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年后有“五怕”
春节过后,小麦的抗逆性降低,容易遭受一些自然灾害侵袭,生产上要注意加强防护。
一怕早春冻。小麦进入返青期后,生育特点明显改变,已由感温阶段进入感光阶段,麦苗的抗寒性显著降低,一旦遇到春寒,植株极易遭受冻害。防止措施:(1)划锄。在土壤返浆时进行顶凌划锄,可以松土、保墒、增温、除草,增强麦苗的御寒能力。据观测,一般划锄后7~10天,白天5厘米土层内平均地温提高0.5~1℃,对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转化十分有利。因此,不论弱苗、旺苗还是壮苗,都要在返青期间抓紧划锄;对于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还可以适当深锄,以抑制春季分蘖。划锄时,要注意掌握浅锄、细锄,边锄边把坷垃推散;若在划锄前先进行镇压,可使土壤不支空,从而收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的效果。(2)镇压。早春对麦田镇压,可以粉碎坷垃,弥合裂缝,使麦根与土壤密接,防止冷空气侵入而伤害麦苗。同时,镇压还具有提墒作用,可以增加土壤表层的含水量,有利于缓和低温冷害。(3)施肥。小麦早春施肥,可以弥补冬季地力消耗,增加养分积累,促进麦苗返青生长,抗御或减轻早春冻害,尤其在冬季气温高、麦苗持续生长、地力消耗大的年份,早春施肥尤为重要。小麦早春施肥,应抓住土壤刚刚化冻返浆的有利时机,借墒开沟深施;一般不应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麦苗生长。(4)喷药。在小麦返青至起身期,每亩喷洒200PPM多效唑溶液30~40千克,可抑制麦苗生长,增强抗寒能力。
二怕晚霜打。春末的霜冻通常称之为“晚霜冻”。晚霜冻多出现在小麦拔节期,此时植株生长旺盛,生长锥处于地表以上,抗寒力很弱,一旦遭受晚霜冻害,轻者叶片变黄、扭曲,严重的植株枯萎,还会造成穗部的雌雄蕊受冻,小花退化,结实率降低而影响产量。其应对措施是:(1)加强栽培管理,提高小麦抗冻能力。适时播种,早播种的小麦起身拔节早,易受冻害;拔节前实行镇压能抑制地上部旺长,促进根系发育,有减轻霜冻的作用;适当增施磷钾肥,防止偏施氮肥而使麦苗旺长、受冻;拔节期叶面喷施矮壮素或多效唑,可抑制旺长,抗御霜冻。(2)灌水。目前,气象部门对晚霜冻预报准确率高,在霜冻发生前及时抢灌,可以有效地防止或减轻霜冻危害。据调查,霜冻发生前灌水后可以提高地温1~3℃,最大值为4.1℃,叶面增温0.2~0.7℃,霜害明显减轻。(3)熏烟。应用柴草熏烟防止霜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熏烟的时间要掌握好,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一般以叶面温度降到比霜冻指标高1℃时开始。熏烟时,要在同一时间点燃田间各个熏烟点,以提高防止效果。燃料不足的地区,也可以用CHN化学发烟剂,这种发烟剂是由硝酸铵、油渣和锯末三种原料组成的混合物。(4)补救措施。小麦遭受晚霜冻害后,应禁止用绳子拉霜、扫霜,更不能对冻死的茎叶进行刈割、耧耙或放牧。正确的做法是及时进行追肥、浇水,促使受灾麦苗及早恢复生长,以减少灾害损失。
三怕冰雹砸。雹灾是春末夏初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小麦在扬花期以前,不论遭受何种程度的雹灾,只要不翻种,一般都能重新发杈成穗。因此,一旦遭受雹灾,要及时加强管理,促使植株尽快恢复生长,以减少灾害损失。(1)追施肥料。冰雹过后,麦田气温高,地面覆盖度小,应结合浇水,及时追施适量速效化肥(施用尿素时,每亩5~7.5千克为宜),以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2)及时浇水。灾后小麦从新生分蘖到拔节、抽穗直至成熟,尚需60天左右的时间;五、六月份,正值春夏干旱高温季节,及时浇水对小麦恢复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3)中耕松土。由于冰雹的重力作用,灾后地面严重板结,及时划锄,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从而提高产量。(4)分期收获。灾后小麦生长参差不齐,成熟期很不一致(群众称之为“老少三辈”),必须实行分期收获,成熟一批收获一批;如果一次收获,同时脱粒,就会把青穗挤成白浆,这样,一般每亩要少收20千克左右。
四怕热风刮。干热风是小麦生育后期的一种常发性气象灾害,一般减产5%~10%,个别严重时可达20%以上。防止方法:(1)巧浇麦黄水。在小麦成熟前10天左右浇一次麦黄水,可以明显改善田间小气候条件,减轻干热风危害,并有利于麦田套种和夏播。据观测,浇麦黄水后,可使麦田近地层气温下降2℃,小麦千粒重提高0.8~1克。(2)叶面喷肥。在小麦开花至灌浆初期,用1%~2%尿素溶液、0.2%磷酸二氢钾溶液、2%~4%过磷酸钙浸出液或15%~20%草木灰浸出液作叶面喷肥,每亩每次喷洒50~100千克,可以加速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预防或减轻干热风危害,一般增产8%~15%。(3)叶面喷醋。在小麦灌浆期,用0.1%醋酸或1∶800食醋溶液叶面喷施,可以缩小叶片上气孔的开张角度,抑制蒸腾作用,提高植株抗旱、抗热能力;同时,醋酸(食醋中含有4.5%左右的醋酸)还能够中和植株在高温条件下降解产生的游离氨,从而消除氨对小麦的危害。(4)喷施三十烷醇。在小麦齐穗期和扬花期,用0.5PPM三十烷醇溶液各喷一次,可使穗粒数增加8.1%,千粒重提高5.6%~6.8%,增产10%~20%。(5)喷施石油助长剂。在小麦扬花至灌浆期,亩喷1000倍石油助长剂溶液50千克,能防御干热风,增加千粒重,平均增产7.8%。(6)喷施萘乙酸。在小麦灌浆前,亩喷40PPM萘乙酸溶液50千克,能增加千粒重。(7)喷施苯氧乙酸。在小麦灌浆期,亩喷60PPM苯氧乙酸溶液25千克,也能防御干热风,增加千粒重。
五怕大雨下。小麦收获、脱粒后,如果来不及晾晒入库即遇到阴雨天气,容易发热、生芽和霉变,引起所谓的“烂场”。其应对措施是:(1)物理保存法,又叫塑料薄膜密封保存法,或简称密封法。其原理是,密封后,通过麦粒和微生物的呼吸耗氧作用,创造一个缺氧的保存环境,以控制湿麦发热、生芽和霉变。据试验,采用此法,一般可安全保存7~8天。具体做法有两种:①塑料袋(或瓷缸)保存法。即选用无毒、不漏气的塑料袋(或瓷缸)装满湿麦,然后扎口密封;②堆放密封法。根据湿麦数量,选择大小适中的塑料薄膜,覆盖在麦堆上,四周用泥土压实、封严。为进一步提高防霉效果,亦可按1∶500的比例在麦堆中混入适量的新鲜杨树枝叶。(2)化学保存法。用食醋或漂白粉按1∶500的比例,或用食盐按1.5~2∶100的比例与湿麦混拌均匀,然后盖严密封,一般可安全保存10天以上。(王玉堂)
(责任编辑:伊川)
E-mail:sasayi101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