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关系的初探

2016-04-13 20:29王丽娜简小鹰
山西农经 2016年9期
关键词: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化道德

□王丽娜 简小鹰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100193)

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关系的初探

□王丽娜 简小鹰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100193)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有关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关系的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聚焦网络对青少年道德认知、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人际交往的影响四个研究领域,总结归纳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的关系,探讨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网络;青少年;社会化;述评

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最为基本、也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青少年社会化问题也一直是众多社会科学,特别是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心理学、青年学等学科长期关注的主题之一(风笑天,2005)。

1 网络对青少年道德认知的影响

网络社会的实质是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的核心是网络道德。网络文化有利于开阔青少年视野,促进道德创新和德性成长。青少年在网络社会生活中日益显示出来的地位与作用为其德性的创造奠定了基础,开放化的网络能以宽容的态度认可和接纳青少年群体特有的道德心理、道德规范、道德价值和道德理想(刘守旗,2003)。

刘晓倩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研究分析得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道德概念理解混乱,弱化了对道德知识的把握;抗诱惑力差,弱化了道德鉴别能力;道德情境的判断倾向于世俗化;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个人主义悄然而至;网络道德观薄弱,淡化了现实中的道德观念(刘晓倩,2010)。

2 网络对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影响

周可卫从网络的特性出发,分析了网络对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积极作用:网络的开放性有利于拓展青少年的全球化视野、多元开放性有助于青少年多元化价值观的形成、双向互动性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价值主体意识、自由平等性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主平等观念、及时便捷性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现代交往观念(周可卫,2010)。

张品仲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出发,认为网络文化具有非中心化、个性化的“后现代”特征,对青少年价值观中的交往观和自由观产生了消极影响:青少年沉醉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个人主义倾向不断强化,影响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观念和能力。在互联网世界里,青少年肆无忌惮的发表自己及转发他人的言论,行为取向无政府化(张品仲,2012)。

3 网络对青少年社会规范的影响

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并习得社会公认的规范及价值体系,为社会角色的扮演打下基础。有的研究者认为,网络有着丰富多彩的信息,青少年面对诸多信息时可以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可以提高他们亲社会行为的能力,因此网络可以促进和强化社会规范的行为。也有些学者认为,男孩子喜欢打斗,是其本性所在,通过网络中的斗争场面可以培养青少年尤其是男生昂扬的斗志,因此斗争场面对男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孟利普,2015)。

4 网络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

网络由于其具有交互性和隐匿性等特点,拓展了青少年交往的对象和空间,丰富了青少年交往的形式,规避了青少年与人交往的心理负担,密切了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张俊等,2012)。

由于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和心理还不成熟,过度沉湎于网络人际交往会对他们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引发个体心理的孤独感和压抑感,导致自我封闭,形成交际心理障碍,失去了社会化过程的坚实基础和正常发展条件;网上交往的责任危机和信任危机会蔓延至现实交往,引发现实人际交往的紧张和障碍,造成自我发展障碍(李万兵,2006;谭文芳,2003)。

结束语

国内学术界从21世纪初以来,发表了百余篇关于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问题的研究论文,这些研究对于人们正确认识青少年的社会化问题,有针对性地解释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相关的现象,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和框架结构。然而社会科学的研究总是在社会问题出现之后,因此现有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从文献研究内容来看,多是集中在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不同内容的单一考量,缺乏综合系统的研究。现有研究绝大多数是理论探讨和总结,从宏观层面宽泛地探讨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的关系,缺乏微观具体有针对性的研究。研究的主体大多集中在城市青少年,忽略了在传统社会化途径中即处于不利地位的农村青少年。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扩展研究领域,加强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运用,关注农村青少年。

[1]风笑天.虚拟社会化与青年的角色认同危机对21世纪青年工作和青年研究的挑战[J].青年研究,1999(12).

[2]刘守旗.网络文化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6):748.

1004-7026(2016)09-0121-01

G41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9.081

王丽娜,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发展干预与社区变迁;简小鹰,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社区发展、农村推广体系。

猜你喜欢
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化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曲周的故事——闲不住的老支书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安得“广厦”千万间——记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李保明教授及其团队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