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

2016-04-13 22:04戴震方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年35期
关键词:笔者探究同学

戴震方●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淼泉中学(215515)



互动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

戴震方●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淼泉中学(215515)

互动教学的这一教学理念为笔者的教学实践点亮了一盏明灯.本文笔者列举了在教学实践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一些教学设计片段,总结了一些感悟.以期共同探究具有可操作性的初中化学互动教学新模式.

教学实践;原则;策略;互动教学

“进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贵在诱导”.教师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使学生开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在教学之中,最好是能引导学生自己去找到问题答案,力求做到授之以渔的目的.由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一些互动教学模式,写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一、化学教学中互动教学设计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在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像一些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所蕴涵的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不经意间也就完成了对它的认识过程.

例如,现行的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为了突出金属化学性质这一内容的重要性,除设计了“观察与思考”之外,还安排了“基础实验”.基于节约课时又希望能体现课堂互动的这一设想,笔者在主要采用了“边教边实验”的教学设计,实践中同学们一个个饶有兴趣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实验、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一教学设计,在教师主导下实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挺好.

2.坚持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设计互动教学时,把探究性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的过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共性,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尽可能自主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 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教师分配与学生自主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活动方式,完成活动内容.

例如,沪教版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三节“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笔者采用了课前预习→课外探究→课堂交流→点评小结→练习巩固这样的教学流程.先将班级学生分成各种素质比较均衡的五个小组,提前一周让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并开始“铁钉锈蚀实验”,要求各小组熟悉实验探究内容,每组做好一个试管的实验准备,协作完成整个实验的准备,并将其放置于教室合适的地方,便于同学们每天观察记录变化情况.对“菜刀生锈的对比试验”,笔者安排学生各自回家按要求完成(提示学生不要用不锈钢菜刀,可用镰刀或小刀等用品代替).课堂上,笔者还采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辅助,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小结,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们充满着自信和乐观,就连一些平日里不善言辞的学生也得到了锻炼,当堂和课后练习准确率极高.这使笔者再次认识到了通过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3.实现开放性原则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化学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教师们不应把化学课堂教学变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开放性教学思想与互动教学模式相结合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学完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后,笔者模仿其他老师的经验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课外题——“收集探究鱼鳔内气体的成分”,提出的要求是让学生自由组合兴趣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递交实验方案,并要求自己解决鱼鳔.刚开始学生们都感觉无从着手,但当告诉同学们老师可在实验室为他们准备其它所需要仪器药品之后,有些同学就来了兴趣,表现出了跃跃欲试的神情,实践中只有个别同学由于性格内向没有自选小组.当笔者了解到这些同学其实内心里也想参与探究的想法之后,把班级学生调整为了ABCD四个小组,专门安排了一堂课实践课进行探究.在课堂上先是结合小组递交的设计方案,让学生进行交流,最后确定了以下实验方案:A组同学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鳔内气体;B组同学在水下刺破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C组同学用燃着木条验证B组同学收集的气体中是否含氧气;D组同学用澄清石灰水验证A组同学收集的气体中是否含二氧化碳.实验结束之后,笔者又提出了“如果要收集并测量鳔内气体体积,A和B哪个组的实验方案较为合理?”的问题.在全班同学的热情参与下,通过实验、交流和总结,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收集并测量鳔内气体体积用医用注射器较好.因为排水法会使鳔内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而影响实验探究的准确性.2.鱼鳔内肯定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可能含有氮气.因为木条能继续燃烧和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回顾学生们围绕这一课题的探究热情,想着学生们一个个认真欢喜的样子,笔者突然感悟到——这不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寻找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精神的很好的教学方法吗?

二、化学课堂互动教学的设计策略

教学策略一般是指教师和学生用来达成目标的方法,或者是用来表示为达成某种预测的效果所采取的行为.为了保证互动教学顺利有效地开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

1.创设师生互动心理氛围的策略

在师生互动的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使学生尽量享受成功的乐趣.具体策略如下:

(1)上课前要帮助学生制定互动学习的具体目标.目标应尽可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2)上课时,首先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活动;其次要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技巧;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

(3)课后要及时引导学生互帮互助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自我参与的能力.

2.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具体策略

(1)提出问题要有策略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所以,在课堂互动教学中“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怎样提出问题”对完成教学目标甚至实现教学突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问题的提出要注意策略,可以是紧紧围绕书本的,也可以是拓展开放的.

例如,当笔者教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之后,由于新教材并没有设计与之相关的探究或演示实验,因此笔者提出了“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具体如何操作”的问题,不少对此饶有兴趣的同学于活动课时间来到了化学实验室.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的科学探究进行得都比较顺利,大家心中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所学的知识要点也一个个都得到了验证.而当笔者趁势提出“加热时试管口到底该略向下倾斜还是要向上一定角度”这一问题时,意料之中地同学们有了较大的分歧,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笔者与同学们达成一致:虽然课堂上老师强调了“为防止产生的水倒流造成试管破裂,在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但由于氯酸钾(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加热制氧气的实验中,只有当氯酸钾熔化时才能产生大量氧气,好比是给液体加热,试管口应该向上倾斜一定角度更为合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氯酸钾制氧气,试管口应向上倾斜”这一结论在实践中也确实得到了证明.

(2)合作互助策略

师生互动中往往也包含着学生之间的互动,而学生之间的互动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助.由于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风格等都很相近,学生们在互动中会有一种心理安全感,会感觉无拘无束,相互间更容易做到畅所欲言,从而容易使思维焕发,激发创造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的互动时,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引导性发言,讲清互动的意义和目的,要求学生树立合作意识,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二是在互动中要对发言者及时采取不同形式的鼓励表扬,促使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三是在发现问题时要及时给予点拨纠正,使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地进行;四是要引导各组学生认真做好归纳总结,以便相互交流.如果有遇到同学们争论不下的问题,教师要做好点评小结.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会由衷的感觉到,原来还是老师“最厉害”.

3.引导与调控的策略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互动主体,学生的“动”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基于他们自身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性,没有教师的引导和调控,学生们很难动得合理,动出创新.所以教师要把握好时机,或引导、或点拨、或表扬、或质疑、或启发,充分调动和激发课堂互动教学氛围,努力减少甚至消除不良互动,促进互动教学的顺利并有效进行.

例如,在进行金属化学性质的边教边实验设计中,笔者有意识安排了一半同学完成“铁丝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的实验,另一半同学完成“锌片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的实验.通过两实验的对比,同学们都观察到了金属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的现象,得出了反应生成铜的结论.笔者之所以设计“锌片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补充实验,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中“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固体(或溶液)质量变化”做铺垫.在第五章的章节复习课上,笔者让学生在回顾以上两个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铁丝和锌片在伸入硫酸铜溶液前后质量有没有发生改变呢?”很多同学不假思索的回答说质量都增加了,理由是都有铜析了出来,偶尔也有几位同学说固体质量都减小的,但都说不出理由来仅只是猜想而已.接着,笔者让同学们在草稿纸上分别写出各自的化学方程式,请了其中的一位同学到黑板上书写,然后笔者又把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写在两个方程式对应物质的下面,此时,下面的气氛有点活跃起来了,有的挺激动,举手要发言,有的在小声讨论,有的在争论,当然也有同学依旧没有感悟的.看看最好时机已经到来,笔者便让两个争论的同学起来发言,他们越争论,领会的同学也越来越多,最后争论的两位同学竟然也达成了一致,此事,大多数同学也都已恍然大悟.结论是:由于在化学反应时,反应掉的铁的质量比生成铜的质量少,所以铁丝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再取出,固体质量增加了;而由于在化学反应时,反应掉锌的质量比生成铜的质量多,所以锌片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再取出,固体质量减少了.通过这轮的互动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最重要的是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计算讲解变得了轻松愉快.笔者自从借鉴了同行的这一教学思路之后,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实践中教学效果很好.

如何让教育的未来更具生命力?是每个教师都该思考的问题.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家一定不会辜负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使命.

[1]张华:《课程与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版.

[2]孙立春:《新课程改革实用导读》[M].济南教育出版社,2003版.

[3]陈康金:《我与讲学稿》 文汇出版社,2009版.

[4]周军:《教学策略》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G632

B

1008-0333(2016)35-0091-02

猜你喜欢
笔者探究同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