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如璋
(长郡中学高二1522班 湖南 长沙 410000)
新时代下基层信仰的困境和塑造
□张如璋
(长郡中学高二1522班 湖南 长沙 410000)
当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世界各国文化逐步进入我国,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出现了一系列的信仰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政治、道德、价值观,需要找出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并就新时代下基层信仰的塑造进行深入研究。
信仰;困境;塑造
当今中国仅仅快速发展,同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多,社会上上下下的思想、文化以及价值观念来自不同肤色地区的影响,正处于多元文化和价值激烈碰撞的转型期。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和观念,基层面对着不同信仰的影响,甚至会对信仰进行选择与思考。但是随着参差不齐的多元的信仰观念,基层往往缺少鉴别,逐渐对社会前景以及政治信仰缺乏信心,从而出现多种信仰困境问题。社会道德问题、腐败、信任缺失、离婚率上升等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必须要求以强大先进的文化软实力作为支撑,这样才能使经济平稳发展。
1.1 政治信仰的不坚定
政治信仰是在特定的时期内的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对政治生活和理想坚定的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或者说共产主义信仰是当代中国人的政治信仰,而当代中国人的政治信仰困境,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信仰开始产生动摇,对党的信任度降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没有信心。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当代社会民众普遍追求物质环境,朋友,同学,同时甚至家人在一起在一起谈论主要是赚钱,享受生活,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精神价值追求为零。
1.2 多元文化的冲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的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制度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多种文化同时存在的错综复杂的文化共生共存的局面。文化多样性、价值观多元化改革开放预期的结果,对于个人而言,接受不同的文化熏陶,尊崇怎样的价值观是每个人的自由,即使这种对于文化追求的自由已经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那也是现代化不可避免的,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必须经历和付出的代价。
1.3 封建迷信,邪教组织作祟
近年来,政府对宗教信仰逐步放开,公民也享有一定的信教自由,但是一切邪教组织打着宗教的旗号进行各种迷信欺骗行为,他们抓住基层的迷信思想,进行洗脑,导致信奉正牌宗教的人相对减少,欺骗基层加入邪教组织。
1.4 道德沦丧,信仰缺失
如今,一些人通过无道德无底线的炒作行为来提高自己的曝光率,进而谋取各种利益,报纸和网络上报道的各种毫无道德底线的事情不断发生。很多企业和个人都是想靠一夜成名的话题出名,这种急功近利的形态不仅仅会给企业和个人造成一定的麻烦,重则还会触犯法律。
2.1 政治意识的淡化
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当代许多基层过分追求物质生活,这就导致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上首先也最关注的是他们所做的能够给他们带来多少回报和利益,对于行业技能,总是热衷于回报高的领域。比如当代大学生为了去待遇丰厚和稳定的国企,在大学期间“积极入党”,而不是因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崇敬,导致他们在学习和方向的选择上越来越功利化。目前巨大多数人将学习一门技能看作是找一份好工作的“敲门砖”,而非某种信仰。对于很多人而言,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实际用处,只不过是一些空想者或者政治家高谈阔论的无用理论,基层往往会忽略其重要性,导致基层政治信仰的淡化。
2.2 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冲击
市场经济的世俗化对基层思想和文化观念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层更多的是强调物质环境,于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竞相逐利,有人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惜以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利益为代价,各种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行为不端蔓延,对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推崇的“义”的思想观念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与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先义后利”的文化观念背道而驰。
2.3 信仰教育制度不健全
从古至今,我国的教育从未脱离过功利化的色彩,自古《论语》就有“学而优则仕”,《励学篇》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直影响至今。现如今,社会竞争环境利益激烈,物质意识逐渐增强,基层对于物质利益过分渴求,致使他们他们在教育和学习也是以能够给他们带来的回报和利益为导向,而学校中的教育功利化倾向也是愈演愈烈,许多学校以升学率作为评定准则,进一步加剧了教育功利化。
2.4 道德约束力量下降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进行,不同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冲击着中基层的思想价值观念,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基层的信仰经历了从信“天”到信“科学”、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中国人自古信“天”,以天来约束道德,这种想法等于死将道德信仰宗教化,是一种主观唯心思想的表现。道德信仰社会历史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基层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关系和原则等总结而来。而实际生活中,基层对道德的信仰过分依赖于“天”,这是社会道德约束功能的逐步弱化的表现。
3.1 公平民主,以人为本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社会生产力不够,一方面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适应。要彻底的改变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坚定不移的推动改革开放,进一步解决社会主义生产力,一方面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社会公平,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公平是发展的需要,没有公平,就没有正义,整个社会就失去了正义感。民主是文明进步的成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要广泛的发展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现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
3.2 加强本国文化认同感
传统文化虽然“无具象”却是中国文明的精髓,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精神能量,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灿烂的中华文明。尽管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经济、政治、道德、精神等方面不像过去一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它深厚的文化积淀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仁”的思想、“和”的思想、“天下为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民贵君轻”等对社会秩序稳定和国家维系起到重大作用。我们要大力学习,不断发扬和基层我们的传统文化,并将其应用到到经济、政治、精神的各个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理论基础作用。
3.3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各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原因,尤其是西部贫困和边远地区素质教育缺乏,人文科普教育发展不足。而专业化、功利化倾向教育现象一直以来都存在,对破除迷信产生了很大的障碍。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一方面要改革教育模式,提高素质教育程度,通过不断科普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新时代的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多元化的冲击导致基层价值观,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需要引起我们重视。正确而清醒的认识目前信仰的困境,分析其原因和根源是我们进行不断改革的需要,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度是难以建立起正常而长期有序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新时代信仰的重塑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从思想教育,民主政治等方方面面做起。
[1]肖铁肩,易强.当代中国社会主导信仰建设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2,(4):44-47.
1004-7026(2016)17-0074-02
G41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17.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