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高校影视鉴赏课程蠡测

2016-04-13 22:58:56营口理工学院辽宁营口115000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改革

李 阳(营口理工学院 辽宁营口 115000)



理工类高校影视鉴赏课程蠡测

李阳
(营口理工学院辽宁营口115000)

摘要:影视鉴赏课程是理工类高校的一门重要人文素质选修课。文章就开设影视鉴赏课程的必要性、影视鉴赏课的受欢迎程度、选修影视鉴赏课的目的以及对授课方式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了考查,总结出影视鉴赏课在理工类学生中受欢迎程度较高,但授课方式、授课内容不能充分满足学生需求的现状,阐述了影视鉴赏课程对理工类高校的独特意义,并进一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班型设置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意见。

关键词:理工类高校;影视鉴赏;改革

影视鉴赏课程作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日益受到各所高校的重视,早在1985年国家教育部就颁布了《关于高等院校开设电影课程的意见》,要求有条件的高校应该把电影课程作为重要选修课正式列入教学计划。时至今日,影视鉴赏课程已经在我国高校课程体系中确立了自己应有的地位,在学生的性情陶冶、审美能力培养、健全人格构建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等诸多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300所(占高校总数的1/3)高校开设了影视鉴赏类课程,除了影视类院校或者影视类专业将这门课作为专业必修课程以外,其余的普通高校基本上将这门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进行讲授。通过对一些高校的调查笔者发现,各类高校影视鉴赏课程的讲授方式比较单一,基本停留在“观看影片+讲解知识”这种传统授课模式上,没有结合不同类型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对课程予以适当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门课热闹有余而深刻不足。尤其是一些理工类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人文素养相对薄弱等特点,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采用传统授课方式,那么“陶冶学生性情、提升审美能力”等教学目标就很难达成。

一、理工类高校影视鉴赏课程现状

(一)影视鉴赏课的被肯定。

1.理工类大学生对影视鉴赏课有普遍的需求。在以理工科课程为主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对人文类课程有着普遍的需求。这也印证了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院校中的重要性。影视鉴赏课作为人文类课程中一门融合了美术、音乐、设计和造型等多种要素的独特课程,更是不可或缺。

2.影视鉴赏课的受欢迎程度较高。这与课程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有很大的关系,影视艺术是运用声音、色彩、画面及蒙太奇等艺术表现手段,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感官,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快感和审美享受的一门艺术。影视欣赏作为一种文化享受,带有较强的娱乐性和情感色彩,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审美氛围中达到心灵的共鸣与震撼、情感的宣泄与交流。在这一点上,影视鉴赏课程比其他课程更易受到学生的青睐。与其他课程相比这是一大优势,因此会赢得学生的好感与欢迎。

3.受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学生们在选择选修课时对影视鉴赏课趋之若鹜,课堂上也常常是人满为患,但是从深层动机上来考察,却发现很多学生选择课程是抱着休闲娱乐的心态,也有一部分学生以相对容易获得学分为目的,很少有学生是为了学习到专门的影视知识和提升鉴赏能力。这说明学生在提高自身审美能力、提升人文素养方面的自觉意识和主动性不强,也说明人文素质教育在理工类高校的受重视程度尚且不够。

(二)影视鉴赏课存在的问题。

1.大班型授课影响听课效果。虽然有些学生表示喜欢大班型课堂,认为和同学们一起观赏电影是一种很好的体验,但大多数学生不喜欢班型过大,认为影响听课效果,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同学常常会因为距离讲台太远而看不清楚板书内容和多媒体课件。

2.授课方式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目前的“讲授+观赏+影评”为主的授课方式,相当一部分学生希望在课堂上增设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学生微电影作品展示、剧本创作等特色环节。可见现有的授课方式有待改善,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3.有影视方面爱好和天赋的学生缺乏发展平台。在理工类院校中不乏有影视方面的爱好的学生,但是这样的学生往往感到缺少专业指导和发挥平台,自己的这方面天赋难以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

总体而言,理工类大学生对这门课的喜爱度和期待值普遍较高,但是目前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等方面并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各方面需求,那么,在理工类高校开设影视鉴赏课程到底有哪些特殊意义呢?

二、理工类高校影视鉴赏课程的独特意义

(一)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形象思维。理工类大学生大多是高中阶段的理科生,应该说从高中到大学的整个阶段都在接受数、理、化等理工学科的高强度思维训练,久而久之势必在思维上形成某种逻辑思维的定式。理工类大学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习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应该说,这种严谨的逻辑思维模式如果单纯要培养一名技术工人是充分而必要的,然而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种偏于一端的思维方式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国内外的知名理工类高校早已意识到形象思维能力对偏重于逻辑思维的理工类大学生的价值与意义,纷纷着力于此。影视鉴赏课程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途径,观影过程本身是一种形象思维或者说感性思维的集中体现,学生们可以通过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充分调动去体验影片所营造出的世界,直观地去理解艺术创作过程中借助于形象反映生活,运用典型化和想像的方法,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形象思维方式。这对于打破学生既有的思维定式,培养形象思维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二)发学生右脑,发展创新能力。诺贝尔生物学和医学奖得主美国心理生物学家罗杰·斯佩里教授曾对人体的大脑半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表明,左脑是普通脑,右脑是天才脑,天才与普通人的根本区别在于天才在有意无意中很好地开发和利用了右脑。他认为,人的左脑是“文字脑”,主要处理文字和数据等抽象信息,具有理解、分析、判断等抽象思维功能,有理性和逻辑性的特点,所以又称为“理性脑”;而右脑则是“图像脑”,侧重于处理随意的,想象的,直觉的以及多感观的影像。它是通过图像进行思考的半球,所以能够将语言变成图像,不仅如此,它还能把数字变成图象,把气味变成图像。右脑将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事物,全部转化为图像进行思考和记忆,因为具有感性和直观的特点,所以又可以称“感性脑”。而对于理工类大学生而言,偏重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是一贯的特点,很容易造成右脑开发的不足,右脑的开发影响着人的创新思维,理工类高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学生的右脑开发是一个关键,而影视鉴赏课程在开发学生右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影视艺术通过图像和声音来进行叙事,观影者同样需要以图形为媒介进行思维,因此在对影视艺术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右脑的利用率相对频繁,通过学习影视相关知识和观影实践,能够逐渐培养学生运用图片进行记忆和思考的能力,最终达到开发右脑的目的,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宣泄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学生心理素质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方面,但是近年来高校恶性案件的发生却体现出我国高校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严重不足。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学生所面临的学业与竞争压力逐渐加大,理工类高校学生尤为明显。在一些对技术更新速度要求比较严格的行业,行业自身对新技术的的要求导致了企业没有过多的时间对人才进行培养,于是企业在招聘中追求人才的实用性。很多理工类高校为了适应就业需求在教学环节中加强了教学内容的功利性与工具性。学生们长期处于高速率、高压力的学习环境中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在这方面,影视鉴赏课程不失为一种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因为影视艺术兼具艺术性与娱乐性,影视鉴赏课程通过对影片的解读,提供给学生视觉上和听觉上的享受,可以使他们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安慰,通过观影的方式,学生的负面情绪可以得到宣泄,身心得到重新调整。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影视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让大学生在影视的声画世界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摆脱狭隘的功利观念,缓解心理压力,形成健全人格。

三、影视鉴赏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目前理工类高校影视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观看影片+知识讲解”的静态内容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不能充分融入课堂成为主体。这种内容的设定对理工类大学生而言尤为不适用,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到理工类大学生的思维特点,他们的思维特点集中表现为:勤于动手、思维发散、善于创新。因此,必须调整教学观念,将传统的“观看影片+知识讲解”式的静态教学调整为“动手操作+问题研讨”式的动态教学。具体来说,就是增加课堂中的实践环节,比如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微电影作品的实际拍摄,从剧本创作到演员表现到后期剪辑,一系列的拍摄环节都由学生分组自行完成,这样会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由课堂讲授的对象客体成为积极参与的主体。以学生微电影创作实践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导引,在完成实践环节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以问题研讨的方式对学生拍摄出的微电影作品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深化学生对电影基础知识的理解,这样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这种教学内容的调整,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团队精神,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进教学方法,鼓励走出课堂。传统形式的影视鉴赏课基本以课堂上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填鸭式教学往往导致了学生课后把所学知识忘在脑后,知识本身与实际生活缺乏联系,学生大多数是为了修满学分而学习,影视鉴赏课程所培养的审美能力并没有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予以改革,不再拘泥于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走出课堂,首先可以走进校园,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影视鉴赏作为一门选修课可以与校园文化活动相配合,与校内电影社团、文学社等社团联合起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影评征文、影视论坛、主题电影周、DV大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合互动,既能给选修这门课程的同学提供培养兴趣、锻炼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的机会,又能发掘天赋、展示才华。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鼓励对电影有特殊爱好和天赋的学生走出校园,带着自己的微电影作品参加青年电影节、电影展。比如,北京青年电影节、浙江青年电影节、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杭州亚洲青年电影节等等。这些青年电影节是为青年人搭建的展示电影创作才华的平台,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与这样的活动,能够进一步深化对影视知识的理解。

(三)缩小班型设置,剧组讨论模式。在班型的设置上,传统的影视鉴赏课程也有其弊端,阶梯教室大班型授课虽然能够营造出影院一般的观影效果,但是会影响到知识传授效果,教师也很难掌握学情。因此在班型设置上也需要进行调整,缩小班型,分专题对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进行分组,成立若干个专题剧组,并且剧组内要对学生进行分工,从剧本创作到导演、摄像、美工、剧务都模拟真实剧组进行设计,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适当增加课时量,每次课都采取剧组讨论的模式进行授课,剧组成员对该组所要拍摄的微电影作品进行细致深入的讨论,教师在一旁聆听,适当环节予以点拨,辅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任务。这样的小班型兼剧组讨论式的授课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被动听课,让每一名学生都主动参与到课堂内容中来,不再是为了修满学分而学习,而是燃起对影视艺术的热情,将影视鉴赏课程所培养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实际运用到创作实践中,成为今后个人能力的一部分。

结语

影视鉴赏课程在理工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位置举足轻重,但是这门课程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却不甚明显,究其原因是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相对陈旧造成的。因此,根据时代发展、院校类别及学生特点等因素进行课程改革是扭转局面的必要途径。今后,还应该在这方面继续探索,不断优化影视鉴赏课程的教学方法,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敏.影视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彭吉象.影视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徐大珂.普通高校开设《影视鉴赏》课程的初探[J].电影文学,2011(4).

[4]刘迅.简论《影视鉴赏》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创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3(3).

[5]姚韫.高校影视鉴赏课的定位及教改思路[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3).

[6]刘晓红.影视鉴赏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优势与作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责任编辑王占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0438(2016)05- 0124- 03

收稿日期:2015-12-21

作者简介:李阳(1984-),女,营口理工学院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文艺美学、文艺理论。

猜你喜欢
改革
不是改革的改革
中国外汇(2019年17期)2019-11-16 09:31:02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个税改革,你的税后收入会增加吗
中国外汇(2019年7期)2019-07-13 05:45:00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