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海威 裴元标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〇 一地质大队 江西 萍乡337000)
江西省浆山钨锡多金属矿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熊海威 裴元标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〇 一地质大队 江西 萍乡337000)
工作区处在大地一级构造单元华南褶皱带北缘万洋山—武功山隆起带和扬子准地台南部衔接部位,一级深大断裂带钦(州)—杭(州)深大断裂带上。作为华夏构造体系极为重要的钦杭结合带有利于含矿热液深部循环和上升,是南岭地区的一条重要内生有色金属成矿带。本文对工作区地层特征、构造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进一步对蚀变特征与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江西省浆山钨锡多金属矿地球化学矿床成因
工作区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简述如下:
(1)奥陶系下统爵山沟组:为灰褐—深灰色二云母角岩、二云角岩化绢云千枚岩、条带状绿泥绢云千枚岩,斑点状含粉砂绿泥绢云千枚岩,偶见有绢云板岩,片岩、石英杂砂岩。岩石中黑云母38%±、白云母46%±、石英15%±。
(2)奥陶系下统七溪岭组:为灰—深灰色含粉砂绿泥绢云板岩、斑点状绿泥绢云板岩,偶见千枚岩、变余粉砂岩。岩石中绢云母65% ±,绿泥石20%±,炭质8%± ,石英粉砂 ﹤5%± ,黄铁矿 ﹤2%±。下部岩石中含有少量零星的黄铁矿。
(3)奥陶系中统陇溪组:为灰—灰黑色变余石英含砂质粉砂岩、含硬绿泥石粉砂质绿泥绢云板岩。
(4)奥陶系中统韩江组:为深灰—灰黑色含炭泥质硅质岩、变余石英含砂质粉砂岩。岩石中硅质78±%、泥质12±%、炭质8±%、黄铁矿2±%。
(5)奥陶系上统石口组:为灰白—灰色强硅化变余细粒石英杂砂岩、碎裂硅化岩,局部见有灰色含粉砂质绿泥绢云斑点板岩。
区域性有两条规模较大的逆断层,位于夏雨—狗打栏一线以南,至坑口—三湾之间。自西北而东南依次有F1、F4,区内地表浮土较厚,地质测量没有发现这两条逆断层,根据区域上资料,F1、F4走向北东,倾向南东,走向60°左右,断面皆倾向南东。F1延伸超过25km,斜切奥陶系及燕山期锡田花岗岩体,前者致使地层发生逆冲现象,并伴有与地层走向(近南北向)明显不一致的破劈理及小型断层,同时破坏了岩体内部结构,具硅化、绿泥石化等现象。F4延伸仅9km,主要切断奥陶系地层。F2、F3、F5均为逆断层,呈北东向展布,断层附近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出露在奥陶系下统爵山沟组、七溪岭组地层中,。
3.1 蚀变分带
岩体接触面附近的泥砂质岩石皆发育了不同程度的角岩化,分布面积最大。从接触线向外,蚀变程度逐渐减弱,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现象。实际上,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的岩性特征基本一致,工作区锡田岩体外接触带宽达1.7~2km,提示其下可能存在隐伏岩株(席、墙)。可依据外接触带变质强度序列,推测隐伏岩体的赋存位置,进而指导寻找隐伏矿床。
3.2 内蚀变作用
有钠长石化、绢云母化、白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云英岩化、绿帘石化等,以钠长石化为主。
3.3 外接触带
外接触带发育一般宽0.8~1.2km,但在岩体北西部较窄为0.3~0.7km,在东部锹耙岭一带则宽达1.7~2km。变质作用主要有角岩化、大理岩化及简单矽卡岩化、硅化等。
4.1 钨的地球化学背景特征
工作区钨背景值为8.98×10-6(远高于中国东部大陆地壳背景0.6×10-6),背景变化含量变化范围在(0.01~170)×10-6之间,空间分布主要受北东向、近东西向构造控制,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燕山期岩体内(白竹园岩枝)。
4.1.1 低背景区
位于白竹园电站至485高地之间,呈椭圆状,总体呈南北向,背景值为3.02×10-6,最小值0.012×10-6,最大值15.9×10-6。区内仅出露奥陶系爵山沟组,主要为变质细砂岩、变余粉砂岩和板岩。表明钨可能与后期构造与岩体侵入活动有关的地化特征。
4.1.2 高背景区(a)
位于白竹园电站西北面534高地至412高地之间,呈椭圆状,总体呈南北向,背景值为16.65×10-6,最小值1.95×10-6,最大值59.5×10-6。区内出露主要为奥陶系爵山沟组地层,表明在该层中含钨较高的地化特征。
4.1.3 高背景区(b)
位于白竹园北481高地至浆山电站之间,呈长条状,总体呈南北向,背景值为44.71×10-6,最小值19.64×10-6,最大值144×10-6。区内出露主要为奥陶系七溪岭组地层和燕山期岩体,表明锡田岩体(白竹园岩枝)及七溪岭组钨较高、展布受北东向控制明显的地化特征。
4.2 锡的地球化学背景特征
工作区锡背景值为11.87×10-6(远高于中国东部大陆地壳背景1.4×10-6),背景变化含量变化范围在(2.02~137)×10-6之间,空间分布主要受北东向构造控制,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锡田岩体(白竹园岩枝)内。
4.2.1 低背景区
位于工作区东部453.7高地至379.6高地之间与西南面坳背村一带,呈椭圆状,总体呈东西向,背景值为4.25×10-6,最小值2.04× 10-6,最大值最大值17.7×10-6。区内出露奥陶系七溪岭组和陇溪组,主要为变质细砂岩、变余粉砂岩和板岩。表明区内地层未经构造活化显示较贫的地化特征。
4.2.2 高背景区
位于白竹园北面373.5高地至浆山小学之间,呈椭圆状,总体呈南北向,背景值为37×10-6,最小值2.44×10-6,最大值128×10-6。区内出露主要为奥陶系爵山沟组地层和燕山期岩体,表明锡田岩体(白竹园岩枝)及爵山沟组Sn较高、展布受北东向控制明显的地化特征。
综上认为,各时代沉积环境,物质来源的不同,其集散变化有明显差异。变质岩区虽是工作区较老的地层单元,但没有元素富集,分布基本均匀。燕山期岩体中富集锡、钨,分异性较强,而加里东岩体无富集元素,贫锡、钨、。从地球化学角度认为燕山期岩体只是热源的提供者,而非矿源的载体,只有在有利的构造环境才能发挥其成矿作用。
[1]江西省地质矿产局.江西省区域地质志 [M],1984.
[2]周延.江西华齐铜多金属矿区含矿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J],资源调查与环境,2011.
F407.1[文献码]B
1000-405X(2016)-12-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