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管理与运作策略研究
——以江苏省句容市乡村理化生骨干教师培育站为例

2016-04-14 06:35巫雪琴
江苏教育 2016年54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成员培育

巫雪琴

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管理与运作策略研究
——以江苏省句容市乡村理化生骨干教师培育站为例

巫雪琴

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是江苏省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深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的重大举措。但是,如何将这一构想落实到实践层面,目前仍在探索中。本文试以句容市乡村理化生骨干教师培育站为例,从培育对象、主题确定、方案实施、问题解决几个方面对培育站管理与运作的经验作一粗浅论述。

理化生培育站;科学课程;教师培训;乡村教师

一、句容市理化生骨干教师培育站情况分析

句容市初中物理教师总共有101人,其中来自农村学校的有60人,占总数的59.4%。初中化学教师共有58人,其中来自农村学校的有36人,占总数的62.1%;其中30周岁以下5人,30-40周岁41人。初中生物教师共有42名,其中来自乡村学校的有24名,占总数的58%。

这些教师普遍存在教学负担重、交流机会少、教学视野比较狭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比较落后的情况。鉴于此,迫切需要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培训、研修等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专业水平。

笔者担任主持人的句容市乡村理化生骨干教师培育站,按照自我申报、学校推荐、导师组同意的程序,遴选了27名成员,其中包括3位分别来自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导师,1位来自信息技术学科的主持人。

二、研修主题的确定

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研修主题与方式有别于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成员一般都是选择各级各类教师骨干,他们是各学科中业务能力比较优秀的一部分教师,对专业发展有强烈的主动性,无论教学还是教研都具有一定的经验。而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成员多是农村非骨干教师,或者刚工作不久缺乏经验,或者缺乏专业积极性,因此确定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研修要求时,标准应当稍低于名师工作室。同时也应当有别于日常教研。日常教研的关注点毕竟还在考试,而培育站的建站目的是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和实际教学能力,研修计划必须具有一定的高度。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导师带着学员一起做,边做边学,从实践到理论逐步提升。

既然聚焦于“做”的层面,什么主题比较合适呢?理化生综合培育站,学员涵盖理化生三个学科,研修主题无法侧重某一具体学科;如果分组,又会淡化团队力量。如何找到共同点,将三个学科的研修结合起来呢?

调研发现实验教学是理化生三门学科教学实际中共同的薄弱点。目前以讲授为主的实验教学方式占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演示过程。二是学生观看视频,熟记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误差分析。三是学生做实验题,大兴题海战术。无论哪一种形式,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应对考试。

针对这种情况,培育站成员讨论决定,本站研修主题确定为“探索综合理化生三科的科学课程”。意在让师生利用所学的科学(理化生三科)知识多角度研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教师带领学生遵循基本的科学精神,按照严谨的科学方法,亲历实验过程。通过综合性的跨学科交流,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扩大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体验中内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进而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三、方案实施

(一)明确目标、分配任务

培育站成立之后首先便是明确目标、分配任务。从主持人、导师到学员,每个成员在培育站都有自己的位置,按照各人的专长分配任务,然后齐心协力、互帮互助。

(二)科学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综合理化生为一体的科学课程,这是一个跳出学科限制,以整体性观点整合零散的理化生单科知识的新做法,过去并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许多工作都必须在摸索中开展。它在内容上的综合性以及教学活动形式上的复杂性使它不同于一般的实验课程。初期科学课程的开展可以借鉴《是真的吗?》《原来如此》《我爱发明》这一类科学节目。科学类节目之所以受到欢迎,不仅在于其实践性,还在于其中的团队协作性,它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利用多个现场、多个小组协作实验。但我们通常所说的课堂协作往往狭隘地专指学生之间的协作,而科学课程的协作不只是包含学生之间的协作,还包含教师之间的协作,通过不同学科教师专业知识的互补来保证科学课程的深度、广度和活跃度。

(三)具体主题的选择

任务的布置:要求每位成员选定主题,作出初步设想。成员可以通过挖掘课本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实例,结合时代发展,结合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融合多学科知识,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主题。

主题汇聚:利用“问卷星”设计问卷,收集成员选定的主题,了解成员的学科信息以及教学经历,为后面的团队组合做前期准备。

初步讨论:论坛发布初步整理的主题与设计,大家在线上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梳理问题:实践中大家都有初步想法,但是真正落实时还是存在明显困难。首先是内容设计。如何使零散的生活素材系统地整合起来,更好地为集中的教学目的服务?其次是教学环节。如何把科学节目中的手法恰当地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去,完成“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检验求证、得出结论”?如何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控问题?等等。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学员们并不能迅速地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针对这个情况,导师团商量决定组建一个示范团队,打造一节示范课进行引领。

(四)示范与引领

示范课团队的选择:培育站成员虽然普遍比较年轻,思维比较活跃,但专业水平有限,视野不够开阔,专业主动性尚未完全激发出来。为此示范课团队成员必须是本地区理化生学科中的优秀骨干教师。为了实践中探讨与教学磨合的方便,示范课团队中的三位教师选择在同一学校。

方案设计:示范的主题从培育站成员所提出的主题中选出,最后确定为操作性、生活性、拓展性都比较好的“生活中的食盐”,这是第一个科学课程主题。主题由示范课团队中的化学骨干教师进行设计,物理、生物教师补充。为了紧密联系生活,他设计的环境氛围是家庭的厨房,由生活场景引入主题。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与学习习惯,设计了食盐的验证实验。部分环节由学生分组验证,部分环节由相关学科教师演示。除了安排实验室实验,还鼓励学生在家庭环境自行验证。最精彩的部分是让学生根据盐的各种特性,设计出食盐的实际应用实验,团队设计团队实验,最后展示实验结果。通过学以致用的环节,可以让学生真真切切看到知识的力量,激发他们的动手兴趣。

方案讨论与完善:设计方案初稿完成后,发布到论坛与QQ群。大家从自己学科的角度完善,同时请相关学科专家对内容进行把关。最后,展示团队再根据大家的建议完善设计。

示范课展示:考虑到布局的方便,示范课地点选择在录播教室。对教室座位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了重新布置。根据场地与设计,课前让学生自由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同时选出6位同学负责实验操作任务,其他成员充当各自团队的“智囊团”,提供后援支持,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替补上场。由一位教师充当主持,其他2位是实验助理,完成相关演示实验并为学生分组实验提供协助。听课教师在观摩室进行观摩。现场多机位进行录制,最终制作成视频资源。

课后研讨:首先由示范团队介绍设计思路、前期准备工作、教学过程中的预设与生成情况,包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育站成员围绕示范课进行讨论,从初期的主题设想到后期的教学过程。研讨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比如有教师提出可以通过录制外景视频的方式来突破课堂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甚至可以记录一位学生的系列生活实验。

(五)主题团队组建

讨论过程中,布置大家组建各自的主题团队。进一步明确自己要研究的主题,对方案进行讨论,相互整合后,初步组建教学团队。考虑到研讨与教学的方便,基本是以学校为单位组建团队。最后确定了10个主题,个别学校团队吸收了自己学校的实验员,也有成员参与2个主题。

(六)确定活动与录制时序

每月一主题:由于培育站研究周期为一年,为了形成一定数量的课例,我们提出了每月一主题的任务。前一个主题录制的时候,大家集中学习与讨论,利用这个时间确定下一个主题,经过半个月的设计与讨论确定具体方案。然后相关团队完善方案,准备素材,安排录制。

每月两主题:实践过程中发现除去假期与考试月之类的时段,要完成任务需要每个月完成2个主题。好在是不同团队可以分组设计,讨论环节大家可以同时进行,操作层面每个月完成2个主题,听课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参加。这就确保了在活动与录课密度增加的同时,操作层面实际可行。

(七)专家引领与专业提升

科学课程的设计与实践,切忌低端重复,为此我们安排了课程专家全程跟踪。在实践基础上,通过专家讲座,给大家做理论层面的提升,用理论来引领实践。同时,专家的介入不只限于理论层面,还会直接参与到实践中,对实践过程给予指导,减少大家的盲目性,提升科学课程的品质。

随着活动的进行,有教师开始尝试着进行总结,有教师对某一方面产生深入探索的兴趣。此时通过专家讲座,引领大家去做研究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任何时候内在需求与外在引力如果能在某个点正好契合,便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其他问题与对策

(一)培育站的管理方式问题

为了确保培育站运作的便捷与高效,我们培育站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做着调整。一般培育站的主持人,对于学员都是采取直接式管理。本培育站的特别之处就是主持人的信息技术专业背景。鉴于主持人对培育站成员和初中理化生学科教学不熟悉的情况,本培育站采用依托研训员管理的方式,即专门请三个学科的研训员加入顾问团,通过他们来保持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

但随着活动的进行,我们发现不同研训员对于活动的支持力度不一样,或者是本身的工作态度不一样,因此主持人有必要与成员建立更为直接的联系,以便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随着活动的开展,主持人与成员之间也慢慢熟悉起来,具备了直接联系的条件。但是研训员与成员以及成员学校联系更为紧密,同时其单位也是上下级关系,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所以还是需要他们的大力协助,因而管理方式转变成混合管理。

(二)成员发展动力的问题

培育站成员大部分安于一成不变的教学,不想也不愿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加上很多成员身兼数职,忙碌于日常工作,即使偶尔有触动、有想法,也无时间精力去深入研究。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对策:

1.增强使命感。利用QQ群随时发布各种相关信息,让大家随时看到其他人在做什么,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做什么。也通过主持人身体力行,让大家感受到专家团队的支持。

2.榜样激励。在QQ群及时发布工作进程以及已经完成的设计、视频、成果,此外还通过颁发奖状激励其他的成员。

3.成果激励。培养站预期的成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系列科学课程视频。可以参加网上赛课,比如“网易公开课”。二是共同完成一本具有典范性的教学设计脚本。三是与杂志联合,形成专栏。四是依托课题进一步深入研究。

4.时间策略。利用假期集中研训,除了听专家讲座外,大家利用这段时间对方案进行完善。现场演绎过程,专家当场提出修改建议,设计者随后做出调整。同时充分考虑各种课程进度,调整上课的时间。

总的说来,利用一年时间形成一套完整有序的培育站机制基本还是可行的。虽然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有困难也就有生机。面对困难时随机应变的调整往往会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经验。期待着在培育站这一年的工作中,每一位成员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改变。期待着这些收获与改变反哺于老师们的日常教学,给乡村理化生教学工作带去新的希望。

[1]秦元海.论科学精神——兼析我国科学精神的缺失与培养[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2]沈智明.农村初中学生主动探究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6(2).

[3]蒋选荣,吴红漫.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的构建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4(2).

[4]鄂冠中.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的困境及突围[J].教育科学研究,2014(12).

[5]何灿华.名师工作室里的教师合作[J].上海:上海教育科研,2013(12).

G451

A

1005-6009(2016)49-0011-03

巫雪琴,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江苏句容,212400)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成员培育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