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气质与教师境界

2016-04-14 06:35俞霞
江苏教育 2016年54期
关键词:教师资格陶行知气质

俞霞

·观点一·

精神气质与教师境界

俞霞

笔者认为,教师的“境界”外显为教师的精神气质。那么,作为教师,到底该有怎样的精神气质?

教师应有入格之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现今,各地区都实行了教师考编制度,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学历,拥有了教师资格证,才能进入到笔试、面试的测试环节。即便进入教师行列,还要面临一级级的职称评定。学历、资格、职称,这些成为一名教师的必备条件。入学历之格,方有知识底气;入职称之格,才显身份地位。“入格”为修习教师的精神气质提供了最基本的准备。

教师应有树人之范。“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彼时,韩愈在《师说》中如此定义“师者”。今日,“传道受业解惑”依然是教师的天职。时代的发展,对这6个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笔者看来,作为一名教师,“传道”比“受业”“解惑”更重要。君不见,中考、高考以分数来选拔;单位用人明确学历要求,看重大学的知名度……这些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社会上德、智失序的现状。教师如何建“传道”之功,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陶行知先生的“身正为范”一说发人深省。“范”,就是饱学识。梁启超走上台眼光一扫,“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范”,就是有风骨。面对国民党特务对民主人士的暗杀,陶行知毫不畏惧地说“我等着第三枪”。“范”,就是充满家国情怀。马相伯说:“我是一条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教师的“范”,即季羡林先生所言:“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

教师应有怀仁之德。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果,感化了用砖头砸同学的男孩;张丽莉老师在失控客车撞向学生的刹那,用柔弱的身躯推开了学生;谭千秋老师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他们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教师的职业信仰:爱与责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平凡人的教师不一定是职业道德的标兵,但在三尺讲台上,教师对学生的“仁”“德”的感染和引领却是不可小视的。时间流逝,岁月轮回,封存在学生记忆中的不是五花八门的教学方法,也不是日新月异的教育技术,而是教师那散发着人性光辉的“仁心”。

教师应有学思之风。教师应该是学习者、思考者。关于这一点,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教师的素养》一文中已有明确阐述:“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思考。”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识与记、学与思的过程。一位传记作家曾问爱因斯坦怎样建立相对论。爱因斯坦答道:“空间、时间是什么,小学的课本就解释得很清楚了,但我智力发育迟,所以比别人想得多了一些,把从书本里学到的,思考了近十年,才弄懂了空间与时间的关系。”爱因斯坦正是在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中,青出于蓝,把物理学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上。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科学家伽利略,倘若不是在学习中独立思考,“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能在当时出现吗?人类能够及早挣脱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的束缚吗?学而思,思而学,这些伟人成功的经验,同样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路漫漫其修远兮,教师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它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而且,学习、思考还要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如此,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教学业务能力才能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教师资格陶行知气质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湖南省2021年教师资格认定时间确定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陶行知教育名录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在即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西海岸新气质
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分离
WHAT’S INSIDE DOESN’T 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