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碧荣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公兴小学 628300)
如何纠正小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
⌾蒲碧荣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都针对具体的考试试题,过于急功近利,而不能脚踏实地地从语文知识的基础出发.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其中的明显一种表现便是对于小学生书写作文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错别字现象视而不见.只关注他们能否切中了考点。这种舍本逐末的心理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以及小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应加以关注,把纠正小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当成一项重要工作。
1.同音代替 如“戴”写成“带”,“九州”写成“九洲”,“竞”写成“竟”,“暑假”写成“署假”,“亲人”写成“情人”,“金碧辉煌”的“碧”写成“壁”或“璧”字等。
2.画蛇添足 如写“试”“晓”“荒”等字时,常把“试”字多添一撇,“晓”和“荒”字多加一点。
3.偷工减料 如“夏、真、惧、俱、直、值”等字,常常少写一横;蒙的“蒙”字,秃宝盖下是两横,学生就忘记一横。裸露的“裸”,有同学将左边衣字旁错写成“示”字旁。
4.形近干扰 如“亨”与“享”,“钓”与“钩”,“己”与“已”,“拔”和“拨”,“辩”与“辨”,“候”和“侯”,“戍”和“戊”及“戌”等字,许多学生混用。
5.置换部首 如将“棉”写成“绵”,“虚”写成“虑”,等等。
6.变形金刚 如左右结构的写成上下结构,上下结构的写成左右结构。
1.结构复杂 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11画之多,其中在17画以上的字就有221个;每个字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或不成为字。例如:“未——末”,“酒——洒”。
2.强化干扰 小学生的视、听、知觉是有选择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他们的思考。强化了的信息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先入为主”效应容易掩盖其他信息。如在教“稻”字时,因学生首次接触“臼”这个极易和“白”相混的部分,教师便着力引导学生注意区分“臼”和“白”的字形、笔顺相异之处。强化训练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而在书写生字“稻”时,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掉了右上角的“爪字头”。再如“浇”、“烧”、“晓”这类字的右上角都没有“点”,教师担心学生写错而再三强调,如这时又遇到“盏”、“或”等字,学生便容易犯“累积性错误”而少写右上角的“点”。
3.同音字多 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纪念——纪年”,“业绩——业迹”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1.串联积累掌握规律 汉字的构字和用字是有规律的。合体字都是由基本字和部件构成,基本字大多是汉字的偏旁,学生掌握了基本字和本义的关系后,就可以由一个字引出一串字,掌握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比如“福”字,学生易把示字旁写成衣字旁,我们可以把“福、祝、神、祥、礼、祖、祈、祷、祀”等字写出,让学生说说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学生经过思考后明白,这些由“示”字组成的字大都与崇拜、祝愿、鬼神、祭祀有关,与祭祀有关的活动都是示字旁。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衣字旁有关汉字的规律,“衬、衫、褂、裤、裙、袜、裸、衩、袄、袂、襟”等字都与衣服相关。学生掌握了这样的规律,他们再写这两个偏旁的字就很少出错了。
2.了解字义 有一些字学生常常用错是因为不解其义。同音字互相替代而产生的别字属于这种情况。如“再”和“在”、“望”和“忘”、“幕”和“暮”。掌握这类字,就必须让学生把字义弄清楚。如果学生知道了“暮色”的“暮”是傍晚,“暮色”是傍晚昏暗的天色。“夜幕”的“幕”是覆盖在上面的帐篷,在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所以叫“夜幕”,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字用错了。
3.刨根问底追根溯源 我们常常看到学生把词语中的某个字写错,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追根究源,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或出处,学生就不会再将词语中的字写错。
如“再接再厉”的“厉”,许多学生误将“厉”写为“励”。“再接再厉”作为一个成语,它是约定俗成的,且有一定的出处。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斗鸡游戏广为流行。“再接再厉”出自韩愈、孟郊的《斗鸡联句》中孟郊的诗句。接,作“交战”讲;“厉”通“砺”,名词活用,作“磨快”讲。意思是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之前先磨一下嘴。今天,人们常用“再接再厉”来比喻工作或学习要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学生了解了它的出处,明白了这一成语的意思后,就不会容易出错了。
4.利用口诀、歌词帮助识记难字和轻易混淆的字 口诀、儿歌、字谜幽默风趣、简单易记,符合学生好奇的特点,对一些比较顽固的错别字很适合。如学生对“未”与“末”混淆时,可根据字义编出儿歌:“未来遥远,上短下长,末日到了,上长下短。”在学习“柜”字时,根据部件就可编出一句字谜:“好大一棵树”(或“参天大树”)。在学习生字“裕”时,用口诀“有衣穿,有饭吃,生活就富裕。”学生对这样的识字方法感兴趣,学得快,记得牢。“碧”字“王大娘和白大娘并肩坐在石头上”等等。
5.及时反馈立即纠正 在批阅作业的时候,看到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就不要拖延时间纠错,及时反馈,既容易让学生改正错别字又能牢牢的记住该字。
“拨”与“拔”二字,学生容易搞混淆。就这两个字的不同之处,及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比较差异,这时学生思维活跃,动眼、动脑,积极思考。学生发现这两字的区别只是“拨”字比“拔”字多了一竖,而“拨”是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开。“拨”字比“拔”字多出的一竖就好像是用手脚或棍棒移开的“东西”。这样的及时订正,学生不仅喜欢学,掌握牢,而且能提高用字的准确率。
总之,在作业书写的过程中保持不写错别字,对于学生今后的影响以及汉语的健康发展,进而对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把纠正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别字现象当成一项重大的任务来抓,并且要抓实,抓好。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公兴小学 62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