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微
(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8)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丁 微
(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直接关系到能为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什会主义建设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根本问题。“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各大高校也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也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其中教学方法的制约成为了影响高校思政课充分发挥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思政课;教学方法;路径
“莲发藕生,必定有根”。大国复兴,必定有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既是社会主义大学的特色,又是办好我国高校的优势。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渠道,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更应充分发挥作用。因而全国高校更应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从而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从根本上说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代又代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努力。当前我国有近2.6亿在校生,这些学生正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当前世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还很突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影响,社会道德领域出现问题滑坡,一些人理想信念不坚定,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沉渣泛起,互联网裂变式发展,网络生态环境恶化,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应试教育”倾向未从根本扭转,这些现象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带来了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错综复杂的形势,如何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这直接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明确目标,明确要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把德育融入思政课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这有利于培养出德才兼备之人,因此高校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
教育部、中宣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特别指出:要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打造多样化教学方式,增强教学实效性。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承担主体角色,通过讲授,帮助学生了解课本知识,理解知识本质。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但是,由于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性和特殊性,课堂讲授往往会陷入直接理论灌输、讲授内容空洞脱离实际,从而导致课堂枯燥无味,学生缺少学习兴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本质上主要是让大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明确中国社会的过去、今日、未来。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应该实现传统教育与现代工具的有机结合。所以高校应该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校园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确保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加强校园网络基本建设,组织力量创作生产一批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等高水准的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品,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就业等专题教育,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从而使大学生能够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渠道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教育。
当今世界,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在中国传统教育的引导下,当前大学生的先进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文化自觉不断提升,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一些西方国家正以高科技术手段传播其文化产品。在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下,有的大学生民族文化意识淡薄,盲目推崇西方文化,而对中国文化,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不认同感。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本质上就是让大学生学习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而这也是建立在中国文化基础之上形成的。所以,我们必须发展先进文化,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升文化自信。因此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思政工作者要以优秀文明成果为主线,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阵地意识,确保大学生自觉选择先进思想文化的正确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强化理论自信。同时要大力开展文化安全观教育,深化大学生对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额认识,正确处理好批判与继承的关系,不断深化对思想文化领域渗透与反渗透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引导学生坚持辩证取舍、择善而从,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文化侵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最后,高校思政工作者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大学要有精神,教师要有精神,学生才会有精神”,教师不仅要成为先进文化的教育者,也要成为引导大学生选择先进文化的示范者。只有大学生记住自己国家的历史、自己的文化,这样才能与主流意识形态高度契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真正发挥实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途径,但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却是一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只有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全社会形成关心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合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才会在真正意义在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
首先,各高校应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高校应把思想政治理论工作列入学校重点规划之中,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提高思政工作者的待遇,改善思政工作者的工作条件,培养骨干力量,树立典型,教学与管理相结合。其次,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到实处,当前,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着战略上高度“重视”,执行上极度“蔑视”的情况,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仅仅局限在口头和形式,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也是为了完成教育而教育的机械教育,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象,各高校应抓紧落实中央有关文件,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部门重要职责,纳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中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形势政策教育。最后,要积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高校应充分发挥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统筹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加强师德建设。切实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建设,努力形成教育整体合力。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上、课下相结合,由学校向家庭延伸、向社会拓展、真正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依托、以社会教育为主线的教育体系,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的整体合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明确目标、抓紧主线,把握方向,争取最终的胜利,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人,德才兼备的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1]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
[2]张植卿.改革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有效尝试[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280-281.
1004-7026(2016)17-0076-02
G641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17.060
丁微(1988.2-),女,吉林松原,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助教,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