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余柳娟
(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湛江 524088)
新生代农民工土地权利有序退出的可行性分析
李伟余柳娟
(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农村中逐渐出现空心化的现象,致使大量的土地闲置,无形中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新一代农民工,由于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他们对农村及土地的归属感并不像第一代那样强烈,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新生代农民工开始逐渐从农村中土地上走出,向城市发展。文章利用SWOT分析方法来对新生代农民工土地权利退出进行研究,从土地权利退出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维度来进行分析研究,对新生代农民工土地权利退出的可能性进行研究,寻求一条实现国家农村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途径。
新生代农民工;土地权利退出;SWOT分析;城市化
在国家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走出农村向城市进发,开始实现就业的非农化及身份的转变。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外出务工者中,新生代农民工所占比例高达90%以上。所以,农村土地权利退出的研究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作为国家建设中出现的一群特殊群体,虽然他们有着农村户籍,但是他们从小接受新式教育及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他们的思想、生活观念等与第一代农民工有着较大的不同,他们对于土地及农村的归属感并不不像第一代农民那样有着深厚的感情。由于生活观念的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的需求并不像第一代那样强烈,他们或者是出于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目的,或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他们从农村中走出到城市中寻求工作,从而放弃了对农村中土地的使用,造成了土地的闲置或抛荒。然而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现状下,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土地权利退出研究将会为解决我国农村土地的高效利用提供一个范本。
(一)研究的背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人们的传统观念不断承受着冲击,传统的农耕意识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加速发展,机械化经营的推广,使得农村大量的劳动力被解放出来,开始实现劳动力就业的非农化,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与传统的务农收入相比较,外出务工的收入要远高于务农的收入,于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下去,他们不再局限于在农村中务农,开始走出土地走进工厂。长时间的在外务工,疏于对农村土地的管理,造成农地被不同程度的荒置。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要求实现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在我国农村中土地细碎化经营的情况,已经不能够满足农民生存发展的需要,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规模化经营,推动农业的发展显得迫在眉睫。
新生代农民工常年在外求学或从小跟随父辈生活在城市中,已经逐渐适应城市中的生活方式,对城市有了一定的感情。相较于农村而言,城市中便捷的交通、良好的公共服务设施等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对新生代来说有着更大吸引力。当他们就业时,其首选是希望能够在城市中找到一份工作。对于农村中的事物他们了解甚少,缺乏农作的经验,对农村的感情淡漠,这就使得他们更容易脱离土地的束缚,转向城市。在大量农村新生代转向城市中的现状下,推动农村中土地权利的退出能够较好发解决我国土地利用率较低的现状。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外出务工者的主体,实现其土地权利的退出将会很大程度上促进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在我国现行的农村制度及土地制度下,土地无疑成为了农民安家立命的根本,是其最后的生活保障。在土地退出机制不完善的现状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土地权利退出很难得到保障,在现行机制缺乏吸引力的状况下,很难促使其放弃土地权利。
(二)研究的目的。随着国家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向城市转移。为了实现身份的转变,新生代农民工离开土地,到城市中务工。在其实现市民化转变的过程中,疏于对农村土地的管理,造成了农村中土地的荒废。为了减少农村土地资源抛荒现象的发生,及提供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基于SWOT分析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土地权利退出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维度来进行研究分析,以此对新生代农民工土地权利退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实现我国农村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寻求路径。
(一)优势。
1.思想开放,易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受当时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中的老一代农民,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未能接受过教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小农思想的影响,土地是其最后的生活保障的观念已经深入其思想中,很难再发生改变。而与老一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普遍有着较高的学历,思想开放,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常年生活在外,他们对于农村的感情并不曾像老一辈那样深厚,也不再像父辈那样希望回到农村中务农,他们更愿意出去闯荡,在外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不是被束缚在土地上。新生代往往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或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往往会放弃农村中的土地,前往城市中务工。相较于第一代农民工的土地权利退出来说,新生代农民工有着更加笃厚的条件,更容易实现土地权利的退出。
2.有着强烈的市民化的愿望,且生活方式、习惯与同辈市民接近。与第一代农民工希望回到农村中的想法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更希望自己能够在城市中安定下来,完成市民身份的转变。新生代农民工从小就远离农村,或在外求学或跟随父辈在城市中生活,相较于在农村中的生活时间,他们更多的时间是在村外度过,对于农村的感情已经慢慢淡去,与农村的朴素生活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更愿意接受现代化的城市生活。长时间生活在城市中,他们已经适应了现代化城市中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他们的生活观念深深地受到城市同辈人的影响,生活习惯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他们的思想变得更开放,视野也变得更加的开阔,城市的生活方式已经深深烙进其观念中。强烈的市民化愿望推动着新生代农民工离开农村走向城市,与城市市民相似的生活方式使其能够更好地在城市中生活下去,这无疑增加了其离开农村的意愿,使得农村的土地权利退出成为可能。
(二)劣势。
1.缺少财富资源的积累,很难实现转移。新生代农民工在实现身份转变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住房问题,没有住房的保障,导致他们缺少对城市的归属感,其很难在城市中真正的安定下来。然而,对于那些渴望实现身份转变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或是刚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或是工作年限较短,还未能在短暂的时间内积攒下一定的财富,从小远离土地,使得他们不可能通过土地进行资金的积累,没有足够的财富积累,当其面对高额的房价时,其很难承担的起。当其采用房屋贷款时,高额的房贷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其工作压力,降低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其从购房之日起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对于工薪阶层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在物价飞涨的年代,家庭开支占了家庭收入的大部分,很难有所积蓄,这也在无形中削弱了其市民化的意愿,阻碍了其市民化的进程。
2.专业技能缺乏。根据全国总工会在2010年对企业农民工做所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所被调查的4453人中,新生代农民工中文化程度低于小学水平的占到总人数的0.4%,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的6.6%来说,无文化者的比例有了很大的下降;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为25. 3%,而第一代农民工的比例为12.5%。从接受教育的程度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接受教育的内容上看,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仍停留在高中教育及以下水平,而对于接受过转业技能教育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比重较低,占被调查者的37.5%[1]。当今社会需要技术性人才,新生代农民工专业技能的缺乏,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没有稳定的工作,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将会很难维持下去,面临着转业失败的困境,会降低其市民化的意愿,其更不会放弃对农村土地的占有。
(三)机遇。
1.户籍制度的改革。户籍制度指通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2]。国家实施的户籍制度将我国人口划分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这种城乡二元化结构阻碍了城乡之间的交流,户籍制度的出现阻碍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脚步,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首先应完成其市民身份的转变,只有实现了身份的转变,其才能享受到城市中的依附于户籍制度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住房等一系列社保。
2014年7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下简称《意见》)。从此打破了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改变了我国从前的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的划分。在《意见》中,国家指出将会逐步放开对城市户籍的限制,为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扫清了制度上的障碍。国家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打破了农民进程中的制度上的限制,将会很大程度上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的进程,传统的城乡二元制结构的破碎,将会更好地促进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的土地权利的退出,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
2.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正在逐渐弱化。我国历来就是农业大国,农村土地被称为是农民的最后一道防线,承载着农民的收入、财富和生存保障[3]。随着30多年来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得到很大的提升,由过去的落后国家一跃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农村经济在这30多年里也得到较好发展。到1990年我国实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86.3元,工资性收入也有了一定的增长,为138.8元,占总收入的20.22%,家庭经营收入518.6元,占总收入的75.56%,财产性收入29元。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895.9元,其中工资性收入4025.4元,占家庭总收入的45.25%,家庭经营收入3793.2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42.64%,财产性收入293元,转移性收入784.3元[4]。在这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农民的收入比例有了较大的改变,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75.56%下降到2013年的42.64%,而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却在不断增长,由20.22%上升到45.25%。通过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发现,传统农业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难以满足人们日常需要,与此相对的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务工收入成为了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土地约逐渐失去了原来与农民紧密关系,土地的生存保障功能也在不断地弱化[3],新生代农民工在其他非农产业上获得的收入也趋于稳定,他们放弃土地权利的意愿也在增长。
3.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标志就是机械化经营,而其快速发展的前提就是土地资源的集约化、规模化。新生代农民工的非农化转移,使得大量的农村土地资源被不同程度地抛荒或闲置,这对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状况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在农村土地资源大量抛荒的现状下,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土地权利的退出,为实现村集体对土地资源的回收,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相反,当土地市场的需求大于供给时,将会推动着生产的改变。现代农业的发展也会推动着新生代农民工土地权利的退出。在全国提高土地利用率、集中化经营的大背景下,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要求减少农村中土地细碎化经营的现状,推动着农村中土地资源的流转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退出。
(四)挑战。
1.社会保障问题。相较于城市中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来说,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分脆弱,农村的社会保障主要是靠农民自己承担。土地,养活了无数代人口,其自古以来就在农村中承担着社会保障的功能,虽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其社保功能有所下降,但是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承担者。虽然有大量的新生代农民工开始逐渐的离开农村走向城市,但是却并不能像其他城市人口一样享受社保。当其遭受到突发起来的灾害时,其微弱的收入很难承担的起,脆弱的家庭经济将会面临崩溃的局面。当面临这种局面时,其在农村的土地就成为了经济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虽然农业收入在其总收入中占得比重越来越少,但是农业收入却可以缓解其经济压力,所以农村社保机制的缺失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土地权利退出。
2.缺少激励性的措施,新生代农民工缺乏积极性。激励机制是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系统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而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5]新生代农民工常年在外,其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与城市中的同龄人相差无几,当其择业时,往往不再想回到农村中去像父辈那样在土地上辛苦地劳作,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的价值,他们会离开土地在城市中寻求一份工作,并希望实现自己身份的转变。远离农村,疏于对农村中土地的管理,导致土地的荒置,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在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的情况下,农村中土地抛荒的现象也在加剧。为了更好地解决土地抛荒及土地经营细碎化的现象,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土地权利的退出,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土地的现存问题。然而受趋利思想的影响,在没有利益的驱动下,农民是不愿意更不会主动放弃自己的土地权利。在我国现行的《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经营法》等法律中未涉及到农民工土地权利主动退出的情况,也未曾提出对土地方进行补偿的方案。只是在《土地承包经营法》中规定:“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这对于退出方来说,毫无激励作用,在无利益吸引的状态下,新生代农民工很难会主动退出土地权利。
(一)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近年来我国政府和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扩大对农村资金投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由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的总人口数为13.6亿人,乡村人口总数为6.3亿人,占到全国人口总数的46.27%,所占比重仍较大。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投资虽然较以前有了很大提升,但是相对于我国众多的农村人口来说就显得不足,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与城市居民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新生代农民工如果放弃在土地上享有的权利,那么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当其退出土地后将会失去最后的保障,将要面临很大的风险,不完善的农村社保体系将会成为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土地权利的退出。为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土地的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及为新生代农民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地权利退出的环境,政府从根本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进行保障,建立起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保体系,完善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的保障举措,建立健全针对土地退出方的社会保障机制,切实地维护好其合理权益,推动其实现顺利的转变。
(二)建立健全利益激励机制。在我国土地抛荒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要鼓励农村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转变,推动其实现土地权利的退出,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虽然新一代农民工虽然较老一辈农民工来说思想觉悟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思想开始向物质化转变,新生代虽然思想更趋向与城市生活,但是在毫无奖励的情况下,新生代农民工很难放弃对土地的权利。为了更好地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土地权利的退出,要建立健全土地退出激励机制,对主动退出土地权利的农户进行货币或采取以土地换社保,以宅基地换房子的措施来吸引其加入其中,让他们在土地权利的退出中感受到真实的好处,鼓励新生代农民工更加主动地退出土地权利,从而实现对土地经营权的集体性回收,为实现更好地利用集体资源创造条件。
(三)完善承接机制,加强对新生代的技能培训。在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土地权利退出的同时,要进一步的加强城乡之间的承接联动,推动新生代农民工从自身出发,努力提高自身技能,增加安家立命之本。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人们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懂得一门技术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够更好地立足于当今时代。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所学内容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缺乏实践的机会。专业技能的缺乏容易造成社会的结构性失业。在新生代农民工缺乏职业技能的状况下,社会及政府应在农民工就业中发挥作用。首先,政府要积极寻求与工会组织的合作,开设以工会为主办方的培训就业,加强工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要求;其次,利用社会力量及政府资金支持,在乡镇一级建立农民工职业技能免费培训站,吸引新生代及老一代农民工前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第三,鼓励企业加强对新生代的技能培训,进行定岗定期培训,保障每位员工接受培训的权利,不断提高其劳动技能。同时,企业要积极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保障其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
[1]中国工运研究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判·对策建议[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1:36.
[2]冯成.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3]陈明鹤.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J].党政干部学刊,2013(11):50-54.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统计年鉴2014[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5]姚雪瑞.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7.
[责任编辑刘金荣]
D922.51
A
2095-0438(2016)09-0024-04
2016-04-19
李伟(1990-),男,山东青州人,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协调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