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工匠精神”

2016-04-14 06:55吴启勇
江苏教育 2016年29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强国专业课程

吴启勇

·主题论文·

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工匠精神”

吴启勇

要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一定要有“工匠精神”作为基础。高职院校肩负着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任务,在高职教育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笔者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方式,并且针对实践教育周以及校方与企业合作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就潜移默化地塑造“工匠精神”展开深入探讨。

教学细节;高职学生;工匠精神

在中国由制造大国逐步向制造强国迈进的今天,我们的职业教育要做出新的改变。中国制造的发展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工人,更是有“工匠精神”的思想者。

一、“中国制造”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一)实现国际制造业强国的重要因素

德、日等国既是制造业强国又是职业教育强国。他们早就认识到了“工匠精神”的价值,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职业精神纳入职业教育的范围,塑造和培养准职业人的“工匠精神”,并在实践中传承和发展这一精神。对匠心、品质的高度重视,使德、日凭借其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立足世界,成为真正的制造业强国。

(二)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实现“转型升级”,既要不断寻求科技进步,也要培养、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技工队伍。当前,职业教育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其实也是产业结构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倒逼所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在当前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的情况下,中国的制造业想要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就要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职业人,唯此,中国才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途径

(一)专业课程教学是培养“工匠精神”的主阵地

专业课教师要对本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进行分析,总结出培养相关素养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将此类方法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过程当中,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敬业爱岗、遵章守纪、乐于奉献,具有诚信意识与服务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并要结合每一个专业的实际情况,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当中,以求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这样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升实际的教学效果。

(二)小班化教学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方法

在日常专业课教学过程当中,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是通过公共大班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的。而相关数据显示,这种集体的授课方式其实并不适用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这一点在实践要求较高的课程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专业课程教学小班化,有助于教师密切关注并随时掌握每一名学生专业技能的实际水平,能够在发现问题之后及时进行一对一辅导。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和塑造“工匠精神”上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高职专业课教学小班化尤其实践课的小班化,是培养并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专业实训实习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

职业精神的培养一定要结合实际工作来进行,只有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之后,职业精神才能进一步转化为职业素养,学生才能够真正领会到“工匠精神”的内涵,并深入认识到它的意义,也才能够将“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建立模拟的真实工作环境,在此环境当中让学生开展专业实践,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手段。最近出现了一种新的实践形式,即将数门专业性很强但实践性相对较弱、很难单独开展实践活动的课程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并为这个整体设计一个外在环境,以此来开展实践活动。此类活动相对而言工作量较大,而且复杂程度较高,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往往是以周为基本单位展开训练,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开展此类实训实习活动的时间被称为专业实训实习周。与专业课程单独开展实践训练相比,实训实习周的真实程度更高。所以,专业实训周也是培养并塑造学生“工匠精神”非常重要且有效的一种手段。

(四)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

1.以“企业文化”熏陶学生

举个例子,某一家企业在对外展示其企业文化的过程当中设置了一个“笑脸墙”,将企业每一年所评选出优秀员工的笑脸照片以及其简介展示出来,初到公司的员工以及实习生都会被该企业的“政委”带到这面墙之前,对他们开展上岗前教育,向他们介绍优秀员工的事迹和精神。除此之外,企业每隔一段时间还会在企业内部发行和流通的报刊上,报道企业优秀员工的光荣事迹。而且每年都会组织员工进行户外拉练,培养员工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2.以“质量优秀奖”勉励学生

公司从事质量监督检查的部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员工的专业能力进行抽查,并通过评比选出“每月服务之星”,给予一定的奖励。部门的“政委”则会每隔一段时间检查员工的宿舍,并且在年终考评时综合考虑相关情况。公司还会安排优秀员工与其父母共同参与“我和父母一起去旅游”的活动。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体会到干好工作的自豪和荣誉。

3.以“打开上升通道”激励学生

打开上升通道,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激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样也有助于员工养成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开放上升通道之后,经过为期一年的岗位实习,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完成毕业论文时,学生能够不厌其烦地按照指导老师所提出的每一个要求,多次修改论文并尝试将其进一步完善,而这其实就是“工匠精神”的一种外在体现。

“与国际上其他制造业强国的制造企业比较起来,中国企业并不缺乏专业技术,而是缺少‘工匠精神’,如果无法激发从业人员的‘工匠精神’,中国将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制造强国。”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工匠精神”紧密相连,中国创造更是与“工匠精神”密不可分。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专业化技术人才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培养并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责任自然也就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来承担。高等职业教育应对如何提升“工匠精神”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关注日常教学细节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输送大量新鲜血液。

G712

A

1005-6009(2016)29-0051-02

吴启勇,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镇江,212016)教师,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和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强国专业课程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