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军
(信阳农林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新形势下河南打造“百千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对策分析
张世军
(信阳农林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要:在对产业集群内涵和河南打造“百千万”亿级产业集群意义阐述的基础上,文章客观分析了新形势下河南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河南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成因进行了深度剖析,提出了新形势下打造河南“百千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产业集群;现状;问题;对策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通过参与全球竞争,正日益成为促进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1]。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实现产业集群,一个国家或地区要想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加快工业化步伐,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就必须打造具有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2]。
1河南打造“百千万”亿级产业集群的意义
河南要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先进制造业大省的提速转变,就必须要结合河南省区域的发展实际,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快区域性产业集聚,发挥集聚效能和规模优势,提升产业集聚效应,促进经济再上新台阶。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尽管发展迅速,但仍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与周边发达省市相比,其产业的总体竞争力依然偏弱;尤其是国内竞争力长期处于劣势。因此,在“中部崛起”、“新常态”和“一带一路”背景下,探究河南打造“百千万”亿级产业集群可行性、创新性的对策,将为河南省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可资借鉴参考思路;这对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在河南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撑性作用,加快推动和促进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2新形势下河南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2014 年前三季度,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亿元及以上在建项目5 482 个,完成投资9 587.33 亿元;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2 501 个。截至2014 年第三季度,河南省省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11 134.44亿元,同比增长24.5%。相关统计数据表明,项目持续向产业集聚区倾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2013年河南省重点建设产业集群项目1 636个,签约项目798个,投资总额9 516亿元,合同利用外来资金总额8 924亿元;已开工项目698个,投资总额6 263亿元,合同利用外资金额5 493亿元。引资数额较大的产业集群项目主要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204个,投资额1 926亿元;汽车及零部件项目160个,投资额1 502亿元;食品产业项目185个,投资额958.8亿元。2014年河南省百亿元以上特色产业集群达到123个;千亿元产业集群达到10个;认定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达13个。2014年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迅速,配套服务设施也取得了明显进步,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直接贡献率达70%以上。
3河南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河南产业集群在最近几年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与其他省份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问题。
3.1政府职能转变慢,市场机制不完善
随着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产业集群数目的增加,对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承担的职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待。而政府职能的转变隶属于深化改革的范畴,具有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双重属性。如果政府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成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力,必然会阻碍改革的推进,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3]。近年来,河南省在通信、电力、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精简机构设置、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完善市场机制、提高效率等方面进展缓慢,这对于建设真正廉洁高效的服务型、创新型政府还有不小的差距,任重道远。
3.2产业集群规模较小,品牌意识普遍不强
截止2014年底,尽管河南百亿元以上特色产业集群达到123个;千亿元产业集群达到10个,但其数量和规模与江浙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依然差距较大,在国际和国内的影响力较弱,属于初创起步阶段。由于数量少,规模小,导致河南省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水平低下、区域辐射范围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不强。
鉴于河南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服装、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领域,对企业规模、员工素养、技术能力等要求不高。这种现状必然会造成集群内的企业进入门槛低,产品档次不高,集群内的企业贴牌生产者增多,或为国际品牌代工(如郑州的富士康等),使集群内企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低水平发展突出,尤其是县域产业集群层面[4]。在这样的背景下,集群内企业的品牌意识普遍不强,更不用说去打造区域品牌了。同时,即使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对品牌的认知也有所欠缺,对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3.3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据河南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河南省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355.3亿元,占1.11%,增长14%,全国排名第18位,低于平均水平;与排在前3位的北京、上海、天津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中部六省中排名位列第5位,处于较靠后的位置;与此同时,河南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投入的比重也比较低。
产业集群要想获得巨大成功与发展,就必须进行产业的优化升级和换代,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然少不了研发资金的大量投入和技术创新。而资源开采、机械及配件加工、食品、纺织等产业集群是河南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集群,但这种产业的结构特点决定其对研发投入的迫切程度和积极性都不高;并且集群内从事产品生产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受资金、人才、技术等因素的限制,企业在研发上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加之,我国普遍存在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合作意识不强,诚信水平低,仿冒产品横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自主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3.4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
河南产业集群的发展很多是依附于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一般都是远离城市中心区;其交通、通讯、水电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就显得较为落后,不能适应集群内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另外,河南各地在大力发展产业集群的同时,通常重视发展核心产业本身,而对于像营销、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发展的关注度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了为集群内企业发展服务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
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发达的系统化社会服务体系是保证市场经济持续健康运行的必需条件。虽然河南各地产业集群根据自身的需要或是在政府的主导下成立了代表企业自身利益的商会、行业协会,但由于其组织机构的松散,极易造成权责不清、效率低下等现象的发生。河南商会和行业协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有尚未建立独立运行的机制,设立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建章立制不规范,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商会、协会的职能正常发挥,影响产业集群内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对集群内企业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3.5集群内部缺乏合作和交流,恶性竞争现象突出
河南产业集群内部尽管有很多中小企业,但由于很多企业是竞争关系,仍然奉守“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和“同行是冤家”的陋习教条,导致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较少,不利于集群内企业实现产业集聚,难以发挥规模竞争优势。另外,由于集群内企业缺乏统一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加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不得力,极易出现假冒、价格倾销等恶意竞争,进而影响整个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这种恶性竞争的现象不仅体现在产品同质化较为突出和技术含量较低的农产品集群企业内,还出现在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河南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像郑州、洛阳、南阳等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企业;而业内恶性竞争的结果容易造成集群内部企业技术创新、打造企业品牌的积极性下降,进而制约集群品牌的形成,使产业集群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3.6缺乏高精尖人才,不能有效地提供智力支撑
河南产业集群大部分位于城乡结合部或城郊的位置,由于交通、基础设施的落后,加之,薪酬待遇偏低等因素,对高精尖人才的吸引力不是很强,很多优秀人才尤其是高精尖人才不愿意进驻集群内的企业,导致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较短,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而要促进集群内企业的结构转变和升级,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核心竞争力,就需要高素质专业技术型和管理型的高精尖人才。
伴随着“刘易斯拐点”出现,广东东莞很多企业开始实行“机器换人”战略,以解决“用工荒”、“招工难”等现象。但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想实现这一宏伟战略,同样需要高精尖人才来实现对远程网络控制和管理。当前,河南产业集群内企业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竞争的需要,纷纷引进技术含量高的设备,但由于高精尖人才的匮乏,以至于购入的很多先进设备出现因过于先进而无人会操作和使用的局面。
4打造河南“百千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对策与措施
4.1简政放权,完善市场机制
2015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方案指出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转变政府职能的指导思想。着力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投资审批改革、职业资格改革等多项改革举措。截止到2015年7月28日本届政府已召开10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40多项议题与简政放权相关。这表明本届政府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落实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问题上。
当前,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头等大事。对此,河南省按照中央的简政放权要求,也出台了一系列符合自身实际的简政放权措施。2015年9月24日,河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省政府常务副省长李克表示,我省将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再取消一批“含金量”高的审批事项。通过9次清理工作,我省先后精简省级行政审批项目2 000余项。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通过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干预,有效激活市场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促进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4.2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建设
产业集群是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依托于集群内部众多中小企业来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提升,过程缓慢并且效果低下。只有依靠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带领,才能实现较快地实现集群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提升。建议我省在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积极培育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打造河南百千亿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作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集群的提升。努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领先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年销售收入超百亿、超千亿的大企业、大集团。
河南在培育产业集群方面,一方面要积极培育产业集群中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性强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聚集效应,实现优势产业合理布局和集中,加快产业集聚;另一方面要制定品牌培育规划和品牌发展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加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品牌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区域品牌建设的新途径,构建品牌激励机制,引导和支持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积极构筑集群质量调控体系,大力推广、应用和保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培育形成区域国际品牌。
4.3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中国政府网2013年2月4日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增加必要资金投入,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支持企业加快科研合作,强化产业技术转移,利用外部资源推动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支持企业以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主动参与制订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河南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增加必要资金投入;重点支持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横向联合,建立新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龙头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建设技术研究院、技术中心、博士后研发基地、院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健全产业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产业集群集聚,构建新形势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4.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机制
产业集群的发展多数是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加强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机制,对实现产业集群发展,进而推动产业集聚与升级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河南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还要对生产、创业环境和生活条件进行配套。以往的经验表明,产业配套能力已成为地方政府扩大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成为投资软硬环境之外的第三投资环境。
积极探索多形式、多层次公共服务平台,向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提供综合性的一站式服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融资担保、人才培训、技术服务等中介机构和社会网络组织,创新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品牌、信息等专业化服务。
4.5立足地方资源,推动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充分发展
国际上成功的产业集群不仅涉及高科技产业,如美国硅谷的软件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如意大利的服装、食品等产业。当前,我国的产业政策主要是以政府主导为主的发展模式,具有明显的倾向性,而地方政府往往喜欢将高技术产业作为发展的重心,势必形成以电子、信息技术、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加之引进外资过程中也是重复上述过程,不仅加剧了对外资的争夺战,也容易造成同质化现象,导致恶性竞争。
河南省工业化水平低,人口众多,各个省辖市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产业选择就要因地制宜,要立足地方资源,结合区域自身的发展实际和优势资源,消除行政区域壁垒,注重成长性、竞争力、关联度等,选择发展潜力大、有竞争力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并认真做好科学规划,精准定位,实现重点突破。着力重点打造区域性、专业化的特色产业,再进一步通过产业集群,拓展价值链,延伸附加值,实现发展增值等措施,进而提高产业集群的集聚度,积极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增强我省企业出口的竞争力。
4.6引进和集聚高精尖人才,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就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传统产业集群繁荣的背后已经面临着人才、品牌、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窘境,其中人才问题已经成为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实施创新工程,推进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就显得十分紧迫。而要提高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增强其吸引力和凝集力,引进高层次的人才,实现产业集群区域内高精尖人才的聚集,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在“中部崛起”、“新常态”和“一带一路”的现实背景下,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建设统一、开放、高效的人力资源市场,实现高精尖人才的自由流动和共享机制;建立对高层次人才的跟踪服务机制,为他们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并根据出现的新情况适时调整;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实行期权、股权奖励;建立我省高精尖人才的信息资源库和紧缺人才报告制度,推动人才的流动和引进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哲.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企业协同创新系统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2]刘华晓.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7.
[3]乔耀章.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的表现和成因[J].苏州大学学报,1996.(6):73-77.
[4]万幼清.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魏后凯.中国产业集聚与集群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8):365-366.
(编辑:严佩峰)
Analysis of Countermeasures of Building “Hundreds of Thousands” Billion Level Industrial Cluster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n Henan Province
ZHANG Shi-Jun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Xinya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Xinyang 4640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expati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 and the meaning of building “Hundreds of Thousands” Billion Level Industrial Cluster in Henan Province, this article objective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enan industrial cluster under the new status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it. Then, this paper explores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and gives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build “Hundreds of Thousands” Billion Level Industrial Cluster in Henan Province.
Keywords:industrial cluster;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978(2016)01-0054-04
作者简介:张世军,(1973—),男,河南信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2015JC08);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5B101)
收稿日期:201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