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建筑学专业“建筑概论”课程教学探讨

2016-04-14 02:57冯博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9期
关键词:建筑学概论教材

冯博

(湖南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非建筑学专业“建筑概论”课程教学探讨

冯博

(湖南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在非建筑学专业中开设建筑概论课程,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非建筑学专业建筑概论课程教学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应合理增加教学资源的投入,给予教学足够的灵活度;根据各专业的不同情况,合理地进行教材选择和内容取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准。

非建筑学专业;建筑概论;教学研究

非建筑学专业,是指与建筑学专业密切相关或相近,但并非建筑学专业的本科专业,如城乡规划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环境设计专业等等。这些专业需要对建筑学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故多开设了“建筑概论”这门专业基础课。笔者在从事教学工作的数年间,多次担任非建筑学专业的“建筑概论”课程教学,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也有一些心得见解,现整理成文,以供参考交流。

1 非建筑学专业开设“建筑概论”课程的意义

在非建筑学专业中设置建筑概论课程的意义,最基础的是培养非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建筑学基本素养。相较于西方文化中建筑学的地位与大众的理解程度,中国历史中建筑学学科的缺失、国内建筑学常识的普及程度低下,使得大多数人没有最基本的建筑学常识和素养,更遑论建筑艺术、建筑文化的理解与鉴赏。国内非建筑学专业的大学生亟待补上这方面的缺失,这不仅有利于其专业学习,而且对其日常生活、文化修养等方面都大有裨益。所以,向非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普及建筑学常识,树立对建筑与建筑学的基本认知,培养建筑学基本素养,才是此课程最基础最首要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宏观上理解建筑设计过程与步骤,初步建立正确的建筑设计观,如此可以帮助他们反过来深入理解专业定位和专业特性,理解专业和建筑学的关系,这将使得他们在之后的工作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和建筑专业人员沟通与配合,对各种岗位的适应能力也更强。

就更为细化而具体的知识讲授而言,建筑概论需指导学生建立对建筑空间、功能、造型、构造等方面的基本概念,了解建筑构造原理和做法,能够正确识阅、抄绘建筑图纸。这些课程任务的意义,一方面,有助于其理解之后相关的一些专业课程,例如建筑设备、建筑环境设计(采暖、空调通风、给排水等)、工程管理等;另一方面,于一些对建筑行业有兴趣或有志向的学生而言,还能够给他们一个契机去更好地了解建筑学,赋予改换专业的可能性,“因此,非建筑学专业学生学习房建知识后能为其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拓宽就业门路。”[1]

所以,在非建筑学专业中开设建筑概论课程,有其特殊且重要的意义。也正因如此,建筑概论课程“试图从广义建筑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去认识建筑”[2]1,向非建筑学专业学生展示建筑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建成的全过程,并注重培养其建筑欣赏和实践能力。

2 非建筑学专业建筑概论课程教学现存的问题

2.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但正如前文所述,国人普遍缺乏有关建筑和建筑学的常识,很多非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从未接触过建筑学方面的内容,对建筑的认知也仅仅停留在日常所见的民用建筑上,尤其工科学生更是几乎没有受到过最基本的艺术素养培养,所以无论从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建筑美学、建筑文化等任何一个建筑学角度切入,要提升非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对建筑概论的学习兴趣,都不能算是简单的事情。就学习动力而言,很多学生并不能认识到如前所述的开设建筑概论课程的意义,认为这是与专业并无多少关联的课程,因此也就敷衍了事,随便应付。而且在这些非建筑学专业中,往往缺乏与建筑概论相互支撑的建筑类课程,使得很多概念并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进一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下滑。

2.2内容庞杂,但学时过少

建筑概论作为一门概论性质的课程,自然是内容庞杂,覆盖知识面广,但每个知识点都是点到为止,并不展开。一是知识点实在太多,二是由于非建筑学专业学生对于建筑学常识的陌生,每个知识点要讲解清楚也需相当的时间。所以总体课程所需的时间确实是较多的。但是建筑概论课程的学时却和其庞杂的内容不相匹配,不少学校的建筑概论课程,甚至仅仅安排了不到30课时。这通常导致师生在各个知识点间疲于奔命,耗时较多的教学策略也难以采用。庞杂内容与过少学时所形成的矛盾,不利于保证教学效果与达成教学目标。

2.3与各专业的结合不足,重点无法突出

各个专业有自己相应的学科定位与特点,知识体系也大为不同。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非建筑学专业的建筑概论课程都应当有各自的侧重点,以体现其与本专业的结合。例如,已有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教师指出:“选用建筑学专业的(建筑概论)教材作为教材,因其过于注重建筑设计原理和表现技法,不适合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整体知识的综合与掌握,选用给排水专业的教材,因其除了介绍建筑设计原理与建筑构造外,对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城市管线工程介绍较多,给排水专业的教材比较适合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教学的使用。”[3]

但甚为遗憾的是,一方面,任课教师选择教材时一般并没有机会和各个专业进行充分的沟通协商,所以该课程的教材在大部分非建筑学专业都是相同的;另一方面,碍于精力与时间所限,教师难以了解和熟悉每个专业、每个方向的知识体系,只能在备课时略有考量,因此建筑概论课程和各专业的结合不足也就难以避免,对本专业的侧重点也就不能很好体现。

2.4理论讲授与直观体验难以结合

建筑类课程本可以上得十分生动活泼,因为它可以身边的各种建筑、各处工地作为教具,带领学生参观游历,以获得直观感受与实地体验。但遗憾的是,碍于时间、精力、教学资源所限,建筑概论课程还是只能囿于教室之中,作最基本的理论讲授,使得最接地气的建筑课程成为了空中楼阁,几乎失去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建筑类课程的特色。这样既不利于教师的讲解,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在学生的意识中建立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有碍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3 非建筑学专业建筑概论课程教学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

3.1合理增加教学资源的投入,给予教学足够的灵活度

从各专业制定培养计划及课程安排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建筑概论的重视,合理增加各专业对该课程教学资源的投入,将为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当其冲的便是应当增加课时量。以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李必瑜主编的《建筑概论》为例,该教材共计八章,以笔者的教学经验,课时量增加至36个课时,是较为合适的。同时可以建立建筑学专业教师与其他专业师生良好的沟通渠道,针对教材、教案、教学方式方法等一年进行2~3次的研讨会,深入交换意见。各专业还可以针对建筑类课程的特殊性,给予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以足够的灵活度,提供师生实地考察或外出参观的可能性。

3.2根据各专业的不同情况,合理地进行教材选择和内容取舍

“不能简单地套用同一种模式来组织不同专业的建筑类课程教学……应探索针对不同专业特点的建筑类课程教学组织及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对非建筑学专业高级人才的建筑学知识结构的需求。”[4]土木工程专业更需要了解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工程管理专业更需要了解建筑构造原理及做法,环境设计专业更需要了解建筑美学并熟悉各种建筑风格……这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应在课程开始前,便对所授课的专业做一定了解,争取对其知识体系有初步认识,尤其是建筑学知识在其中的位置与作用,并与该专业师生进行一定沟通。在此基础上,一方面,选择适合该专业的建筑概论的不同版本;另一方面,充分备课,结合自己对该专业的认识对教材内容加以取舍,并有意识地找出适合该专业的侧重点。

3.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

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不足的问题,需要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第一,在开课之初,便强调建筑概论对于所授课专业的意义所在,阐明该课程与该专业其他课程的联系,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第二,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建筑艺术、建筑文化作为突破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建筑、感受建筑,以此来提升兴趣;第三,借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大量演示建筑图片、视频,并可结合教学环境进行讲解,例如笔者就常以所在教室或教学楼为例,提出诸如“我们所在的教学楼是什么结构”“教室里有几根梁几根柱”的问题,效果很好;第四,多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例如可从动画或电影中提取著名建筑的原型,并稍作讲解,气氛常常由此活跃起来;第五,在获得上级许可的基础上,外出授课,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外观察建筑细节,感受建筑空间,参观知名建筑,也可去建筑工地,了解建筑构造细节及其做法,这样直观而鲜明的感受非常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第六,给学生布置有趣的小任务,例如在校园里找到今天所讲授的建筑构造部件——散水、明沟、女儿墙、变形缝等,并拍照记录,既促进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又可供考核;第七,可组织小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形成小读书会,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建筑相关书籍的习惯和能力,并让他们在课前或课间用几分钟分享心得,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4 结语

非建筑学专业的建筑概论课程,是一门看上去容易讲授,但仔细研究却发现难以讲好的课程。若要追求较高的教学质量,任课教师需要针对各个专业的不同情况加以准备,做出侧重,又同时需要兼顾学生兴趣、教学严谨性、知识面广度等,在相当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实非易事。但也正因如此,此课程的教学才更有钻研与探讨的价值。笔者愿抛砖引玉,引发更多针对此课程的教学研究与讨论,以提高教学水准,让更多的学生更好地通过建筑概论了解建筑,了解建筑学。

[1] 裴刚.非建筑学专业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1998(1):27-28.

[2]李必瑜,杨真静.建筑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3]谷士艳,刘庆玉,孙清,等.建筑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70-73.

[4]郑玮锋,谢承平,徐铭华,等.非建筑学专业建筑类课程之模块构成分析[J].大学教育,2014(16):77-79.

(责任编校莫秀珍)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9.032

20160506

冯博(1985-),男,湖南湘潭人,硕士,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建筑历史研究。

G642.0

A

1674-5884(2016)09-0101-03

猜你喜欢
建筑学概论教材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教材精读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青铜器辨伪概论
教材精读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