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课程营养,培养合格人才

2016-04-14 02:13王淑英
教育家 2016年3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素养学校

文/王淑英

丰富课程营养,培养合格人才

文/王淑英

保定师范附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我以是这所学校的一名学生而自豪,如果我能回到童年,我仍然到这所学校来念书。

——著名词作家、剧作家阎肃

阎肃先生魂牵梦绕的母校,令他记忆最深刻且影响了他一生的是他小时候在学校上的戏剧课程。这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是:一所学校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所学校依靠什么求生存、求发达、创品牌?我们的回答是:明确育人目标,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为学生成长建立能激发学习动力、唤醒学生潜能的机制,提供丰富的、广阔的、可选择的课程。

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是一所古老而又年轻的学校,始建于1896年,前身为保定蒙养学堂,是直隶第一所官办新式学堂。2012年5月更名为保定师范附属学校,120年风雨沧桑铸就她独有的文化内涵,原中纪委第二书记王鹤寿、著名作家苏叔阳、词作家阎肃、中科院院士张玉奎曾就读于此。百余年来,作为中国基础教育的缩影,这所百年学府经历了中国近代以来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始终以莲花文化传承为基础,以幸福文化创新为要求,面向未来,在文化创新中通过重构课程文化,重建课堂文化,为学生一生幸福发展奠基。

在课程文化传承创新中建立核心素养体系

作为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堂之一,学校从建校之初就沿着“尽本分、尽本能、求发达”的校训精神,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课程,引进外国教师开设外语,开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讲习所,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美术教育的发源地。2001年开始的新课程改革让学校在新千年转换时期为实现素质教育理想而奋力拼搏,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方法论体系,体现出2001年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民主思想。2009年开始实施“基于项目/问题的先学后导主题学习”,2012年为了通过文化传承提升课程领导力,学校站在文化的角度,用文化的力量,形成带有莲花文化烙印的学校精神——“高洁仁智乐活”。其本质内涵为:“全面发展,勤于探究,知识渊博,思维开放,博爱包容,敢于尝试”。它不仅是学校课程的核心主张,更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核心内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内驱和价值追求。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民族情怀,国际视野,高洁幸福的公民”,这要求课程的设置与实施要让所有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形成公民基本素养,为未来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奠基。经过梳理总结保师附校100多年来的学校文化,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学校拟定了保师附校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即高:有目标,有眼界,善交往,有自信,有国际视野。洁:有追求,有胸怀,有民族情怀,爱祖国爱家乡。这两项素养源于对莲池书院莲花文化的传承,(校友苏叔阳曾以莲花品格象征学校文化)。仁:有理想,有担当,勤俭节约友爱互助,会合作,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源于校训“尽本分”精神内涵。智:有智慧有能力,善于观察分析,爱探究,有旺盛的求知欲,源于校训“尽本能”精神内涵。乐:有爱心,有自信,有高度自觉性,有强烈的好奇心,意志品质出众,源于校训“求发达”精神内涵。活:有创造,有发展,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能自主,发展,源于校友阎肃先生对学生寄语“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内涵。

构建基于学生素养的“仁智乐活”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体系充分发挥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观能动性,引导教师参与学校课程规划的制订,在学校课程整体框架的规划设计中培养队伍的课程规划力。经过无数次的头脑风暴,学校最终把课程目标确立为:构建学校幸福文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让学生享受课程,让课程成就学生。而幸福文化课程体系则主要包括百年文化理念下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以家乡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书院文化艺术形式为载体的校本课程。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全面和谐并富有个性的发展需求,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凸显“幸福文化”的特色品牌,增强学校的核心发展力。

为了实现“有民族情怀,国际视野,高洁幸福的公民”的培养目标,学校按照“九年一盘棋、四段一体化”的思路,整体设计“国家课程+‘仁智乐活’”新课程体系。“九年一盘棋”即: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对学生的素养培养,通盘思考、系统规划、分段落实、学段衔接、逐层推进,做到素养系统培养“一盘棋”。“四段一体化”即:义务教育分成一二年级、三四五年级、六七八年级、九年级四段,前两段以“习惯养成,快乐成长”为成长样态,后两段以“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激发并培养兴趣”为成长样态,按照学生成长路径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把培养目标分段落实到不同个体,使规范的国家课程与个性化的校本课程落地,以学生个性成长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让学生拥有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能力。

学校依据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从课程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提供选择的功能出发,在保证国家课程学科结构完整、开足开齐开全、落实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开发了除国家课程之外的“仁智乐活”校本幸福课程体系,为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其四大类别为:“崇德”课程包含团校、小干部培养学校,班团队会、升旗仪式、十四岁生日庆典、入团退队仪式等;“尚美”课程包含科技节、艺术节、国际节、职业考察与规划、开学护照、绿色通关护照等;“博学”课程包括名家名师讲堂、家长讲堂、学生讲堂、综合项目主题活动、莲花时报、记者等校园媒体;“健行”课程包含志愿服务课程、自主管理课程等。

学校还根据三级课程要求,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为“十个一”的培养目标:一个兴趣特长,一项志愿服务,一副流利口才,一手工整好字,一篇优美文章,一门熟练外语,一副健康体魄,一套学习方法,一项发明创造。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再进行个性目标的制定。

让课程管理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推动力

管理创新实现文化重生 学校管理机构相应地进行了调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变革;二是制度完善。组织变革方面,实施“四段一体化”,二会、四个中心、六大学院和项目负责制。职能部门包含“四中心”,即教师发展中心、课程中心与教学中心、学生生活成长服务中心和资源协调中心;“二会六院”,即学术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创客教育研究院、莲池书院研究院、综合艺术研究院、北大优才潜能学院等,实行项目负责制。

学校以“234”制度服务于学校课程改革的推进。二重:基于主题学习的需要重构多学科参与的社群集备和基于创课教育社区的需要进行导师制重构。三段:专家支撑集体备课+教学临床会诊+改进反思。四步:第一步,根据资源分析提炼已有经验,明确课堂解决什么问题,进行初步预设“教学设计”;第二步,全面梳理,多角度分析,梳理知识的线索、学生认知发展的线索、实践活动线索、情景线索、研学线索,提出驱动性的问题,达到先学后研;第三步,教师重点备课堂核心活动;第四步,让学生建构基于现实、基于生活的核心问题,通过追问来引发深入思考,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内容创新实现课程重构 为了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学校通过中西合璧的课程理念和内容落实,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课程的国际化转型,学校在英语教学中植入剑桥国际标准,将剑桥青少年英语学习的方法和内容引入中小学日常英语教学中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四项英语技能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英语教学和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学校还与世界名校合作,向国际化转型。2015年学校成为美国杜克大学全球天赋教育战略合作伙伴,为学校学子提供了一条通往世界顶级大学之路。

第二步是国际化课程的本土化转型。以IB课程体系为例,与新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国际课程和新课程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根据学段特点和国家课程标准,小学围绕“我们是谁”“我们身处什么时空”“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世界如何运作”“我们如何组织自己”“共享地球”六大跨学科主题,中学部围绕“学习方法”“社区与服务”“人类创造”“环境”“健康与社会教育”五大领域开展跨学科项目主题学习。

机制创新实现学科重组 学校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学科中实行“四步走班制”。第一步“兴趣走班,学院管理”。一至九年级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特长课程,进入六大学院管理体制。第二步“就近走班,单元教学”。七至九年级将各年级分为4个单元,学生在单元内分层走班学习。第三步“个性走班,导师指导”。初中部成立北大研修学院,按照“学生特需——老师特备——学校特供”,打破统一课表、统一进度、统一地点,实现个性化学习。第四步“跨段走班,弹性学制”。打破学段壁垒,依据英语水平组建研修学院,开设国际课程,实行学分制评价。

模式创新实现课堂重建 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课堂的改造和创新。为此,学校创新了“先学后研”课堂模式,以项目、问题、询问为基础,带领孩子们进行“深度学习”,实现“先学”三境界:常规性先学,找到学习新起点;引导性先学,实现自主学习;拓展性先学,通过大数据时代的资源平台,将自己先学的观点及问题作为课堂学习的资源。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资源分享,师生互动,实现“后研”三境界:“乐学”“会学”“活学”。形成了“少教多研”“先学后研”“广学精研”“不教之教”四种课堂模式。

课时安排创新实现资源重整在保证课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实行“长、短、微”相结合的课时安排。长课90分钟,用于跨学科综合项目主题学习,短课40分钟,用于各学科基于项目或问题的学科主题学习,微课指早晨早读和中午午读的20分钟,用于英语和语文的主题阅读。每周拿出两个下午的时间进行自主选择的“乐学”和“活力”课程。

实行“三个一”评价方式

“仁智乐活”课程体系建立了定量与定性、互评与自评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统一的过程性与终结性相辅相成的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采取“一袋子、一册子、一篮子”的“三个一”评价方式。“一袋子”指主题学习成果袋,记录各学科主题学习的个性学习成果,通过读书报告会、小论文答辩会、小制作、个人书画展、个人音乐会、主题作文分享会、阅读书目推介等形式,进行小组评价、班级学生主题学习评委会评价。“一册子”是阎肃老校友题词的“快乐一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包括一至九年级《课堂乐学、会学、活学、创学手册》,打通课前、课中、课后的通道,每一单元都有“乐学、会学、活学、创学可选择的任务单”。“一篮子”是与学生六大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十个一能力评价相结合,利用在线评价平台,对初中七维度、小学五维度进行一篮子的评价,包括在线成果篮、高洁素养篮、十个一能力篮、学科成绩篮等,记录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学习态度及平时学习情况作业记录、学期各学科体现学习能力的成绩情况、主题活动以及参与社会活动情况等。

提升课程领导力,育优秀创新人

在对本土课程资源的广泛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开设了颇具特色的英利、长城校本课程,聘请技术顾问,制定了《校本课程纲要》,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更趋规范化。同时,学校开发了60余种校本教材,形成了多元的课程样态。丰富的课程也成了优秀创新人才早期成长的土壤。2014年,学校首届毕生刚刚走到八年级,王瀚智同学以托福107分、美国中考ssat2250分(总成绩的95%)被美国顶尖私立高中Cranbrook录取。2015年,七年级的胡博尧同学被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天才儿童项目录取,他在由《中国日报》主办、21世纪英语教育传媒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荣获全国季军,并代表学校入选21世纪青少年精英俱乐部。

国际象棋棋王、棋后、青少年网球世界冠军、全国“21世纪杯”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前三名、全国机器人大赛第一名、全国创新大赛二等奖、代表教育部出访俄罗斯的优秀中学生等等,一批批小科学家、小文学家、小艺术家、运动健将正在诞生!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反映了学校文化的个性,课程的品质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创新学校课程,实现学校文化建设育人的新的价值,才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目标所在。

(作者单位: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素养学校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学校推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