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管理系 辽宁大连 116052)
哈尔滨市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王恒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管理系辽宁大连116052)
近年来,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迅速,但距离国内外著名旅游城市尚有较大提升空间。文章通过实地调研考察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哈尔滨市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其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希望以此推动哈尔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哈尔滨;旅游;对策研究
(一)旅游发展概况。哈尔滨,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东北地区第二大城市,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市位于北纬45°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暂,北部临近俄罗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冬季可以体验冰雪,夏季可以纳凉避暑,使得哈尔滨得到了“东方小巴黎”“冰城”“夏日圣地”等美誉。“十二五”时期,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总收入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占全市GDP比重的10%以上,已形成历史、文化、建筑、艺术、时尚、冰雪、生态和美食“八大哈尔滨旅游产品”和上百条精品线路。2014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达到6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86.7亿元[1]。全市目前拥有5A级景区1家、5星级酒店2家,S级滑雪场12家,旅行社322家,出境组团旅行社58家,入境接待旅行社264家。
(二)旅游发展优势。
1.地理区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哈尔滨成为了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被誉为欧亚大陆桥上的明珠。哈尔滨位于美丽的松花江畔,东经125°42'—130°10',地处东北平原的东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中部有松花江流过,山势不高,河流纵横,平原辽阔。有利的地形和天然的江河资源使得哈尔滨市的交通运输得到了立体化的发展。北部临近俄罗斯,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国家政府政策的扶持,使得区域中俄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哈尔滨市在全国率先推进了对俄旅游业务的展开,成为了中国对俄旅游的中心集散城市,这一举措也拓宽了哈尔滨市的海外旅游渠道。
2.自然资源。哈尔滨是我国纬度最高、年均气温最低的省会城市,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降雪量大,年均雪期为105天,冰冻期较长,气候干燥,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20℃左右。区域冰雪资源分布广泛,雪质好,持续时间长,造型雄伟、奇特,为开展国际冰雪观光和专项冰雪运动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2]。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哈尔滨尤其适合发展冰雪旅游,冬季到哈尔滨看冰灯成为了一种潮流趋势,哈尔滨也成为了我国最著名的冰雪之都。本市夏季短暂而且凉爽,七月份为雨季,降雨量全年最大,空气湿润,早晚温差大,夏季来哈尔滨避暑因此成为了理想的选择。哈尔滨依托夏季凉爽宜人的气候条件,全国最大的原生态多样性城市湿地资源以及丰富的山、水、林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等发展避暑旅游的综合性优势,已连续多年跻身“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3]。目前,哈尔滨市确立了“冰城夏都”的旅游品牌形象,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在不同季节至此观光游览。
3.人文资源。哈尔滨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拥有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这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同时也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源地之一[4]。金朝曾于公元1125年在此建都会宁府,也就是现在的哈尔滨市阿城区,是中国东北地区女真族建立的第一个政权。据不完全统计,区域拥有市级以上的文物古迹单位已达70余家。此外,哈尔滨还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主要居民以汉族为主,还居住着满、回、蒙古、朝鲜等48个少数民族。20世纪上半叶,先后有19个国家和地区在被誉为“东方莫斯科”的哈尔滨设立了领事馆和代办处,有近二十万欧洲侨民先后流亡到哈尔滨侨居,深刻影响了这座城市的音乐、建筑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各个领域[5]。哈尔滨人主要信仰的宗教有东正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建筑以圣索菲亚大教堂为杰出代表。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我国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907年3月,在建筑风格上整体属拜占庭风格,气势恢宏,典雅超俗,圣索菲亚教堂以其精美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享誉中外。
同时,哈尔滨曾涌现过众多名人,如抗日英雄杨靖宇、著名作家萧红、世界冠军孔令辉等,对后代人有着深远的影响。此外,哈尔滨还拥有许多高等学府,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培育着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这些都是哈尔滨宝贵的人文资源。近年来,为大力发展旅游业,哈尔滨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例如,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啤酒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洽会、园艺节、太阳岛旅游文化节、国际冰雕雪塑比赛等等,向世人全方位地展示了北方名城哈尔滨的魅力。
(一)夏季旅游产品开发不足。众所周知,哈尔滨的冰雪旅游是我国发展得最早也是最好的城市,黑龙江省也早已将冬季冰雪旅游列为了发展重点,区域旅游的聚焦点都集中于此。然而,哈尔滨的夏季旅游对人们来说还很陌生。近年来,哈尔滨努力打造“冰城夏都”的旅游胜地品牌,但相对于冬季冰雪旅游的火热,夏季旅游尚处于萌芽阶段。对许多旅游企业来说,夏季是旅游淡季,游客稀少,企业也就放松了经营力度,市场萧条,商业街上的店铺早早就关了门,游客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一些相关的旅游企业在夏季也都放弃宣传促销,没有开展相关的旅游活动,当地旅游部门的宣传意识也较为淡薄,导致哈尔滨夏季旅游的亮点不多,很少有旅游者会选择夏季来此旅游。
(二)冬季旅游产品有待提升。
1.冰雪旅游缺少推陈出新。众所周知,哈尔滨乃至整个黑龙江省的旅游王牌就是冰雪旅游,冰雪旅游的收入占全年旅游收入的30%—40%。为了招揽游客,哈尔滨每年冬季都会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包括以冰雪为主题的冰灯展、冰雕艺术展等等。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客源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旅游者开始追求个性化旅游,总是创办同样概念的主题活动,已经很难满足游客的需求,因此冰雪旅游的创新也势在必行。目前,哈尔滨冰雪节庆活动的创办大多是以中国传统文化或国外文化为支撑,没有真正做到将冰雪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在一起。冰灯展上很多雕塑都以国外的一些建筑为主,过于突出西洋文化,不利于哈尔滨本土文化的发扬传播,影响了哈尔滨冰雪旅游的长远发展。
此外,哈尔滨市内的三大景区冰雪大世界、兆麟公园、太阳岛雪博会都分别归属于不同的旅游部门和开发商运营,在旅游产品上出现了定位重叠的问题,使得游人陷入了选择两难的局面。这个问题应该引起相关工作部门的重视,在未来的冰雪活动上应适当的调整方向,加强整体规划治理,多开发一些符合当下旅游者需求的冰雪活动,利用高科技手段创新发展,实现冰雪旅游质的飞跃。
2.同质旅游产品竞争激烈。近些年来,国内的一些大城市相继在冬季打出一些旗号招揽游客,并且开始举办一些冰雪旅游活动,例如,长春冰雪节、内蒙古阿尔山冰雪节等等,这些地方冰雪旅游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分散了客流,打破了哈尔滨冰雪旅游一枝独秀的局面,对哈尔滨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重创。特别是长春,凭借其良好的区位地理优势,独特的雾凇景观,冬季冰雪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截止2012年,长春冰雪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6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610亿元,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长春的冰雪旅游发展速度及优势,这也导致哈尔滨冰雪旅游面临着紧迫的危机。
3.全球变暖导致雪期缩短。哈尔滨冰雪旅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优越的气候条件,然而同样也受制于气候条件。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日趋严峻,尤其以冬季气温回暖为主要变化。哈尔滨近几年来气温变化明显,冬季气温回升,降雪量减少,雪期时间缩短,导致很多人来哈尔滨看不到雪,客源量大幅减少。这种情况使得哈尔滨冰雪旅游遇到了极大的瓶颈,冬季需要进行人工降雪。在2014年哈尔滨雪博会开幕前,总造雪量达到26万立方米,每平方米造价30元左右,创下历届“用雪指标”之最。人造雪的平均重量是自然雪的5倍左右,过于依赖人造雪会对地表环境造成伤害。哈尔滨冰雪旅游面临的形势严峻,改革创新也势在必行。
4.本地居民消费层次较低。目前,哈尔滨仍以第一、二产业为主,服务业相对来说不够发达,市民的整体收入还有待提高。很多本地的居民不会选择花几百元的门票去冰雪大世界看冰灯。也是由于本来生长在北方,看惯了雪景,冰灯类的旅游产品缺乏创新,对于市民的吸引力不足,本地居民的参与热情很低。哈尔滨市曾试图调价,降低本地居民的门票价格,的确吸引了不少本地居民前来游玩,这说明价格对于游客的选择至关重要。因此,适当的调整价格会提高本地居民的参与度,有利于活跃市场,带动哈尔滨旅游业的发展。
(三)本土文化特色不够突出。随着近年来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旅游成为了一种文化传播途径,各地区之间可以通过旅游活动来进行文化上的互动交流。哈尔滨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文化传播上却颇显薄弱,在旅游宣传活动中只注重了冰雪旅游的开发利用,而忽视了文化的重要性,没有深层次地去挖掘哈尔滨独特的文化内涵。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在外地游客来本地旅游过程中,不仅是让游客来欣赏美景,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娱乐活动,让游客切实地感受到哈尔滨城市文化的独特吸引力。哈尔滨在文化宣传上,似乎过于突出了异域文化的色彩,而对于本土文化的宣传则显得有些不足。在中央大街,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很多俄罗斯的特色商品专卖店,而哈尔滨市当地的特色旅游产品稀少,相比其他旅游城市,如北京烤鸭、杭州丝绸、天津泥人张、西安兵马俑等都成了各自城市文化的象征和代表,极具地域特色,不但宣传了当地的特色文化又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实现了双赢。而哈尔滨在这一方面则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哈尔滨在国内作为旅游发展起步较早的城市,其旅游设施较于后兴起的旅游城市来说略显陈旧落后。各大旅游景区内的环境治理较差,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哈尔滨市的交通问题日趋严重,堵塞现象开始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根据国外的经验,道路面积率应该控制在20%左右最为适宜,而哈尔滨的道路面积率仅有7.3%,其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比例失调[6]。哈尔滨市目前仅有五星级酒店2家,星级以上89家,无法承载旅游旺季时期的大批量游客,旅游相关的第三产业链条发展薄弱。
(五)旅游宣传促销尚有不足。一座城市如果想为世人所知,就必须向世界展现其魅力所在,打响自身的旅游品牌,从而吸引游客前来。哈尔滨虽然被誉为冰雪名城,但在宣传方面力度较其他国内外著名旅游城市还稍显逊色。首先,用作广告宣传投入资金较少,使得人们对哈尔滨的城市形象缺乏认知。其次,媒体方面宣传做的也不到位,没能突出哈尔滨旅游的精髓所在,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心理。再次,很多商家只愿意在旺季大力促销,而一旦进入夏季便开始懈怠,不愿意投入资金,员工工作也没有激情,整个旅游市场较为惨淡,导致旅游经济效益下降。
(六)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一个旅游景点,如何使客人感到宾至如归,员工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哈尔滨市目前的旅游服务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内部存在很多问题,员工的水平上也是参差不齐,缺乏旅游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引领。景点内的工作人员是直接与游客接触的,他们也直接代表了哈尔滨人民的形象。员工专业素养差、、经验不足、有失职业风范,会使得哈尔滨城市旅游的口碑大打折扣。因此,哈尔滨旅游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聘请专业人士指导,改善整体服务质量,以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一)大力开发夏季旅游产品。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每个城市力求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吸引力。因此,要想吸引游客的目光,就必须打造出足够有吸引力的城市品牌和旅游产品。哈尔滨旅游应立足于当前的发展现状,结合本地的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利用,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城市旅游王牌产品。
哈尔滨以其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和凉爽的气候条件连续多年荣获了“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的称号。因此,哈尔滨应以建设国家级避暑胜地为目标,以太阳岛为核心,大力宣传,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哈尔滨夏季旅游品牌,设计打造出一系列相应的旅游产品,改变以往单一的以冬季旅游为主的运作模式,使哈尔滨的旅游业平衡快速的发展。一方面,可将太阳岛避暑度假游作为哈尔滨夏季旅游的主打产品,并以中央大街为中心举办活动招揽游客。另一方面,还可开发沿松花江避暑度假旅游产品系列,如,城市生态湿地游、欧陆文化街区游、亲水休闲游等产品项目,以此凸显哈尔滨的夏日旅游风采。
此外,哈尔滨还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以玉泉狩猎场为代表在夏季开展一系列狩猎体验活动以吸引游客。各大旅行社还可以研发一系列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到哈尔滨周边地区进行一到两天的漂流体验游。在旅游产品设计方面,要以市场和资源为导向,注重差异化开发,既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又必须以当地的旅游资源作为依托,将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创新设计旅游产品,抓住游客的需求心理,刺激需求,把握需求,满足需求。
(二)完善冬季旅游产品体系。
1.拓展冰雪旅游产业链发展。旅游会产生乘数效应,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冰雪旅游作为核心产业,相应带动的外围产业有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医疗服务业等等,还包括媒体,旅游中间商等中介,这一整个产业链条应紧密结合。哈尔滨冰雪旅游应以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亚布力滑雪场等作为核心发展环节,同时带动相关的餐饮酒店、交通运输、旅游演艺、滑雪设备、特色购物等行业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必须要在把握住游客需求心理的前提下开展旅游活动。例如,针对年轻群体的游客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新意的旅游体验项目。例如在景区内部开设一系列DIY冰吧、雪吧等,聘请专业人士现场展示冰雕、雪雕的制作过程;同时,也可以开办冰上运动俱乐部,让游客短时间内体验到冰壶、冰球等运动项目带来的乐趣;此外,还可以开展一系列冰上赛事活动,例如,滑冰赛、冰上赛车竞技等项目,满足体育爱好者的需求。在冰雪旅游开发中,一方面要将其与哈尔滨本土特色文化融合起来,可以雕塑一些哈尔滨的标志性城市建筑、宗教建筑等,体现哈尔滨独特的城市魅力;另一方面应紧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将冰雪旅游发展与现代社会紧密结合,赋予其新的色彩。
2.发挥区域旅游合作优势。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其他城市如沈阳、长春等地的冬季冰雪活动愈演愈烈,吸引了大批游客。在这种情况下,哈尔滨应该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联合沈阳、长春、大连等大城市打造东北地区冰雪旅游产业集群。随着哈大高铁的全面开通,在交通上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东北地区内部的联系也大大加强,更有利于区域旅游合作的开展。因此,可以发挥各地区的优势,来哈尔滨看冰灯,到长春看雾凇,到沈阳看故宫,到大连赏海景等,设计打造出一系列的精品旅游线路。这样不仅能够弱化城市竞争局面的产生,而且能加强区域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形成只有在东北地区才能体验的独特旅游产品。
3.积极创新开发替代产品。近年来,全球气候回暖现象加剧,这种变化对冰雪旅游的开展无疑是致命的打击。雪期时间明显缩短,冰雕、雪雕等项目都需要重复建设,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很多人感叹到哈尔滨看不到雪,这种尴尬的情况使得当地的旅游部门只能采取人工降雪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无疑又增加了投入成本。因此,在整个冰雪项目的建设中,可以采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创新利用节能环保的声、光、电、网络、传媒等技术,研发建设仿真滑雪场、仿真滑冰场、抗高温抗湿度的造雪机、四季滑雪道、室内飘雪、室内冰雕等。这些替代项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气候条件造成的损失。
4.提升本地居民的参与度。对比日本札幌冰雪节,日本当地居民的参与热情较高,札幌冰雪节能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当地社区的大力支持。而作为哈尔滨人,长期生活在北方,每年冬季大街上随处可见到冰雕,本地居民少有人愿意花几百块的门票去冰雪大世界游玩。目前,哈尔滨的消费水平仍与国内一线城市有一定的差距,很多人对于这样的门票价格望而却步。对于这种情况,哈尔滨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应该适当的调整门票价格,采取对本地居民出售优惠门票的制度,部分景点可免费游玩,多组织企业、学校等团体进行游览参观,出售团体优惠票、学生半价票、老年免费票等,加大他们的参与热情,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只有这样,冰雪节的展开才会得到当地社区的支持,也会更好地带动整个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深入挖掘本土文化。一个城市,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一定是以自己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为根基,在此基础上不断融合新的时代色彩,进而打造出属于本地区的旅游产品。哈尔滨在旅游开发中,过于突出西洋文化,到处都是俄罗斯特色商品专卖店,而本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却很难发现。因此,哈尔滨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必须深层次地挖掘本土文化。哈尔滨从历史文化上看受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较为深远,北魏鲜卑族发源于此,金、清两代王朝均兴起于此,现在仍有多达48个少数民族居住于此。因此,应以本地区的文化背景为依托,发展民俗旅游,将民俗文化和冰雪旅游巧妙地融合起来。例如,鄂伦春族的精骑善射、森林狩猎;满族的抽冰猴、滑冰车、拉爬犁、冰上踢石球等;锡伯族的蹬冰滑子、撑冰车等;赫哲族的滑雪、狗拉雪橇等,将这些民族特色运用到冰雪项目的开发之中,打造出满足别具一格的特色产品,开展独一无二的特色旅游。旅游开发过程中还应突出本地区的风俗人情、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让来到哈尔滨的游客也能全身心地感受哈尔滨这座城市的人文色彩。应打造本土特色的旅游产品,做成名牌,做成哈尔滨文化的象征,让旅游活动切实地成为文化传播的媒介。与此同时,还可以效仿北京,开展一系列高校文化体验性质的旅游活动,通过参观哈尔滨的各大高校、名人博物馆、故居、宗教建筑等来体验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也是给旅游者的最直接感受。政府应该尽可能地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加大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力度,完善交通运输系统,努力缩短游客在旅行途中延误的时间,旅游景点的道路设施以及景区内的设施建设都要逐步去完善。目前,哈尔滨的个别滑雪场仍存在治安管理差、游客可进入性差等现象,给城市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哈尔滨市应该努力规范景区滑雪场的管理,加强治理一些中小规模的滑雪场,使之有秩序地、更好地为游客服务。哈尔滨市内的三大景区之间应该加强合作,联手打造旅游产品,多多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加强景区的规范化管理,创办出更多更具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
(五)加大旅游宣传力度。良好的市场环境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在旅游市场发展建设中,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扶持一些民营企业,进行政策上的导向引领,学习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寻觅出一条适合本地区发展的道路,促使哈尔滨的旅游业发展少走弯路。在营销渠道上,应该重视城市枢纽区域旅游资讯的发放;利用互联网实现迅速发布和实时监控;举办一系列旅游交易会,向市场推介产品。这些手段都可以花费相对较低的成本得到较高的宣传效应。同时,还应加强媒体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哈尔滨,喜欢哈尔滨,进而吸引更广泛的旅游群体,提升哈尔滨的知名度。此外,还应该科学设计开发出体现哈尔滨城市特色的旅游纪念产品,助力旅游宣传。
(六)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一方面,政府应借鉴国内外优秀城市的先进经验,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突出自身的发展优势,参照其他优秀旅游城市的做法,并将其与区域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结合。哈尔滨市旅游管理部门可定期开办培训班,对旅游景区的工作人员进行素质教育,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培养旅游服务者对工作的热情。另一方面,哈尔滨市各高校应积极培养旅游专业的高级人才,为城市旅游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王哲.哈尔滨市旅游总收入每年增长两成多[N].哈尔滨日报,2015-07-03(05).
[2]黑海.哈尔滨市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对策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5):74-75.
[3]陈曦,苗祺.哈尔滨避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7):27-29.
[4]王建荣.区域旅游竞合模式及机制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08.
[5]杨铭铎,张新.哈尔滨旅游产业昂普资源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2):1-3.
[6]薄宏文.哈尔滨市城市交通的问题与对策[A].黑龙江省社科联.繁荣学术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哈尔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0:66.
[责任编辑刘金荣]
The Study on Current Conditions of the Tourism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in Harbin
Wang Heng
(Department of Tourist Management,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Dalian,Liaoning 116052)
In recent years,the tourism of Harbin is developing rapidly.However,there is large promotion space for the tourism of Harbin into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amous tourist city.In this paper,the autho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arbin by means of literature data collection and field studies.The paper foun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Harbin.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for the above problems.Based upon this research,the author hope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of Harbin.
Harbin;tourism;countermeasure research
C933
A
2095-0438(2016)09-0030-05
2016-05-16
王恒(1982-),男,辽宁大连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经济地理与旅游开发管理。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XJYQ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