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重庆市扶贫办
2018年全面脱贫摘帽在西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庆市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
文、图/重庆市扶贫办
编者按: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2020年全面脱贫这一硬任务,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十三五”时期是党中央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重庆市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格局,扶贫任务繁重。重庆市多年的扶贫开发成果显著,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面貌和贫困群众的风貌,也为全面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扶贫攻坚战上,重庆只会咬掉硬骨头、完成硬任务,只会提前完成、更好地完成。
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强在巴南区二圣镇调研扶贫工作
全面脱贫摘帽、在西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重庆顺应时代呼唤,向党中央做出庄严承诺,迎难而上,勇立潮头,带领3400多万巴渝儿女朝着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继续稳步前进。
中共重庆市委在《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按照我国现行标准,确保2017年基本完成农村脱贫攻坚任务、2018年完成扫尾工作。”
五年任务,三年完成。这是市委的明确要求,也是群众的强烈期盼。重庆各级区县、重庆市扶贫系统重任在肩,更是信心百倍,2018年全面脱贫摘帽是重庆发展的必然,是重庆发展史上的又一大事。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扶贫攻坚工作须得有一个阶段性的进步,重庆紧紧围绕加快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导向,引领全市干部群众投入扶贫攻坚战役,全市扶贫开发全面发力、强势推进,呈现出认识更统一、目标更明确、投入更有力、措施更精准、机制更完善、氛围更浓厚的新局面。
重庆市扶贫办主任刘戈新在丰都调研
全面统筹部署,凝聚扶贫攻坚“新共识”
这一年来,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重庆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在贵州扶贫脱贫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孙政才书记在市委第135次常委(扩大)会和全市扶贫攻坚工作会上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
这一年来,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孙政才5次前往贫困程度最深的渝东南、渝东北地区专门调研扶贫工作,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全市扶贫攻坚工作会议,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黄奇帆市长、张国清副书记等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多次深入贫困区县调研,召开会议、组织座谈全面研究部署扶贫攻坚工作。市委、市政府及时充实调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力量,由市委副书记张国清担任组长,市委常委、秘书长张鸣,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曾庆红,市政府副市长刘强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增至39个。同时,在2014年《关于集中力量开展扶贫攻坚的意见》的基础上,2015年又出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教委、市农委、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卫计委、市国资委、市扶贫办等部门,配套研究制定13个具体操作办法和实施方案,形成了“1+1+13”扶贫攻坚政策体系,为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撑。
着力厘清思路,明确扶贫攻坚“新目标”
全市按照“2017年基本完成,2018年打扫战场”的总体目标要求,根据贫困对象的致贫原因、贫困类型和贫困程度,进一步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倒排工期,细化分解年度目标任务,落实各级各部门责任,为贫困对象量身定做扶贫脱贫方案,分期完成“14+4”个贫困区县脱贫“摘帽”,1919个贫困村整村脱贫,165.9万贫困群众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具体如下:
2015年底2个区脱贫“摘帽”,15个非重点区县全面完成脱贫任务,691个贫困村整村脱贫,87万贫困人口越线达标;2016年底7个区县脱贫“摘帽”,885个贫困村整村脱贫,60万贫困人口越线达标;2017年底9个县脱贫“摘帽”,343个贫困村整村脱贫,18.9万贫困人口越线达标;2018年重点解决好局部、个别最困难贫困户的脱贫问题,打扫扶贫攻坚战场,巩固扶贫成果,探索建立城乡统筹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和制度。据统计,2015年全市将实现808个贫困村整村脱贫,95.3万人越线达标,超额完成了目标。
中共大足区委书记江涛走访贫困户 陈龙 摄
持续整合资源,构建联合攻坚“新格局”
加大财政投入。市财政按照“五年政策、三年到位”的要求,通过做大增量、盘活存量、提前调度等方式,计划3年新增投入财政资金82.81亿元,2015年市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落地39.7亿元,较上年增长55%。
整合行业资源。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工作和资金整合,将市委19号文件涉及的91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38个市级行业部门,明确牵头单位和配合部门,建立考核督查机制,形成攻坚工作合力。
2.2.2 供试品溶液 取药材样品适量,粉碎后过80目筛;取粉末0.5 g,精密称定,置于50 mL量瓶中,精密加70%甲醇50 mL,称定质量,超声(功率:700 W,频率:40 kHz)提取30 min;取出,放冷,再次称定质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经0.22 μm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动员社会力量。18个扶贫集团新增成员单位240多个,达到498个,扶贫集团成为重庆市社会扶贫的重要力量。区县之间对口援助资金达4.5亿元。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为重庆市贫困地区直接投入资金7亿多元,山东省政府援助帮扶资金5000万元,实施项目60多个。借助全国“10.17扶贫日”平台,全市共募集资金16.71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共筹集社会帮扶资金21.7亿元,引进协调资金36亿多元。
破解共性难题,区域攻坚取得“新进展”
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投资95亿元,新修和改建农村公路1.1万公里,全市行政村通畅率达87%,300户以上的撤并村通达率达100%;整治山坪塘1.3万口,解决95.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危旧房5.5万户;实现移动信号、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98%,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深入推进整村整片扶贫。武陵山、秦巴山两大片区共启动实施跨区县重大项目64个,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新一轮整村扶贫工作的意见》。从2015年起对1919个贫困村每年的专项扶贫补贴实施“五年政策、三年到位”,2015年安排资金11.86亿元,启动实施691个贫困村整村扶贫,每个贫困村投入财政专项资金200万元,区县整合资金800余万元,村均投入达1000多万元。建立整村扶贫项目实施台账,强化工作督促指导,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坚持精准施策,夺取扶贫攻坚“新成效”
精准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对建卡贫困户的搬迁补助标准由8000元/人提高到10000元/人。部分区县在市级补助的基础上,对特殊搬迁贫困户,按2000元/人的标准再进行补助;黔江区对少数深度搬迁贫困户实行兜底补助。加大搬迁后续产业扶持力度,实现每户搬迁户有1-2个增收项目。区县对口帮扶资金的60%以上精准用于特困户搬迁补助及集中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增的集中安置点每个点补助特色产业资金1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安排市级以上专项资金45.09亿元,区县投入财政资金50.26亿元,完成搬迁安置47.4万人。
精准推进转移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全年转移人口10万人。统筹打造雨露技工、创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三大品牌,并将涉农培训资金65%以上用于重点区县转移就业和新型农民培训,实现有条件的贫困户“1户1人1技能”全覆盖。目前,已投入财政专项资金2.2亿元,完成各类培训8.7万人。
精准实施产业扶持。安排特色效益农业资金10亿元,推进贫困区县产业结构调整。在贫困区县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50家以上、农民合作社1.7万家,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的70%以上用于贫困地区旅游发展,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村200余个,带动农户1.3万余户,户均增收3万余元。运用“互联网+”模式,建设电商扶贫村100个、有影响力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10个,组建重庆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扶贫服务平台——重庆村游网,3000多家乡村旅游扶贫接待户开通网上接待业务。安排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000万元,在巫溪县等3个县开展光伏扶贫试点。
举办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建设观摩培训会
村里新建的电商扶贫服务站
帮扶建卡上墙暖民心 李海 摄
将军村喜领鱼苗
贫困学生捐资助学发放仪式
精准推动医疗卫生扶贫。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9亿元,将建档立卡因病致贫家庭的重病患者全部纳入医疗救助。为贫困区县考核招聘急需紧缺实用专业技术人才1500名,定向培养一批医学专科生和全科医生。从城区二甲及以上医院选派400名专业医师到贫困地区乡村医院开展一年期支医。
精准落实低保“兜底”政策。2015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调整到230元/人·月,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相适应的增长机制。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市财政投入3.79亿元,将18.6万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
努力创新机制,激发扶贫攻坚“新活力”
健全精准识别机制。采取“四看四访四算四审工作法”,对扶贫对象进行再摸底、再调查、再识别。“四看”,即:看贫困户住房、生活、生产、子女入学等情况。“四访”,即:通过走访干部、亲友、现场、邻居,进一步核实贫困户基本情况。“四算”。即:与贫困户一起算好务工账、生产账、生活账和补贴收支帐。“四审”,即精准制定《贫困户脱贫方案》,并由贫困户本人、所属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和乡镇党政“一把手”逐一审核签字确认。
深化结对帮扶机制。将全市1919个贫困村全部纳入后进基层党组织进行整顿,建立台账,挂单整改;及时调整不能胜任现职的贫困村党组织负责人727人;全市累计选派第一书记2249名,派驻驻村工作队(组)2451个、驻村工作队(组)员近1.8万名,落实结对帮扶干部19.9万名。
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凡未完成当年扶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区县党政领导班子、党政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同时,考核结果捆绑使用,对相应的市级扶贫集团成员单位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对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执行政策打折扣、工作不落实,或搞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除执行“一票否决”外,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
完善工作督查机制。采取每季度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督促检查。建立通报制度和联系制度。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督查3次,由16名厅局级领导带队分赴33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区县(自治县)再次进行专项督查。
发展养殖业
发展种植业
荣昌吴家镇双流村冬草莓熟了 郑彬 摄
改革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健全财政扶贫资金切块备案制、竞争分配制、绩效考评制,建立扶贫项目质量终身追究制度。开展贫困区县资金整合试点,统筹切块下达对投向贫困区县的扶贫、支农资金和教育、社保、卫生、水利、培训等各类资金集中用于扶贫攻坚。市纪委下发《关于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加强监督执纪问责的通知》,市财政、审计、扶贫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扶贫资金监管的意见》。
改造通村公路
强化金融扶贫机制。安排1000万元财政扶贫贴息资金,支持71家扶贫企业,覆盖996个贫困村,带动3.6万贫困户发展产业。确定酉阳县等9个区县为首批“重庆市扶贫小额信贷示范县”,投入450万元市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区县配套投入近5000万元财政资金,在贫困地区发放扶贫小额贷款近16亿元。推广贫困户农房安全、人身保障等扶贫小额保险产品。扎实推进村级互助资金组织建设,在32个区县建立村级互助资金组织1327个,资金规模总量达到3亿余元,入社农户达到13.1万户。
建立贫困对象退出机制。出台规定办法,规定按照现行标准,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稳定越过国家扶贫标准线,即脱贫;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降低到3%以下,即“销号”;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贫困发生率降低到3%以下,即“摘帽”。
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扶贫攻坚“新氛围”
运用电视、报刊、网络、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全方位、广角度、多层次扶贫攻坚宣传。区县通过召开院坝会、工作队员进村入户、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开展宣传,调动和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创办《重庆扶贫专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办等国家机关转发重庆市扶贫攻坚工作简报5篇,中央和市级主流媒体报道800多篇(次)。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重庆市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为限时打赢扶贫攻坚这场不能输的硬仗,重庆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思想上高点定位,做好顶层设计,重庆市扶贫系统在工作中实处布局,实施“四个方略”,引领扶贫攻坚阔步前行。
明确总体思路。围绕“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区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三大任务,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统筹资源、加大投入、精准施策、创新机制,推动政策、资金、力量向贫困区县、贫困村、贫困户聚集,为坚决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确立脱贫目标。倒排工期,稳步推进贫困区县摘帽、贫困村脱贫、贫困户越线,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到2016年底,万州、黔江、丰都、武隆、秀山5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县和南川、忠县2个市级扶贫开发重点区县实现脱贫摘帽,885个贫困村完成整村脱贫,60万农村扶贫对象实现越线脱贫。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给村民带来实惠
制定重点任务。一是分类指导推进贫困人口精准脱贫。重点抓好“六个一批”,即梯度转移一批,产业带动一批,搬迁安置一批,医疗救助一批,教育资助一批,“低保”兜底一批。二是深入实施贫困村整村脱贫。加快市级财政资金拨付,优化专项扶贫资金结构,整合行业部门资源和社会力量,围绕实现“八有”、解决“八难”的工作任务,集中实施一批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公共服务等扶贫项目,切实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选齐配强“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确保贫困村如期“销号”。三是加快助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发展。着力推进贫困地区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壮大特色效益农业、旅游业、生态环保工业等优势产业,着力推进以教育、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从整体上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错位发展、绿色发展。
贫困村农村公路建设前、建设后对比照片,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难
实施重点举措。一是强化贫困区县党政主体责任。完善市负总责、区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二是创新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攻坚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加大财政扶贫投入,为扶贫攻坚政策的落实提供财政支撑。三是完善市场主体参与机制。组织市属国有企业参与扶贫开发,落实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优惠政策,鼓励非公经济、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攻坚;建立健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与贫困户的利益链接机制,对吸纳贫困户参股、带动增收效果好的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组织等优先给予财政贴息补助和信贷支持;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小额到户贷款工程,设立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广泛推广贫困户人身意外等扶贫小额保险,为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四是强化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激励机制。深化爱心网站等社会扶贫信息平台建设,做好集团扶贫、渝鲁东西扶贫协作、定点帮扶、区县对口帮扶等工作,借助“10.17”扶贫日、渝洽会等平台,做大做实社会扶贫蛋糕;发挥贫困地区主观能动性,尊重贫困群众首创精神,引导他们通过自身努力战胜贫困,使全面奔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一个不能少”。五是建立脱贫成果巩固长效机制。坚持扶贫脱贫精细化管理,制定减贫脱贫验收办法,建立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区县脱贫成效评估和退出机制,探索第三方独立评估制度,建立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长效机制。
贫困村山坪塘整治前、整治中、整治后对比照片,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
“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是重庆市扶贫系统有信心、有决心,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精心指导下,扎实有效地落实好各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举措,确保重庆市扶贫攻坚工作按照既定目标稳步推进,为3400万重庆人民共赴小康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李秋林)
贫困村综合服务社开业,实现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和便民超市“三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