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廷栋●
江苏省高邮市卸甲镇龙奔初中(225614)
基于物理实验操作的教学改进策略
吴廷栋●
江苏省高邮市卸甲镇龙奔初中(225614)
物理实验作为最关键的辅助操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其中,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是最核心的两类实验方式.但现阶段,不管是哪一种物理实验方式,其实验操作都明显欠缺合理的教学指导,致使初中学生的物理规律探究能力难以提高,物理学习兴致缺失.为此,笔者特地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基于物理实验操作的教学改进策略.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实验操作是初中物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操作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掌握物理理论与物理规律.然而,纵观当前,普遍初中物理实验都存在实验仪器落后、教师演示实验方式固化、实验范围受限、分组实验合作问题突出、个性与共性问题不明朗、直接手把手教学等问题,致使学生的物理实验探究能力低下,理论理解不透彻,运用不懂变通,成绩难以提升.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教师、学生两大视角出发,就物理实验操作提出了更细化的教学改进策略.
1.改进演示实验仪器
物理实验的成功离不开良好演示实验仪器的支持.演示实验仪器的可见度越高,直观性越强,学生越容易从演示实验操作中了解物理反应的整个过程,并逐步联系物理理论,总结物理规律,掌握课程知识点.如在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的关系时,应调整刻度尺的尺寸,使后排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刻度.对此,笔者选用了一张大面积的干净白纸,并用颜色较深的粗笔画出“刻度尺”,使教室每个角落的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刻度.
2.改进现有演示实验操作
普遍物理教师依据教科书提供的演示实验及步骤向学生展示实验,而未思考教科书提供的演示实验是否贴合学生认知水平,并为学生理解与接受,从而使得学生在实验后产生更多不必要的实验困惑.如笔者在教授大气压强验证时,就选用了教科书提供的“水杯倒置、纸张不掉”的实验.虽然实验结果验证了大气压强是存在的,但也有学生提出质疑,“纸会不会被水黏住了,而不是存在大气压强呢?”为更好地解答学生的疑问,笔者不得不重新进行“漏斗实验”.首先,笔者在漏斗末端加上软橡胶管,并将其用夹子夹住.其次,用水装满漏斗,将纸放在漏斗口,倒置后,出现了“纸张不掉”现象.最后,将漏斗末端的夹子打开,纸张与水同时下掉.至此,学生的质疑被打破,并清楚地了解到大气压强是如何存在的.由此可见,物理教师不能奉教科书为圭表,而要多思考,创意性地设计更符合学生逻辑的物理实验.
3.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演示实验
多媒体技术最大的优势是直观性强,实验可见度高,且可模拟高难度的物理实验.当前,受实验室、实验仪器、课程时间等限制,初中物理部分实验无法实地演示.因此,笔者选择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动画、国内外实验视频向学生展示物理实验过程,并总结物理规律,提高学生对物理理论的理解力.如在“扩散现象”一课中,因固体扩散需较长时间,课堂时间难以满足,笔者就从互联网上下载了“金块与铅块扩散”的演变动画视频,让学生明白,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块与铅块等固体是会扩散的,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1.秉承“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理念组建实验小组
合作探究取得理想实验成果的前提是合理组建实验探究小组.这也要求物理老师要充分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水平、探究能力、合作积极性,确保既存在组内异质,又存在组间同质.建议每个实验探究小组人数不超过4人.
2.指导分配组内任务
明确的实验目的,合理的任务安排可最大程度调动实验探究小组的探究积极性,确保物理实验按时按质完成.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实验分组后,物理教师应指导小组设置细化而明确的实验探究目标与探究任务,并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进行合理分配.为让不同组员均能把握整个实验过程,可在适当的情况下指导组内学生开展角色互换.
3.在集体指导的基础上纳入个别指导
学生物理实验经验少,演示实验操作必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障碍.基于此,在分组实验过程中,物理老师应就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指导,尽量让学生规避易错点.关于小组实验中遇到的特殊问题,老师应进行个别指导,使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掌握物理规律与理论.值得注意的是,物理教师应防止将共性问题当成个性化问题,把个性化问题当成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充分保障问题能够被有效解决.
4.在书面指导的基础上纳入口头指导
为防止学生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受伤,或被常见问题阻碍,物理教师应以书面板书的方式告知学生实验的具体操作规范、共性问题及其解决方式.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口头指导,如物理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最主要看什么、用什么工具看,并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的基本物理知识,如试管、固体实验物的拿放方式、刻度尺的摆放、查看规则、酒精添加量等,一步步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5.适时保留实验思考空间
经过调研,笔者发现,不少物理老师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时,都更倾向于手把手教学生解决实验阻碍,而不是针对实验问题给予学生提示,使学生积极思考解决方式.不可否认,“手把手教学”能够最大程度保障实验顺利进行,但却容易养成学生“不懂就让老师操作”的实验依赖性.由此一来,学生分组实验极有可能就在无意中转变成了教师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目的难以有效达成.因此,建议物理老师要适度把握提示范畴,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验思考空间,使之养成良好的实验思维习惯.
[1]赫丹丹.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靳奇龙; 郭建中.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中的实物演示与多媒体演示比较研究[J].中学物理.2016.
[3]唐荣.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G
B
1008-0333(2016)35-00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