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地方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016-04-13 22:40:05余佳华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大学生

余佳华 王 庭 黄 润

(1.皖西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2.皖西学院经管学院 安徽六安 237012)

校企合作:地方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余佳华1王庭2黄润1

(1.皖西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2.皖西学院经管学院安徽六安237012)

文章针对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机制不畅、层次不高、师资不强、融合不深等突出问题,提出校企合作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校企相互贯穿立体化的课程体系、校企有机融合的师资教材建设、校企互动发展的多元化实践平台等建议,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校企合作;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能力

一、校企合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一)强化实践,提升岗位实践职业能力。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与企业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向大学生提供大量的岗位,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融通。大学生通过企业岗位实践,了解和学习企业先进的技术成果、仪器设备,获得实际的工作经历和经验,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二)资源共享,激发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企业的长期交流与联系中,双方信息共享、互惠互利。双方通过在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就业服务、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合作,使大学生能深入了解产业需求、企业行业特点、职业标准、岗位现状需求,不断学习行业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成果,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拓展视野,激发创新创业思维。

(三)优势互补,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借助学校的人才、科研、技术、信息和实验室等资源,促进企业深化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同时,通过企业运营活动展现、企业项目建设、企业交流活动、职业技能竞赛、企业专项研究等多项合作,开展大学生预就业模式的点面协同育人[1],促使大学生准确把握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的发展态势,全面提升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二、校企合作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机制不畅,创新创业培养开放性不够。具体表现为:校企共建共享的组织运行不畅。校企合作政策、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培养模式等方面不够完善;校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联动不足、开放性不够,在培养的大学生缺乏个性化与多样性,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不足。

(二)校企合作层次不高,创新创业思维能力不足。大多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校企合作中基本停留在签订协议、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等相关大学生实践方面,合作层次不高,合作内容较少、模式单一、范围较窄。企业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参与度有限,在专业建设、技能培训等领域合作不够,大学生的知识更新、视野开拓、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等无法得到有效开拓。

(三)校企共建师资不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不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目前校企共建师资趋于表面化,多限于开会、作报告、参观讨论等浅显的形式,校企双方的教学力量整合开发不够,双能型师资培养不足。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的机会偏少,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发展不平衡,导致大学生在基本学科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面向企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较为缺乏。

(四)校企合作融合不深,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不显。主要表现为:一是依托企业资源,在政策、场地、资金、经验、培训、与企业合作参与大学生创业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训练、创业团队组建等偏少。二是依托企业资源,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配备创业企业家导师,开展职业指导、创业咨询服务、交流创业经验成果的不多。三是教学过程中联合企业共同开发创业案例库、项目库、创新创业教材编写、创新创业课程开发、融入企业多元评价机制的较少。

三、校企合作视角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一)树立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制度保障。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完善校企合作章程、制定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等。二是构建双向互动的校企运行机制。双方共同在人才目标定位、专业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实习基地、实习岗位、科学研究、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良好互动和深度融合。三是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积极开展如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专项培养、卓越人才培养、企业学院、校企合作工作站、导师制等多种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打造校企资源贯穿的立体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资源贯穿,重构基于“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开设具有行业特点、与创新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将企业真实的生产服务流程与课程知识体系对接,将企业实际运营问题分解成大学生完成的具体项目,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推动教学的灵活化改革。

(三)强化校企资源融合的创新创业师资与教材建设。

1.依托校企合作资源,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优化创新创业教学指导团队,要积极利用企业资源,互通渠道,校企共建师资平台。聘请富有创新创业经验能力的企业专家担任创业导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相关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分享创新创业经验。同时,地方应用型高校要积极主动对接区域产业行业,组织科研团队,深入企业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开展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科研活动;赴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运营实务,获取生产一线的宝贵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2.依托校企合作资源,共同研发适用的创新创业教材。校企共同研发适用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组织专业教师团队深入开展企业调研,行业企业专家论证,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对接企业实际需要,开发理论、电子、影像、网络、案例等多样化创新创业教材,注重教材内容创新和实用,以企业工作任务为导向,贴近创新创业实战,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需求。

(四)构建校企资源合作的创新创业多元化实践平台。

1.搭建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过开展创新讲坛、企业家论坛等创新创业文化品牌活动,组织行业企业优秀人才,有针对性地开设学科前沿、市场需求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专题讲座、报告等,让大学生了解企业需求,感受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敏锐性。

2.强化校企合作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平台。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鼓励大学生在企业导师指导下进行专业探索,开展技术研究、创新发明、创业训练,培养大学生从事技术研究和创业实践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意和创业灵感。

3.完善校企合作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创新创业大赛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校企合作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在挑战杯、互联网+、电子商务、管理决策和工业设计等赛事中,将企业的科研攻关、研究项目、产品服务营销等纳入竞赛平台,作为竞赛选题来源,引导大学生广泛参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

4.建立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联合企业建立大学科技园、创业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苗圃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充分挖掘企业创新创业要素和资源,提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践的资源和相关条件[2],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进行项目论证、公司注册、财务管理、法律咨询、专利代理、物业管理等系列服务,通过实战锻炼,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1]张倩,邬丽群.基于协同培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4):30-35.

[2]杨兵.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实践之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3(6):109-111.

[责任编辑王占峰]

F59

A

2095-0438(2016)09-0124-02

2016-05-05

余佳华(1978-),女,安徽六安人,皖西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创业教育等;黄润(1963-),男,安徽六安人,皖西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规划开发等。

安徽省教育厅振兴计划重大项目(2014zdjy105),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14zy057),皖西学院质量工程项目(2014xq02、2016wxxy15、2016wxxy40)。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大学生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