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许嵩原创歌词的叙事技巧

2016-04-13 18:01:19林荣钦李芝蓉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叙事方式

林荣钦,李芝蓉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文化传媒与法律学院,福建福州,350300



析许嵩原创歌词的叙事技巧

林荣钦,李芝蓉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文化传媒与法律学院,福建福州,350300

摘要:独特的叙事技巧使许嵩原创歌词隐藏着与众不同的叙事魅力。前卫的叙事范畴使听众感受到社会发生的变化,领受了作者自由洒脱的个性及其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多样化的叙事方式不仅增强了歌词的文学性,同时强化了画面感与情感表达的力度,带领听众进入或隐含或诗意、或虚或实的世界;第一人称内视性的叙事角度,使歌词的感情表达更直白,更易于使听众产生共鸣。

关键词:许嵩歌词;叙事范畴;叙事方式;叙事角度

叙事而歌,自古已然。一首好的歌曲要有故事性,并且能把故事说好,这样才能激起人们对往事的怀想,直击听众内心深处,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被听众普遍接受。许嵩的作品大都言之有物、有血有肉,在他的歌词里人们可以捕捉到生活中的细微画面,可以截取各种状态的爱情故事。许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叙事技巧——前卫的叙事范畴、多样化的叙事方式、内视性的叙事视角,将故事呈现给广大听众。

1前卫的叙事范畴

叙事范畴即讲故事的类型或范围。从歌词所表达的内容看,许嵩原创歌曲的叙事范畴可以分为两类:其一,表现平凡的日常生活;其二,传达自身个性化的价值取向与追求。前者选取的题材都是跟随时代潮流,截取现代生活中的细微画面,揭示出社会发生的变化。后者的歌词都是作者个人的独白,这种独白是大胆、不受束缚的,并且将古人的愿望融入现代流行音乐中,这种做法在当代乐坛鲜见,因而不得不说许嵩的作品是新颖的。这两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出许嵩原创歌词叙事范畴的前卫性。

1.1日常生活化的叙事主题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许嵩歌词的创作灵感大都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情景和自身的感悟,叙事题材倾向于生活化。他以通俗直白、率性洒脱的行文作词,叙述生活情节和生活片段,将社会热点融于简单的歌词中,并道出丰富的生活哲理。

《微博控》用素描的方式叙述了一对恋人玩微薄的故事。它写了注册微博时选用昵称、头像的体验,以调侃的语调描述“忙碌”的微博生活——“你掏出手机拍个不休,把我晾在一旁像一块木头”,“你又登入了你微博,分享直播你的生活”,如此地忽视,使“我”最终“放下客户端立地成佛”,并且“我也不想再转发你的微博”。微博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是有些人对微博的迷恋和关注超过了对身边周围人的关心。《微博控》用浅显直白的语言叙述了玩微博的热潮,揭示了当下人们逐渐沦为各种现代化工具的奴仆而变得冷漠,传递出忧虑和反思。

《微博控》道出了人们对现实生活与人物忽视的担忧,而《全球变冷》发出的则是对人性冷漠更深一层的忧虑。它以行人在路口踩了“我”却面无表情地路过开始,讲述了行人冷酷的生活态度,劝告人们“如果能够多一点点微笑,生命也会多一点点美好,何必活得那么冷酷寂寥”。这首歌词的灵感来自“小悦悦”事件,它表达了于繁盛背后“培育”起的冷漠,在日益丰富的物质世界背后人们精神世界的逐渐荒芜[1]。许嵩将生活中的所闻所感以浅白的口语化的歌词表达出来,体现了他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以及对现代人内心改变的窥探。

1.2个人化的叙事价值取向

与众多音乐人不同的是,许嵩作为一个独立的音乐人,他在自己的歌曲中,大胆地表现出他特立独行的一面以及个人化的价值取向,迎合了大部分年轻人的心理。《安徒生不后悔》一歌中,许嵩以安徒生自比,用安徒生的童话创作经历来影射自己作音乐的遭遇。他以清新脱俗的歌词,辛辣地讽刺了诋毁他人而无真材实料的歌手。“我做自己的事,我写自己的字,简简单单的喜欢,不需要那么多的评论”,表明许嵩立场坚定并不为外界舆论所动摇。在写这首歌词的时候,他就已经意识到“这首歌一定让有些人反思,有些人反胃”,并清楚地知道“不爽的还是会继续不爽,懂我的人嘴角依旧那样上扬”,因此,“反正只要还有一个读者,我的笔就不会放下”。《胡萝卜须》《我无所谓》《Play with Style》《别咬我》等歌曲都表现出了许嵩个性化作音乐的态度。

许嵩个性化的一点还表现在他首次将古人归隐的愿望用现代流行音乐表现出来,《山水之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它写了人走茶凉、旅人折花湿绸缎以及林中抚琴忆往昔三个场景,听者可以窥探出作者近年心境上的变化,体会到作者避世高蹈的、闲适的生活态度——愿在山水之间做个快活的人[2]。再如《敬酒不吃》《小烦恼没什么大不了》等歌曲都体现了作者自由洒脱的个性和自身的价值追求。

2多样化的叙事方式

2.1隐含的叙事方式

“隐含的叙事是通过叙述语言中的二度媒介来传递信息。二度媒介是一套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在叙述过程中,作者创造种种条件让人感到意有所指。”[3]在许嵩的歌词里,隐含叙事中有两种比较明显的方式——替代性叙事和个别词句暗示。

许嵩的作品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利用前人的语句使叙事更加明朗。作者将前人的思想融入歌词中,为歌词所要表达的意旨服务。许嵩歌词中引用了大量的前人语句,可见其扎实的文学功底与深厚的文化素养。《庐州月》中“三月一路烟霞,莺飞草长”化用南朝梁文学家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4],为故事的叙述提供了一个充满生气的环境。“柳絮纷飞里看见了故乡”化用北宋词人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5],道出了主人公思乡的愁绪,点明了歌词的主旨,与前一句明朗的天气与生气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则是直接引用纳兰性德《浣溪沙》,很自然地表现出主人公悔不当初的失落与惋惜。《惊鸿一面》《尘世美》中也有多处引用前人语句。

个别词句暗示容易让人产生联想,能够影射时事,表达作者个人的态度和真实情感,让听者在朦胧之间看清这个灰蒙蒙的世界。《违章动物》“卖红薯的姑娘想在学堂门前摆摊,那不可以没钱,也不可以不赔笑脸”,“一群高贵气质的差人在处罚违章动物”,将歌词串联,则可以理解为卖红薯的姑娘因为没有钱讨好官差而被官差处罚的故事。但是“摆摊”“违章动物”不难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摊贩与城管的关系以及现实社会中官民的矛盾。《拆东墙》《医生》等中的歌词,难以定义,但惹人玩味,听者可以透过他的歌词隐约窥探到现实的社会。

2.2诗意的叙事方式

许嵩有些歌词采用诗意的叙事方式。诗意叙事包含意境叙事和意象叙事,二者的使用不仅增加了歌词的故事容量,而且使歌词的内涵愈加丰富,同时还增强了歌词的文学性。

“意境本身含有潜在叙事因素。”[6]许嵩善于用各种景物构筑出不同的意境来叙事。《七夕》的开头,“暮雨纷纷”“烛影深深”“绕耳歌声”“琴案蒙尘”,构成了一种凄凉伤感的意境,意在表达物是人非的悲凉。《梧桐灯》一开始也勾勒出一种凝重清冷的意境,灯火照亮梧桐树,梧桐树映衬着灯火,逝去的时光如车窗外后退的街景无人留恋,传达出的便是一种时过境迁的凄凉与无奈[7]。《惊鸿一面》里通过“柳下瑶琴起舞”营造出一种恬静悠然的意境,流露出古典韵味与涓涓情意。

在许嵩的歌词中,出现了许多具有叙事意味的意象,使得他的歌词文学性特征更加明朗。《庐州月》中以“红袖添香”“柳絮”“乌蓬”“月光”的意象,叙述了主人公在苦读之后与佳人依依惜别,在漂泊的途中思念家乡怀念恋人的故事。《断桥残雪》有折翼的“枯叶蝶”,有“梅”“烟花”“断桥”和“残雪”等意象;《南山忆》中“南山”“扁舟”“渔火”“残碑”等意象。他的歌词里还有一些其他的传统意象,如骤雨、梧桐、荷花、窗、琴、梦、燕、浮萍等,这些意象的使用都增强了歌词的表现力。

2.3反复的叙事方式

反复叙述往往构成最重要的情节内容,使作品的内涵富于弹性而又有张力,给人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许嵩的歌词里常见到情节和片断描写的反复再现,这种再现往往将作品内容推向高潮,使主题意蕴得以升华。

许嵩作品中有的歌词是间隔性的完全反复,如《拆东墙》四次写道掌柜的小酒馆被拆,前三次是拆小酒馆的东墙,最后一次是小酒馆完全被人拆干净了。第一次是掌柜拒绝接受拆迁补偿,不愿意祖宗流传的百年招牌失传;第二次是对第一次的进一步发展,酒馆东墙被拆后,掌柜离开家乡,接着进入回忆;第三次的片断是第一次片断的反复叙述,情节缓和;第四次回忆到掌柜逃走时被人打瘸了腿,故事结尾达到高潮,情感强烈。一次反复,强调事件的一个侧面,在递进中对同一事件进行询问与追索,同时也增强了表达效果。类似的还有《违章动物》。

细节的描述性反复再现是指运用相同的词语句子或者相同的句式来进行具体的描述,它有时也出现在许嵩的作品里。《白马非马》中“那不是歌,那是孤单的歌”“那不是歌,那是我写的歌”,作者两次从不同角度反复再现“歌曲”的特点,表明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人理解的孤单。《单人旅途》中“松,松,松,松开了你的手,没有觉得一个人的旅途有何寂寞”与“No,No,No,没什么渗不透,没有觉得一个人的生活有何不妥”,“你有离开的理由,我有闲适的自由”,两处用相同的句式写出失恋者快意洒脱的单身宣言,却又不乏些许的酸味,失恋者虽然获得自由,但也透露出了寂寞感。

叙述中反复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突出人物的心理,加深人们对歌词的印象。《送你的独白》“对你投注投注太多的信赖,两个人能不能能不能互相坦白,不要总是总是总是想要逃开”,恋人的留恋在词汇的重复中突显出来,传达出无可挽回的痛悔的心情。《河山大好》“忙忙忙,忙出个什么所以然”“叹叹叹,弹指一挥人生苦短”,从“忙”和“叹”的重复中可以看出作者似在苦口婆心地劝诫人们学会放松。这种重复使歌词富有节奏美,并与歌曲表现的主题和谐一致,共同构成整体的节奏美,从而形成和谐的韵律,引导人们走出去拥抱大自然,享受美好生活。

还有一种是时间上的反复再现,如《千百度》“我寻你千百度,日出到迟暮”“我寻你千百度,又一岁荣枯”。这种时间的递进与积累,表达了一个人对心中所念之人苦苦追寻的时间之久与过程的煎熬。

反复叙述某一个片断、某一个情节或者说某一个场景,会让人产生一种重新经历体验的感觉,这种多次反复再现的叙事方式使歌词的叙事更加清晰,使情感表达更强烈。

2.4虚实相生的叙事方式

虚实结合的叙事能更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情感体验,增强歌词的感染力。《灰色头像》是先虚写后实写,由梦境回到现实。歌词的前两句是梦境,梦见“我们手牵着手”,接着梦醒了,转向冰冷的现实——聊天记录里保留的温柔截止于去年的深秋,分手之后不再联系。现实与梦境,两幅画面的对比,表现出对逝去的爱情的恍然大悟[8]。《降温》以流水账的日记形式记录了一天的生活,但歌词却营造出虚虚实实的画面感,“楼上女人哭喊,夫妻吵架没有人管。最惨的事,不是忘不了悲伤的回忆。而是,那些悲伤的,却已经开始记不起……”传达出一份对爱情的思考,结尾处意犹未尽。《糖风阵阵》中“我一个人孤孤单单,在小岛看星星和海盗船。一阵糖风吹过我的脸庞,星空浮现你可爱模样。”眼前的星星与脑海中你可爱的模样相互重叠,表达出对恋人真切的思念。

3内视性的叙事视角

许嵩的作品大多数使用第一人称“我”,但是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第一人称,它有不同的角色和功能。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我”既是叙述者,又是故事的参与者甚至主人公,这种叙事角度属于第一人称内视角叙事。“我”作为叙述者,以“我”的感觉和意识,向听者传达“我”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给听者以真实之感,使听者易于融入到作者的情绪中去。如《七夕》,“我”以叙述者也是主人公的身份出现,让主人公“我”来诉说一段自己的爱情,将听者直接引入“我”正在经历爱情时的内心世界,更能打动听者之心,为主人公的痴心等待而深深感动,为有情人的分隔而难过。暮雨纷纷,立于江畔孤独的“我”,在等待着“你”的归来,耳边阵阵清风幻听成为“你”那绕耳的歌声,而“我”才忆起“你”已离开很久很久。夜幕笼罩大地,美好的七夕佳节“小城老街有情人执手同徜徉”,而“我”却形单影只,和自己孤独的身影共赏烟火。“我”在等“你”,而“你”还未归,尤其是在这热闹的节日,“我”的思念更重,满腹情话只得化成诗两行。整首歌词都是“我”和“你”的切换,将“你”作为受述者,与“我”作为叙述者对称。歌词营造出一个“我”对“你”诉说思念的氛围,听者很自然地跟随并体会到“我”的孤独与寂寞,引起听者的共鸣。《梧桐灯》《两种悲剧》《宇宙之大》等都是采用第一人称内视角的叙事角度,使歌词的感情表达更直白,易于拉近听众与作者的距离,使听众产生共鸣。

4结 语

从许嵩原创歌词的叙事技巧中可以看出,许嵩创作的歌词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将或凄美或恬静的爱情用或诗意或口语的表述方式说给人们听,也敢于以一种隐含的方式来陈述这个社会和时代的状态。诗意叙事增强歌词的文学性,反复叙事增强画面感与情感的表达,虚实相生、焦点转移让人雾里寻花。内视角的运用,让人化身主人公身临其境、亲历体验,使深藏的情绪流泻。这些鲜明的特点正是许嵩歌曲成功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全球变冷[EB/OL].[2015-09-16].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461241/8913489.htm

[2]山水之间[EB/OL].[2015-09-16].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8941016/14763249.htm

[3]傅修延.讲故事的奥秘:文学叙述论[M].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245

[4]与陈伯之书[EB/OL].[2015-09-16]. http://baike.baidu.com/view/401868.htm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16)01-0091-04

作者简介:林荣钦(1975-),女,福建福清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收稿日期:2015-11-26

doi:10.3969/j.issn.1673-2006.2016.01.025

猜你喜欢
叙事方式
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的叙事策略分析
戏剧之家(2017年1期)2017-02-05 13:18:08
“艺术终结论”与现代艺术走向
艺术百家(2016年3期)2017-01-18 19:55:29
剧情片叙事方式解析
人间(2016年30期)2016-12-03 22:42:48
电影《千万别丢下我》的叙事学分析
从《夏洛特烦恼》看青春片叙事方式的走向
戏剧之家(2016年16期)2016-09-28 11:22:14
《沉睡魔咒》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戏剧之家(2016年14期)2016-08-02 11:27:52
解读莫言《生死疲劳》的叙事方式
青年文学家(2015年8期)2016-05-09 12:28:21
《开罗的紫玫瑰》叙事方式评析
电影文学(2014年17期)2014-09-15 05:10:10
电影《盲井》和《米香》互文性探寻
电影文学(2014年15期)2014-08-25 20:30:44
《云图》:关于人类命运的寓言
电影文学(2014年11期)2014-06-18 05: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