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与监管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2016-04-13 20:56刘康富赵艳娥陈敬德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实验室评估管理

刘康富, 赵艳娥, 陈敬德

(中山大学 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 广东 广州 510275)



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与监管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刘康富, 赵艳娥, 陈敬德

(中山大学 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 广东 广州 510275)

从规范、科学、高效的现代管理角度出发,结合中山大学的实践,分析了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探索建立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和完善高校实验室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并提出相关工作思考和建议。

实验室安全; 风险评估; 监管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日益提升,高校实验室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实验室的教学、科研活动日益频繁,面临的安全风险因素也愈加复杂,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也在增加。事实上,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使学校师生蒙受人身伤害和严重的财产损失,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1]。因此,如何切实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最大限度杜绝安全事故发生,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结合中山大学的探索和实践,从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与监管体系构建的角度出发,提出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思路和建议。

1 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高校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以往已有了显著提升,但随着高校实验室规模的扩大,实验室安全的内涵更丰富、类型更多元,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也依然复杂和严峻。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对实验室安全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实验室安全工作不仅对于人的生命财产、生存环境具有保护意义,对于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目前高校中重视教学科研、忽视安全环保的现象依然存在,安全意识淡薄、人为因素仍是导致高校安全问题和安全事故的主因[2]。确保实验室安全、避免事故发生已成为保证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

1.2 实验室安全工作欠缺风险评估

当前高校许多实验室安全隐患和问题是由于前期工作中主动性、前瞻性不足,缺乏充分有效的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设施、措施准备而间接造成的。

1.2.1 实验室规划、选址不当,缺乏必要安全配套设施

一些高校的化学、化工、材料、生化类实验室建于早期建筑内,整体缺乏完善的消防、通风、排废等安全设施和预警装置,且由于建筑结构、文物保护等原因难以进行改造和加建安全设施,实验室的安全环保隐患突出。

1.2.2 科研实验室建设和科研项目申报缺乏安全审核

目前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一般均由科研课题组根据研究工作需要自行组织设计和建设,其建设方案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实验室安全审核和风险评估,建好之后才发现缺少某些必要的安全设施条件,导致整改难度很大或无法整改,实验室运行存在安全隐患。

1.2.3 危险实验项目的实施缺乏必要安全条件

不少科研项目的实施需要开展危险性较大的实验活动,比如涉及剧毒品、放射性同位素、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危险气体或特种设备等实验项目,要求实验室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储存、使用、排废等安全环保条件,以及具有相应从业资质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但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申报时大多没有进行安全审核,不少项目获批后才发现实验室缺乏必要的安全实施条件且短期内难以弥补,个别项目为完成研究任务违规开展实验工作,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1.3 实验室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

1.3.1 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监管工作的基础。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内涵的多元化、复杂化发展,要求相关管理制度建设也应得到相应加强和完善。但目前许多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仍然不健全,缺乏层次、不成体系,制度建设往往只停留在学校层面,学院、实验室层面未能有效落实;有的管理制度过于笼统简单、流于形式,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制度文件则陈旧过时,没有及时修订完善,已不能满足实际管理工作需要。

1.3.2 监管体系不完善

由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种类众多、管理环节复杂,实验室安全工作所涉及的校内、外监管部门也较多,很容易导致多头管理、职责不清、衔接不顺或者重复监管的问题。实验室的安全业务可能需要与多个不同政府主管部门对接,也需要与校内不同的职能部门对接,容易出现监管效率低下的状况,有时还会导致监管空白。

1.3.3 责任制度难以落实

责任制度是管理的重要原则,它要求每一个管理层次上的管理者所应该具有的职、权、责、利要统一分明,缺一不可[3]。但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际工作中,安全责任制度往往难以得到有效落实,一是因为存在安全建设和管理标准缺失或标准多样化的现象,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估考核操作较困难;二是因为实验室属于教学科研机构,往往缺乏“利”的因素,难以实施有效的奖惩机制,以致安全责任难以落实到位。

2 探索与实践

由上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来看,如果在实验室建设的规划、选址、设计,科研项目申报和危险实验项目实施的前期阶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同时完善安全监管和保障体系建设,就有可能把许多实验室安全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4-5]。基于这种考虑,我校制定了“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治理”的基本工作方针,通过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三化工作”和加强环境硬件与文化软件“两件建设”,做好人、财、物及技术保障,逐步推进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及监管体系建设。

2.1 逐步推进多层次的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建设

从实验楼和实验室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到各种仪器设备的安装、运行和操作,再到各类实验活动的进行,每个环节都可能潜在安全风险,如果不能及时了解和把控,就可能造成难以整改的安全隐患并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开展安全风险评估、设立“安全栅”、加强危险源的风险管理非常有必要[6-7]。

2.1.1 对已有实验室和所在建筑物开展专项安全风险评估,加强隐患整改

根据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情况,梳理实验室在建筑特征、配套设施、环境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隐患,由学校统一协调进行必要的布局调整,组织专项隐患整改工作,保障实验室在水、电、通风、消防、安防等方面的工作需求,降低实验室安全风险[8]。

2.1.2 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参与实验室建设的前期方案设计和论证

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通过参加校园规划委员会、校园综合治理委员会等机构,直接参与有关实验室建设的规划和布局决策工作,或参与学校预算、基建、修缮等项目的评审论证工作,提出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工作建议和要求;同时,通过组织专家开展实验室环评、安评等方式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确保实验室安全建设和管理工作与校园基本建设工作同步进行。

2.1.3 建立贵重仪器设备购置前安全风险备案与评估机制

我校相关职能部门在组织开展贵重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时,用户单位须就仪器设备安装场地、使用环境条件、人员配备以及可能涉及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备案和说明,并接受专家的质询,从而提前了解、掌握和有效防控各类实验室安全风险点。

2.1.4 逐步建立科研项目申报前安全风险评估机制

近年来,国家在部分科研项目申报时已要求就实验室安全风险控制进行说明或承诺,如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项目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时,必须提供具备相应实验条件的证明书。我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积极协调配合,严格执行此类要求,并将类似做法逐步推广到涉及其他实验室安全类别的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中,不具备安全实施条件的项目将不予申报。

2.1.5 开展危险实验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估论证

制定危险实验项目安全审核制度,对于潜在较大危险性的实验项目,实施前组织专家对项目的教学科研任务、实验操作方案、实验人员资质、实验废物处理方案、事故应急预案等内容进行风险评估,并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跟踪、控制与建档,对于不具备充分安全防护设施和措施的实验项目将不予批准实施。

2.2 构建实验室“大安全”管理和责任体系

2.2.1 逐步完善校内工作体系,理顺多头管理问题

国内外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主要有“美国模式”(集中管理)和“英国模式”(集中分散管理)2种模式。“美国模式”将涉及技术安全的所有问题进行统一管理,设有环境、健康和安全(environment,health and safety)的管理机构,简称EHS,贯彻执行安全管理职能;“英国模式”的安全管理体系则由副校长挂帅的校级健康安全管理委员会、安全办公室、各系部领导及下属专兼职安全员组成[9]。

我校在借鉴“英国模式”的基础上,把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业务归口一个机构统筹协调,形成实验室“大安全”格局。学校成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作为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领导和决策机构,下设实验室安全专家小组和实验室安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和协调工作,解决了实验室安全相关管理机构职能交叉和多头管理等问题[10]。同时,积极推进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建立了学校、二级单位和实验室三级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各司其职,层层落实安全责任。

2.2.2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有章可循

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实验室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依据。一些高水平大学有着健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既严格、科学,又具人性化,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保证政策落到实处[11-12]。

我校也将制度建设放在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首位。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制定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并以此为指导,分别制定化学品安全、生物安全、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实验室废物处置等专项管理制度;同时,从校级到院级,不断推进二级单位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立、改、废工作,各实验室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安全工作制度和专业规范,从而逐步形成一整套较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有效保障了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2.3 制定实验室安全检查、考评工作机制

我校建立了实验室安全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依据实验室安全检查、考核与评比工作方案和安全检查评价指标体系,采取日常监督巡查、定期抽查和每学期末专项检查评比等方式,对各二级单位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工作职责的落实情况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与单位年度工作综合绩效挂钩。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单位,学校予以表彰;对于管理不到位,并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者,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3 突出人的预防功能和安全文化建设,多方位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

2.3.1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切实培养学生的安全常识和专业技能

首先,重视入学新生的始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每学年以学院为单位组织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和消防技能培训,强化新生的安全意识,并使每位新生都能通过动手使用灭火器和掌握相关技能的操作培训;其次,针对一些重点院系开展专业安全教育,面向医科类研究生和药学、化学、生物等专业本科学生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等必修课,使学生较系统掌握专业相关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基本技能。

2.3.2 构建安全教育常态化机制,开展系统化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

通过入学教育培训、实验室准入培训和考试、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安全管理模范行为推广、学生安全行为展现、学生“眼中钉”行为公示、安全隐患随手拍等多层次、多方式的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育活动,开展系统化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并最终到“我会安全”的转变。

2.4 做好实验室安全的技术支持和人财物保障工作

2.4.1 建立“互联网+”和“户籍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模式,以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根据学校多校园的特点和管理需求,借鉴国内高校的成功经验,我校推进建设“互联网+”工作模式,建立包括实验室综合信息系统、检查考核系统、风险评估系统、危险品管理系统和培训考核系统等管理模块的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网站,同时配套建立新媒体宣传服务平台和移动媒介培训教育平台,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以实验室为单位,建立网上“户籍化”安全管理档案,并配合日常巡查、申购管理和监管等系列工作,强化实验室实时监管和高效信息反馈工作。

2.4.2 建立监督巡查员和安全宣传员队伍,促进实验室安全检查与整改常态化

聘请有较丰富实验室安全环保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退休专家、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组建校级实验室安全监督巡查员队伍;同时,在学生中组建“实验室安全宣传协会”社团,加强实验室安全宣传和监管工作。

3 思考

对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来说,事故预防远胜于事故处置,而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与监管体系建设有助于高校及时发现实验室安全风险、消除安全隐患、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但在探索和实践工作中,我们也深深感受到,目前高校要有效开展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和做好实验室安全监管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3.1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建设有待完善

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流程、工作标准和规范是开展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基本依据。虽然近年来我国已颁布实施一系列与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但几乎没有专门针对高校实验室工作特点而制定的,尤其是各种建设标准和安全规范,对高校而言普遍存在适用性、可操作性较差等问题,不利于高校开展实验室建设、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因此,在国家现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基础上,研究制定符合高校实际、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专门实施细则,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课题。而高校也应尽快加强和完善自身实验室安全相关制度、流程、标准和规范建设,为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和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基础和保障。

3.2 实验室安全专家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高校要有效开展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无疑需要拥有一支涵盖各专业领域、水平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实验室安全专家队伍作为技术支撑。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恰恰非常缺乏专业化、高水平的实验室安全技术专家,而社会上能够为高校提供此类安全技术服务的专业机构也非常少。因此,加强专家队伍建设是今后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而教育部等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相关社会团体也应当把为高校培养实验室安全专家队伍作为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的首要工作。

3.3 高校需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

如前所述,除实验室和设备管理部门外,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往往还涉及学校基建、房产、总务、科研、保卫等多个职能管理部门,要确保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与监督管理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就必须建立一套多部门协同联动、执行有力、运作高效的工作机制和规范有序的工作流程。而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在许多高校中仍然十分欠缺,亟待加强。

4 结语

实验室安全是涉及高校可持续发展和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在新形势与新要求下,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以科学性、专业性、前瞻性为原则,加强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并以此理念构建严密的实验室安全监管体系,努力提高实验室安全保障水平,应当是今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努力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

References)

[1] 陈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3.

[2] 冯建跃,阮俊,张银珠,等.关于做好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的几点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4-7.

[3] 李铁映.略论管理的特征和原则[J].管理现代化,1982(4):12-13.

[4] 潘蕾.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2):188-190.

[5] 李鸿飞,王伏玲.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全过程管理工作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155-157.

[6] 贾贤龙.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93-195.

[8] 杨佩青,陈敬德,温光浩.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194-196.

[9] 刘浴辉,向东,陈少才.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68-171.

[10] 罗广福,苏英明,钟坚.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2):73-75.

[11] 阮慧,项晓慧,李五一.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4-7.

[12] 何晋浙.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251-252.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 safety risk assessment and supervision system

Liu Kangfu, Zhao Yan’e, Chen Jingde

(Equipment and Laboratory Management Office,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Based on the modern, regulated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and the practic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by analyzing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the laboratory safet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laboratory safety risk assessment and the supervision system is developed, and some thoughts and idea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 safety risk assessment and supervision system are put forward.

laboratory safety; risk assessment; supervision system

10.16791/j.cnki.sjg.2016.11.004

2016-07-28

中山大学高校管理研究课题(2015)

刘康富(1972—),男,广东湛江,硕士,助理研究员,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为实验室安全管理

陈敬德(1968—),男,广东潮阳,硕士,副研究员,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研究方向为实验室与设备管理.

E-mail:stscjd@mail.sysu.edu.cn

G482;X921

A

1002-4956(2016)11-0014-04

猜你喜欢
实验室评估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评估依据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最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