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红英
(作者单位: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蔡官镇小屯街小学 561000)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及策略
⌾庄红英
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作为一种颇具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并使学生个性与社会性协作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课堂上,让小学生们自己组一个多人小组,或者是老师合理分配几名学生为一个小组的形式,然后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其中。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2.明确学习的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合作与探究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
4.交流与评价 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
1.科学地进行分组合作 科学地进行分组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的组员,是出于对学生自己的朋友圈子去选择,一般情况下小学生都是男生和男生玩,女生和女生玩,那么这样的好处是大家对对方比较熟悉,减少了磨合期,并且学生能在同性身上学习一些优点,并以此来提升自己。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并不强,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来进行合理的分组,不能只是单纯地只考虑组员的数量。合理的分组主要是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心态和学习积极性。一个组里面必须要有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要有一些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这样才能带动差生的学习。
部分教师为了更为方便,直接是按学生的座位来分组,也就是让学生前后两排合为一个小组,这样的分组模式优点也是可以较少磨合期,并且一定程度上能以集体荣誉感为由使得学生更有积极性。但是这样的分组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为一直和固定的人员交流,那么思想和思维的发散能力就没那么强。所以教师在分组上还是需要花一定的心思。只有从大局出发,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其优缺点,那么在小组里面的学生就能进行互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授“数据统计”的时候,每个小组要按照要求,共同合作将所有的数据统计出来,并制作成统计图。这时候就要求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动手能力要强。这样的学习方式虽然存在竞争,但是也能让学生提高集体荣誉感,增强其合作精神。优秀的同学带来成绩差的同学动手学习,这样不仅印象深刻,还能互助互利,达到双赢。
2.合理加强小组分工 每个小组的成员必定是好几个人,所以,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撑起整个小组的。那么这就要求组里面的每一位成员都要贡献出一份力量,这样的学习才叫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里面的成员,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都要积极地去思考问题。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强,并且自制能力也比较差。那么数学教师要对小组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合理加强小组成员的分配工作。
例如:在进行“路程计算”的时候,教师应该要求每一个小组都要全员进行合作,先一起解一下答案,以讨论的形式得出答案,即使不能最终得出答案,但是互相交换思想也是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的。如:计算A地到B地步行所需的时间是50分钟,B地到C地所需的时间是20分钟,小明从A地出发,在途中的小卖部停留了10分钟,并且做到AB之间又折返再重新出发,那么求A地走到C地的时间。对于这样比较曲折的问题,小组的成员可以分组解答,把整个小组分成三个部分,有中等的成员教低等成员解答,并由高等成员来判断是否正确,再把最后答案给老师展示让老师来判断。加强小组分工不仅能做到“以优带劣”,并且还能保证所有的成员都能融入其中。
3.在小组活动中加强合作 即使在分组的时候是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分配的,但是各小组要是不能做到相互合作,共同学习,那么这样的一个小组也是失败的。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选择合理的,有逻辑的问题抛砖引玉,这样的问题才有讨论的价值,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各小组之间的做作能力。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时候,老师应该先把问题抛给学生:“什么是三角形、为什么把三角形称为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等。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的成员必须把答案有逻辑地罗列出来,然后再每一个小组逐一回答。教师在获得每一个小组的答案之后都不要急于否定,要先给他们一些鼓励,让他们明白互相合作,相互讨论是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的。然后教师再结合课本的知识,向学生展示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接着就应该让学生去举例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这时候也要小组合作讨论。当分组讨论的次数多了,学生自然就会形成合作的意识,那么互相学习的目的就更容易达到了。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逻辑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又一定的好处的。它的开展能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都能合作解决,交换思想,这样的学习方式是更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的。
(作者单位: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蔡官镇小屯街小学 5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