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有光
高中语文课堂要“动”起来
⌾赵有光
随着教育的发展,如何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思维和模式,让课堂教学有质的改变,已经逐渐被教育工作者提上日程。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得到凸显,课堂教学更重视师生互动。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互动,不仅能更好的落实新课程理念,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但笔者通过观察和课堂教学实践发现,课堂互动还存在主动性不够、互动氛围淡薄、互动方式单一等问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于是,笔者开始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1.不够重视文本 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凭借就是文本,文本是一个载体,借助它可以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素养。语文课堂上的互动是要以文本为媒介,所以要特别重视文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载体,起到认知的作用,同时更是情感与精神的凝结,具有唤醒心灵,唤醒生命的功能。”[1]但是在实际课堂互动中,依然有些老师不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思考、解读。学生如果不能在互动中有切实的体验,就很难提升能力。
2.互动的主动性不够 首先,在教学内容增加,课时减少的前提下,如果老师还想着面面俱到,就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的互动;其次,部分老师认为,“互动”只是公开课或比赛课中的“表演”,平时课堂上,怎么省事怎么来;还有就是有些老师就急功近利,成绩高的才是硬道理,师生互动仅仅是走形式。教师在对互动的认识上存在差异,造成班与班之间互动差异大、互动方式单一。
3.互动的氛围淡薄 有些老师依然遵循着“师道尊严”的信条,互动时学生都活跃起来,老师就觉得是学生扰乱纪律,于是板起面孔批评;还有做班主任的语文老师,由平时更多的是严格管理学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放松,不敢充分表达内心想法,虽然互动照常进行,但收不到理想的效果。缺乏良好的互动氛围必然导致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消极应对。
4.互主体性没有得到彰显
(1)“引导”变成了“掌控”。不同的声音其实是最宝贵的,可是老师在完成互动的前提下,还是硬生生死命地把学生拖到了他的“轨道”,非常严重的挫伤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课堂上丢失了创新精神。
(2)灌输代替自我感知。一位老师在讲《边城》时,一开始就说这是一篇美文,然后让学生找哪里体现它的“美”?让学生利用5分钟速读,然后分享。学生在速读时没有出声,班级气氛非常沉闷,5分钟后,没有出现主动举手的学生,老师便开始“地毯式”搜索。老师在整节课中都是死拖硬拽,学生应付起来非常不情愿。
老师说“这是一篇美文”,可是,学生会怎么想呢?学生对这样的小说感兴趣吗?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后笔者做过调查,学生对这种故事情节不强的“田园牧歌”式的小说并不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怎么能觉得小说美呢?
(3)互动方式单调。质疑式教学对语文教师角色的课堂地位提出了重大挑战,教师以备课的“不变”应教学的“万变”,成为某种屡屡被现实僭越的奢望;教师要在更高的水平上担当教学的领导角色。[2]
在好多学生看来,老师的话和书本上的知识都是不能怀疑的,很少有学生提出异议。我们要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要打破惯有的权威;老师要允许学生怀疑教材,提出质疑,要能够接受不同意见,鼓励学生创新。课堂全是相同的声音是不正常的,正如“让反对派说话是科学决策的前提”的道理一样,不经历挫折、失败很难成功。[3]目前高中语文课堂还是以教师提问为主,让学生质疑形式大于内容。这种单调的互动方式不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导致学生缺乏质疑精神。
1、互动的基础在于师生平等 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是绝对主宰,对学生的控制力是足够大的,对学生有足够的控制力。教师在互动的形式、内容甚至是结论上,都有极大的话语权,学生最多是个参与者,即便是有自己新颖的观点,碍于教师的权威,在不想受到批评的心理下,很多时候就得过且过了。于是在教师与学生地位不平等的情况下,学生都变得越来越“乖巧”,而这种“乖巧”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一种胆怯,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屏蔽掉很多好的观点,好的建议。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势必要将师生的地位平等化,这种平等并不是说让学生对教师不尊重,而是让教师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主体来看待,让学生有与教师交流的勇气和信心。教师要确立好自己的角色,学生期盼的是“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是朋友”?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共同探求问题、学习知识。老师要多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在互动中,做到平等,才能让学生真正接纳教师的指导。
教师需要放下所谓的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民主的交流,不仅可以指出学生的不足,在自己犯错的时候,也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指出,并且虚心接受。对学生的每一次提问都要足够重视,言语亲切,足够宽容,保持微笑,这样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与教师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探讨知识,交流心得体验,学习本就是一个轻松愉快的过程。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尽职尽责,在这种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氛围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享受互动过程,这样才能实现互动的目标。[4]
2、增强互动双方的互动意识 在对课堂互动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互动不够重视,或者完全忽略,他们只是简单地认为互动无非是教师的小把戏,是教师为了让课堂显得丰富有趣而故意引入的,只是形式而已,与教学本身没有太大关系,这是学生对师生互动认识上一个很大的误区。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学生互动的意识也不会很强烈,有可能造成教师很用心对讲,学生很卖力地做,而这种卖力很有可能只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的无奈之举,是对教师的应付,这样的行为对互动是很不利的。因而,最首要的就是强化互动双方的互动意识,这种强化具体是指对教师加以指导,并在此基础上学引导生,使其充分意识到互动的重要性以及对学习的辅助作用,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意识,学生才会自发地对互动重视起来,教师也会积极地准备,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每一节课都是“相互交往,动态生成”的,这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谱写的一段生命历程,并不是单独一方可以完成的。当学生的思想、行为与我们的预期发生了矛盾时,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路同行,因为预设只是教师课前的准备、设想,教师要根据课堂状况做出及时调整,适时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说出来。老师要尝试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独具魅力的语言,让课堂气氛更活跃一些,对学生所作出的答案或者结论适度的引导,对学生的主动探究行为要充分肯定,让学生更愿意也更重视互动。最好的效果是课堂上积极主动的互动已经成为学生的习惯。
3、互动的过程要贯穿情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于课文的特殊语境,在作者的情感能够与生活中每个人的具体情感联系起来时,应当抓住机会,与学生达到共鸣,共同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中,与学生心灵互动,内心相通。教材中的情感内容有时候很清晰,也有的较难发现,教师应深入挖掘,善于观察学生的具体反应,也可以通过自身的付出和责任心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激发能够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拉近,关系的和谐,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具体的课堂互动中,达到一种极好的互动状态。[5]
要把情感注入到师生互动过程,应该转变思想观念,放下架子,走下神坛,以一个生活中的“真实”人的身份与学生融在一起。要挖掘学生的潜力,首先要重视学生的情绪体验、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人格、自由和首创精神。老师要保持无处不在的亲和力,多一些幽默风趣,多贴近生活,少一些说教,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真诚的笑脸可以拉进师生间的距离,所以老师的烦忧情绪不能带进课堂。话语和眼神都要是真诚的,只要真诚就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教学相长,这句话是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深刻理解,并付诸实践的。老师与学生互相尊重,教与学才能互相交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体现,才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有强烈的存在感。每个学生都要得到老师的关爱,要及时地表扬进步的学生,但是对犯错误的学生,更要充满热情,要以关心、爱护和教育为主,毕竟学生处在一个成长的阶段。教师在工作中把爱渗透给学生,教育就更容易成功。
4、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 教师的教学智慧其实本质上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也有自身的特殊之处,这种智慧不能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在某种程度上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概念。老师与学生互动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课堂师生互动之前对很多问题都做了必要的准备,不过再全面的准备也不可能万无一失,很多互动是一瞬间迸发的,学生刹那间的灵感往往最能考验和衡量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在这个时候表现出的反应相当重要。倘若教师因为问题的难度而直接忽略,答非所问,蒙混过关,这样的做法难免会让学生失望。如果加以批评,那么对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将会是致命的打击,学生在以后或许就变得只会等待,不敢多言了。只有在这个时候保持镇定,巧妙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才能让学生由衷地钦佩。教师要始终保持坦诚、谦虚,在学生面前敢于承认错误,要清醒地认识到老师和学生是一起学习的,这其实是一种教学智慧,这种智慧对教师受益终身,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类似的突发事件,由于长时间的积累,教师便能够泰然自若,从容应对了。
要提高教学智慧,教师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与时俱进。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积累典型的案例,做深入的教学反思,在后面的教学实践中及时调整策略,充分备课,做到知识储备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5、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良好的课堂师生互动需要改革,需要大胆创新,需要有新鲜的思路和开创性的策略,如果还是局限于传统的思想模式,构建出来的师生互动无非就是旧有课堂互动的机械重复,没有实质内容,这样的做法对课堂效率的提升没有任何帮助。通过观察发现,平时的课堂师生互动不够深入主要体现在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少。
不管什么样的问题,教师是发问者,对答案早已经有了预期,但学生刚刚接到一个问题,他们是需要整理思路的,而这个过程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才能深入思考,只有深入挖掘,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高质量的提升,并且记忆深刻。越是高质量的问题,就越需要思考时间。可能是教师因为要完成教学任务的缘故,给学生抛出问题后,很多时候都不愿等待,还没等学生考虑充分就要求作答,结果是要么学生没有回答出更接近教师预期的答案,要么是教师自己把答案说出来,这种现象即使是在公开课上也频频出现。这种课堂师生互动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热情,因而需要积极创建开放性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在互动的形式上要敢于尝试,创造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只有让互动新起来,让其在更新的环境中,更有生命力的土壤里成长,才有可能更有成效,获得成功。[6]教学任务是可以宏观调控的,某一节课上的任务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要让学生在接到问题后,有充足的时间思考,这样做的效果远比草草完成任务要好得多。
6、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作用是其它任何一种学科不能替代的,语文水平关乎我们的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在今后学生走入社会,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在社会上的地位和职业发展。作为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在锻炼学生多方面技能的同时,更要牢记其最基本的准则与目标,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对母语的热爱,这一点至关重要,让学生受益终身。[7]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互动也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切不可为了互动而互动,偏离了语文课的初衷,一定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个工具,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1]唐海波.生命视野下语文有效教学过程的维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8):9—11
[2]钟启泉,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150
[3]沙龙根.语文阅读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5(4):42
[4]程晓樵,吴康宁,吴礼军.《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互动》,载《教育评论》,1994.2.
[5]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科学论坛,2004(1):50.
[6]张炳之.淮坊中学课堂高100说[C].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7]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第二中学 8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