚守

职业学校的教师要从根本上认清教育的价值是什么,从而快乐地去坚守这份价值。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师生生命的价值,即拓展他们生命的长度、宽度、高度,在这一提高过程中,要想尽办法寻找乐趣,使得学习成为师生发自内心的自觉追求,成为生命的一种快乐,而不是负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坚持价值和乐趣的统一,做到让学生乐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抓住每节课的重点,挖掘教学内容有乐趣的地方,层层深入,让学生一通百通。教育本身就是一段生命历程,教育本质是生命价值和乐趣的实现。教师要通过生活教育、安全教育、健身教育、环境教育等,让师生的生命更有深度;通过人际交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等,让师生的生命更有宽度;通过世界观教育、价值观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等,让师生的生命更有高度。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价值和乐趣的统一,要尽力把枯燥的知识、原理等化为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师生一起快乐享受这段美好的生命过程。此外,教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2]

二、“工匠精神”追求产品质量和个性的统一

与“工匠精神”的追求一样,我们的职业教育也要追求质量和个性的统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有品质的、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对教育的要求也更高,趋向于个性化。这就要求我们的职业院校充分认识到这种变化,用更好的教育去满足人们的需求,追求质量和个性的统一。我们要大胆创新,开拓全新的、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思路。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因材施教,切实提高选修课的比例,注重情境教学、工厂实践教学、项目化教学、体验式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设计、“工学六融合”等,使得学习成为生命的一种需要。我们要把教育变成绿色的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绿色校园,减少教育的浪费,尽量节约书本、纸张、水电等。在师生中进行绿色教育,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为实现中国绿色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要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打造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3]

三、“工匠精神”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

(一)改革人才选拔制度

在中国,工匠的地位和待遇还是比较低的,这些都阻碍了“工匠精神”在中国的发展。所以要改革现有的人才选拔制度,变考试为考查,通过实践和市场选拔人才,通过民主选拔管理人才,从而引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人本教育、快乐教育转变。

要改变“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国家要通过立法等形式提高专家和技术工人的政治和经济地位,通过各种制度的实质性改变,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等手段,培养一批踏实、严谨,自觉自愿追求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切实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让他们有优质的工作环境和无后顾之忧的社会保障福利,要有包容技术人员创新失败的制度。

(二)建设社会诚信体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制造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中国许多企业片面追求产品的价格优势,过分压低产品的工价,导致产品的质量不过硬,技术专利保护不力,仿冒货品泛滥,品牌无法树立。同时政府信用、社会信用、个人信用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工匠精神”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国家要建立全面的社会信用体系,保护社会的创新,保护专利和品牌,让诚信成为一种价值、一种规范,以保护诚信者,惩罚失信者。

(三)加强素质教育的实施

国家要通过立法等形式保障素质教育的实施。国家要制定学校民主自治制度,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切实推进教师、学生民主治校。国家要通过具体制度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树立立德树人、能力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让教育少点考试评比,少点急功近利,少点冰冷教条,多点静心干实事,多点恒心谋长远,多点爱心养灵魂。让师生感受到学习的自由、尊严、快乐,让师生敢说话、敢实践、敢创新,让师生自觉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4]

[1]王喜文.中国制造2025解读: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中央党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3]郑在柏,程又鹏.江苏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概述[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6 (03).

[4]谢文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G712

A

1005-6009(2016)29-0053-02

于海东,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镇江,212016)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与教学。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师生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工匠神形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