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专业《语言康复训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思考

2016-04-13 14:25康红云焦雅思周桂英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康复儿童

康红云 焦雅思 周桂英 王 瑜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91)

特殊教育专业《语言康复训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思考

康红云 焦雅思 周桂英 王 瑜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91)

随着医教结合理念的发展,特殊儿童早期康复成为特殊教育研究的热点。而语言康复作为特殊儿童康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成为特殊教育专业研究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特殊教育专业《语言康复训练》课程却存在教学内容不清楚、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校内外实践平台缺乏和评价方式不完善等问题。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平台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谈如何完善特殊教育专业语言康复训练课程的教学体系。

特殊教育专业;语言康复训练;教学改革与实践

言语语言障碍是众多特殊儿童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患有听力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脑性瘫痪、学习障碍的各类特殊儿童都有言语语言康复训练方面的需求。据国外报道,2岁儿童言语语言障碍的发生率达到17%,3岁达4%~7.5%,6岁达3%~6%。学龄前儿童中,约7%~10%的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而3%~6%的儿童有言语感受或表达障碍,并影响日后的阅读和书写[1],特殊儿童早期语言康复需求突出。但是《语言康复训练》作为特殊教育专业的一门新开课程,尚未形成科学、系统且符合各高校实际的实施方案,因此课程建设已经成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语言康复训练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在对《语言康复训练》的课程特征与全国开展该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以期能够发现问题,总结相关经验,探索适合《语言康复训练》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思路。

一、《语言康复训练》的课程特点

(一)内容多。特殊儿童言语语言康复主要包括接受性语言训练和表达性语言训练两大部分的内容。其中接受性语言主要涉及听觉能力康复、阅读理解训练和肢体动作理解;表达性语言主要包括言语(呼吸、发声、共鸣、构音、语音)、语言(语形、语义、语法、语用)、书写、扩大替代性辅助沟通系统等内容。以上所有特殊儿童言语语言康复训练的内容都需要在《语言康复训练》中进行学习,从上可知,《语言康复训练》的教学涉及内容多且知识点繁杂。

(二)实践性强。《语言康复训练》是为了满足特殊儿童教育和康复的双重需要,以“在特殊教育教师中培养擅长言语语言康复的专业人员”为目标的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特殊儿童的不同特点制定与实施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三)与医学等学科结合紧密。《语言康复训练》是特殊儿童言语语言康复类课程的简称,其实质包括语言病理学、语言学基础、听能训练、言语治疗学、语言治疗学、AAC扩大替代性辅助沟通、不同障碍类别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等多门课程。与特殊教育专业中其他传统课程相比,该课程内容涉及语言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医学、生理学等内容,师范类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目前《语言康复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特别是实践教学内容不明,不符合各高校实际。教学需要教学内容的支撑,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自2013年以来,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纷纷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加入特殊儿童语言康复方面的课程,课程设置的方式主要参照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康复学专业的语言康复课程设置方式。但是《语言康复训练》作为新开设课程,其教学内容、授课形式以及教学方法等问题均因各个高校教学软硬件条件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做到有效的借鉴和实施。过度借鉴与模仿不符合各高校当地的特殊儿童的市场需求与各校实际的师资能力现状,从而造成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内容欠缺,特别是实践教学的内容不明确。

(二)师资队伍缺乏导致教学方法单一。由于特殊教育专业《语言康复训练》还处在起步阶段,高校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师严重缺乏。大多数任课教师是从特殊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跨专业授课,缺乏相应的学科背景。而且作为高校教师一般都是从高校到高校,缺乏与特殊儿童互动的实践经验,更缺乏直接从事特殊儿童语言康复的实践经验。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康复训练》的课堂更容易成为教师照本宣科的舞台,教师教学方式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依托于外界力量的实践教学因教师指导力度差也容易变成走马观花式的观摩、参观。

(三)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平台缺乏。实践性是特殊教育专业《语言康复训练》最鲜明的特性,而高质量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是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但是一方面由于该课程创办时间较短,大多数学校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发展相对不足。而另一方面一线特殊教育学校与机构中也普遍缺乏优秀的语言康复训练人员,特殊儿童语言康复整体发展较为落后,从而导致高校在选择校外实践平台时受到很大限制。面对相对不足的校内实践平台和发展相对落后的校外实践平台,如何选择与建设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平台是高校重点思考的问题。

(四)评价方式不健全。长期以来,特殊教育主要是以终结性评价作为教学评价,考试结果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过于强调分数的评价方式不仅导致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得不到有效的激励,也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运用的能力,从而更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同时《语言康复训练》却因其高实践性的特征,在评价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的日常行为表现,因此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不符合该课程的课程性质。所以我们必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增加对实践教学内容的评价,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完善《语言康复训练》的思考

(一)完善教学内容。

1.依本地和本校实际调整教学内容。针对语言康复训练对象的不同,《语言康复训练课程》内容可以划分为三大板块:一是主要针对听力障碍儿童,以解决听力问题为主的言语语言康复课程群;二是主要针对脑瘫儿童,以平衡与发展儿童肌张力问题为主的言语语言康复课程群;三是主要针对自闭症、发育迟缓等儿童,以解决儿童的沟通行为和认知问题为主的言语语言课程群。比如,华东师范大学的《语言康复训练》是以听障儿童语言康复为主要内容,而重庆师范大学《语言康复训练》则是以自闭症、智障、脑瘫等儿童语言康复为主要内容。同样对于其他高校而言,特别在师资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各高校可以结合当地实际需求情况与本校传统学科优势,有选择的进行课程的设置与课时开设。

2.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明确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如,呼吸、发声、共鸣、构音内容)以及实践形式(模拟、案例、现场操作)。同时配合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具体对每次实践教学的时间、实践目标、活动任务以及最终成果、实践考核等几个方面的进行规范,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此外,在课程实践教学中同步完成相关语言治疗评估工具的整理、构音评估与训练图卡集的制作以及无语言儿童辅助沟通器具的制作等其他各项工作。

(二)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1.学生自学讨论教学法。制定学生自学指导手册,将部分课堂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如,“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特征,”因为该部分内容在《特殊教育学》《自闭症儿童心理与教育》《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等课程中反复出现,而且学生已经有过接触自闭症儿童的机会,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都对此知识点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可以将该部分内容转化为自学内容,不仅可以压缩理论课时,而且也可以增强学生收集分析资料与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小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2.模拟法。制定模拟法指导手册,将课程中适合模拟教学的内容进行统一梳理与归纳,在《语言康复训练》课程中适度运用模拟法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通过模拟法进行言语语言中的“呼吸放松训练”“口部器官运动模式训练”等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评估方法和记录方法,同时也可以在模拟过程中,将学生模拟状况用录像机加以记录,生成新的教学案例与示范案例,辅助教学过程。

3.案例教学法。收集一线教学资料,生成教学案例库。通过案例教学将语言康复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结合,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变。如,通过进行“共济失调型脑瘫儿童因肌张力低下导致的发声器官肌肉表现和语言特征”的案例讨论,使学生积极思考,将各种不同的语言表现与特殊儿童实际问题进行联想,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增加学生处理因肌张力问题造成的语言障碍的实践能力。

4.实践操作法。实践操作法主要是指《语言康复训练》教学过程中的实习实训环节,一般而言,该课程的实习根据时间可以划分为统一实习和课程实习。但是由于统一实习往往安排在课程结束后,所以存在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时间间隔较长,学习效果较差的情况。为避免统一实习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教学质量,在《语言康复训练》中应该加强课程实习的部分,建立“工坊式”的课堂实践和任务型的教学安排[2],及时有针对性的落实实践教学的内容。如,讲到“构音问题”时,可以提前与一线特殊教育机构联系,在学生学习“构音障碍的评估与矫治”问题之后,马上安排学生进入机构分组进行特殊儿童构音评估与矫治,帮助学生及时把握构音障碍矫治中的方向、原则,掌握训练方法。

(三)建设教学实践平台。

1.建立校内实践平台。校内实践平台是完成学生日常见习和课程实习的重要场所。学校可以通过自建或与一线机构合作共建特殊儿童语训中心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语训中心进行实践。此外,用录像的方式记录学生与儿童互动的过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指导,既可以增加教师自身的教学案例材料,也避免了增加教师工作量的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家长陪同上课,进行家长语言康复培训和避免特殊儿童安全问题。

2.拓展校外实践平台。各高校应该注重校外实践平台建设,根据《语言康复训练》课程的实际情况,加强与该课程相关的残联、医院、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机构等单位的合作交流。除安排统一实习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以义工的方式,在日常时间进入相关机构进行学习。同时在各类实践教学中明确实习任务,注重与实习单位的协商,实现互利共赢。

3.提高指导教师实践能力。提高指导教师的的实践能力是提升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关键[3]。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语言康复训练》可以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途径提高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引进来”即高校重视引进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或外聘有经验的一线特殊教育教师进入高校承担一定的教学指导任务。“走出去”即在现有师资的背景下,根据各位教师的兴趣、背景与方向选拔出一批有意愿进行语言康复教学和实训的教师进行第二专长的学习培训。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与一线特教机构合作进行新教师培训,以此提升高校教师的实践水平。

4.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编制《语言康复训练》题库[4],配合题库生成单元测验,并把单元测验的结果纳入最终考核成绩。进行题库建设和单元测验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学习进行检测,同时也可以检测教师教学质量,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此外,加入对实践教学的评价考核,利用模拟、教学录像,实践操作等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同时在评价中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表、家长评价表等内容扩大评价主体,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评价。最后建立每日评价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每次课程学习后的掌握情况,通过学生对教师每节课新授内容的评价,向教师做出反映,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于萍.儿童言语和语言障碍的研究现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3(3):408-412.

[2]陈玉.高校文科专业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与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4):145-146.

[3]伍红杏.试论地方本科院校《市证管理学》实践教学改革[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5(6):96-100.

[4]林馨.《言语治疗学》课程改革与实践思路[J].浙江中医院大学学报,2008(6):817-818.

[责任编辑 王占峰]

G762

A

2095-0438(2016)07-0133-03

2016-04-18

康红云(1988-),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特殊儿童语言康复、发展性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

2014—2015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5GJJG274);2014年度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质量工程项目(20140101)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康复儿童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康复治疗对周围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