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雨田
让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走进语文课堂
⌾史雨田
走一趟香格里拉,感受一次心灵之旅;上一堂课,感受百味人生。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中心,不仅教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看法,对文本的理解,对大千世界的感受传递给学生,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中学语文教学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语文课堂;人文关怀;人文精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覆盖面最为广泛,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是进行人文主义精神培养不可多得的财富。我想利用这门课的人文色彩去引起学生的兴趣,去打动他们的心灵。以兴趣促学习,以学习悟人生。语文课堂应体现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养,重视人的本质,把人的发展提高到高于一切的位置。让人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走进语文课堂。
“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基石,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缺少爱,所有的人文精神将失去光彩。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必一脸严肃、正襟危坐;学生无须毕恭毕敬、诚惶诚恐。教师作为一个先学者、促进者,应该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与学生同欢乐、共悲愁,尝试“师生共情”的教学。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新型师生关系,让这种民主的人文氛围浸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充满愉悦,给学生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允许,多一份宽容,享受人性的关怀,生命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就是对学生有情。教学的艺术就是善待学生的艺术。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无私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都能成才,并把这种信心和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在学生心中荡起回应。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从对学生的关爱中体现人文精神。
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人类高尚精神的陶冶。人文主义者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自我实现”的人,有“完善人性”的人或是“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这充分说明了人的发展不仅是在身体、精神、理智、情感、情绪和感觉各方面达到有机整体化,而且是在有机协调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方面达到和谐一致。教师创设情景,是让学生达到这一目的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进行教学时,首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素养,体会编者的用意,有意识的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新课改后的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世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人文关怀,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这就为我们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了可能性和便利性。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枚瑰丽的珠宝,散发着诱人的气息。教师要依据教材,从具体的语言环境入手,深入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情感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认识人物的形象,写景状物的意义,帮助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感世界,从中体会到坚强、乐观和勇敢,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如教学《生命之桥》时,先让学生感受老羚羊甘用身体架起“生命之桥”,让小羚羊从身体上跃过悬崖的那种挚真挚诚的爱.在学生心中激起了情感的涟漪,用充满激情的朗读赞美了老羚羊伟大而神圣的母爱。同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等歌曲时无不眼含热泪,并用一句句深情的话儿道出了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课堂上洋溢着“母亲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的人文魅力,整节课师生都沐浴在荡气回肠的“人化”情境之中。显现出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语文新课程标准,包括选读教材规定了大量供学生阅读背诵的古诗文,要求学生积累,从积累中消化汲取人文的营养。一首古诗,简单的一个字词,蕴含着诗人深沉的情怀。孟郊的《游子吟》,那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脍炙人口,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融入人文关怀,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打开自己的思路,大胆实行教学模式。用阅读、背诵的方法吸取书中的人文精神,让人文精神深入学生心田。我们的语言文学,浸透着中华民族个性,负载着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如果不能回归“人本”,就无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语文教师如果舍弃了“人文关怀”,就是舍弃了语文的灵魂。《胡同文化》一文,作者对胡同文化情感非常复杂:有对胡同往日辉煌的怀恋,有对胡同的衰败的无可奈何,有对胡同文化的逐渐消失的伤感,有对冲击胡同文化的商品经济大潮不可抗拒之势的赞叹,有对胡同及胡同文化将归入虾蟆陵、乌衣巷之列的怅望低徊……这些情感在课文原文中就有,学生也能够理解;至于说作者对胡同文化有所保留的评价,完全可以让学生随着自己人生阅历的增加,见仁见智,不断充实。越是经典之作,越经得起见仁见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作品,只要尊重原作,完全可以各持己见,无须教师、教参一言定终身。开展阅读教学,学生可以增加知识,与作者进行内在的思想交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课要上的有趣味,让学生愿意学,乐意学,乐此不疲。正如古语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情趣。既然教材中蕴含着如此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上课时就可以采取多样灵活的方法,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一堂有趣的语文课上主动接受并参与人文精神的洗礼。没有阅读创新能力的训练,阅读教学就失去了它的人文光彩。比如教学《孔雀东南飞》一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命运历来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如何去安排?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去感悟,去创新,智慧的火花就会应运而生,或许一个个充满着爱心或怜悯之心的答案,洋溢着一种人文之美。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应运学科,是语言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两者在语文教学中同等重要,不能机械的割裂开来。脱离了人文精神,只在语言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学就会因为失去灵魂,失去生命而暗淡无光,沦为简单的排列组合文字的游戏,如同珍珠失去了光泽,房屋缺少了大梁,这样的教学就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愿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充分重视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培养,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才智和品德等各方面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让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永驻心间。走一趟香格里拉,感受一次心灵之旅;上一堂课,感受百味人生。教育,没有人文的关怀,只是枯燥的说教,多了人文的色彩,却是汩汩细流,浸润心田。让作为教师的我们,都怀揣一个梦,在梦里,有孩子朗朗的读书声,有他们稚嫩的溢满笑容的脸庞……而为这个梦插上翅膀的,就是那人文关怀!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中巉口中学 74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