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效果分析

2016-04-14 03:37:08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汀的不稳定性阿托

陈 颖

河北省青县曹寺镇中心卫生院 河北省青县 062650

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效果分析

陈 颖

河北省青县曹寺镇中心卫生院 河北省青县 062650

目的:探究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比分析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患者发作心绞痛等症状明显改善,其总有效率为94.9%(37/39),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分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CRP和LDL-C明显改善,且改善幅度显著优于经小剂量治疗的对照组(P<0.05)。结论: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并改善高血脂状况,应广泛推广。

不稳定性心绞痛;阿托伐他汀;疗效

作为心血管类疾病常见病之一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其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约有15%~35%的患者病情严重时可进展成畸形的心肌梗死,甚至发生猝死,失去生命。近些年,我国出现越来越多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由于其具有双重性的预后结果,因此,临床特别关注其防治工作。近些年,临床常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但是相关研究[1]显示,不同剂量的应用其临床疗效不同。为此,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不同剂量治疗的临床效果,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青县曹寺镇中心卫生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其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43例和35例;患者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54.5±8.1)岁。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比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基础治疗:所有患者均先予以常规治疗,包括口服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的小剂量治疗方案。口服10mg/d,3个月/疗程。

试验组:采用阿托伐他汀的大剂量治疗方案。口服40mg/d,3个月/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每天发作心绞痛次数,心电图的变化情况(ST段),此外,分别检查患者治疗前后CRP和血脂(LDL-C)的变化情况。

1.3.2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前后患者原有的心绞痛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如发作心绞痛的次数及疼痛程度、心电图ST段的变化等。有效:患者原有的心绞痛症状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如作心绞痛的次数及疼痛程度、心电图ST段的变化均好转,好转幅度均超过50%。无效:患者的临床表现均无明显改变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患者发作心绞痛的次数及疼痛程度、心电图ST段的变化等情况明显改善,其总有效率为94.9%(37/39),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CRP和LDL-C的变化情况比较

经过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分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CRP和LDL-C明显改善,且改善幅度显著优于经小剂量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可导致冠心病患者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2]。它是一种特殊的临床状态,介于两种疾病之间,一个是稳定型心绞痛,另一个是急性心肌梗死。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血小板的一系列活动(粘附、聚集和释放)激活了凝血系统,最终致使血栓的形成。在诱发斑块破裂的因素中,常以炎症细胞介导的为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对于稳定易破裂斑块的药物治疗中,以他汀类降脂药最为有效,其中,阿托伐他汀不仅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而缓解心绞痛,同时可恢复血管内皮的正常功能,降低炎症因子及 C反应蛋白水平进而稳定斑块防治破裂。

CRP(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由肝细胞分泌,主要应用于检测炎症类病变,其表达水平的高低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进展及预后情况紧密相关,是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独立风险因素[3]。此外,血脂表达水平的高低也与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在本研究中主要检测患者治疗前后CRP和LDL-C的变化情况。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比两种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的实验证明,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患者发作心绞痛的次数及疼痛程度、心电图ST段的变化等情况明显改善,其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分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CRP和LDL-C明显改善,且改善幅度显著优于经小剂量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时可以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可能原因是大剂量应用时增加了抗炎的作用以及改善心肌供血的功能。

综上所述,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并改善高血脂状况,应广泛推广。

[1]罗素红,赵茂林.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指标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7):2652-2653.

[2]李文静.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介入治疗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J].当代医学,2014,20(03): 141-142.

猜你喜欢
汀的不稳定性阿托
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平面Couette-Poiseuille流的线性不稳定性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经皮冠脉介入术前为其应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中医辩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
中国药业(2014年12期)2014-06-06 02:17:40
答案
克里斯汀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