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中的变量与不变量

2016-04-14 02:13朱丽华
教育家 2016年32期
关键词:考试变量改革

文/ 朱丽华

课程改革中的变量与不变量

文/ 朱丽华

新课程改革,这已不是一个新词。有人说,这让许多一线的教师听出了“抗体”,不容易走进心,甚至断言,改革之路依旧曼曼兮上下求索。而我认为,在纵深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程改革必将像微信里的红包一样,速度快,推广面广,正有争先恐后之势,必将势不可当。

已经改变的三大变量

家长的意识在变 你若进入贴吧,对应试教育的声讨不绝于耳。伴着“分分分,命根根”口号长大的孩子已成为了孩子的家长,他们内心是拒绝让下一代为分而学的。文化水平越高的家长,往往越高比例地把孩子的健康、素质放到了第一位,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家长的思想相对越先进。而随着互联网的联通,手机的普及,意识的带动,网上的讨论越演越烈,将教育的改革推到了风口浪尖。

教师的意识在变 一是源于教师参加的培训多,引起了教师的共鸣。二是现代的新媒体(QQ、微信、论坛)迅速扩展影响。绝大部分老师打心眼里都认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是需要改变的。绝大部分教师都知道灌输式教法是在扼制学生的创造力,知道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只不过他们总是以中、高考试、考核为借口,导致改革的速度没有想象的快而已。

考试的方向在变 虽然中、高考仍然是目前为止大家公认的选拔人才的最公平的方式,但它并不等于是人们口中的应试教育的“帮凶”,因为它也在变。有人说:不管你课堂改不改,反正我们考试改了。北京考试命题就提出了5个考出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考出来;把学生的课堂表现考出来;把学生的基础和9年的积累考出来;把能力考出来;把社会大课堂所学的内容考出来。

经久未变的三大不变量

改革的大方向未变 2001年6月教育部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文件, 其中提出课程改革的非常重要的六大改变目标:一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二是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三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四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五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六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而我们在纵深推进课程改革的15年后的今天,我们回头看一看,是不是仍然坚定不移地走在了这六大改变目标的路上?

改革的主阵地未变 虽说互联网正在颠覆我们的课堂,学校也将走向无边化,甚至量身定制。但这还只是在遥远的未来。核心素养的培养,一方面要有具体的课程来体现,另一方面要在课堂上得以体现。讲与不讲,讲多讲少,挺模式与反模式都是改课的“花边”,而课堂真正核心的是“眼里有爱”“心中有人”。

改革的主力军未变 全国有1000多万教师,他们就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真正能带动他们思想大迁移的是网络和培训;真正能撼动他们行动大迁移的是对教师的评价。

由此可见,课改的速成论和课改的悲观论都可能是一种偏见,因为已经有这么多的已改变因素,哪能悲观?又因为是改变上千万人的思想并变成行动,哪能速成?课改之路,我们都已出发,并注定一直走下去。

(作者单位:重庆市璧山区课程改革办公室)

猜你喜欢
考试变量改革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改革之路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