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实践探索——以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园林技术专业为例

2016-04-13 14:15:48王兰英
山西农经 2016年1期
关键词:昆山园林办学

□王兰英

(江苏省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昆山215300)

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实践探索——以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园林技术专业为例

□王兰英

(江苏省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昆山215300)

本文从目前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办学模式试点工作入手,阐述了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问题;探讨在中职学校为确保办学质量而实施的一系列课程改革工作;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举措并列举了成功的案例。

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课改实践

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中指出:“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2012年江苏省启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新模式的试点工作,即“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办学模式,便是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同年我校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了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园林技术专业人才试点项目。

1 试点项目基本情况

2012年7月,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招收了58名“3+2”园林技术专业直通车学生,学生通过3年中职学习毕业后,通过转段考试进入高职阶段的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学习。2013年起改为“3+3”试点模式。2013、2014、2015年招生人数分别为49人、25人、30人。通过对学生基本职业技能、岗位资格证书、转段升学考核及其他方面的综合考量,2012界学生中有一人未达标,其余均进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

2 试点项目的实施情况

2.1培养目标的衔接

办学之初,两校对昆山几家规模较大的园林企业进行了调研,了解到昆山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不论在生产一线还是在管理岗位上,都有大量的人才缺口。目前行业急缺有综合能力的项目经理和懂预算的专业人才,现任的项目经理多是半路出家,不是在专业上有缺陷(从其他行业转入园林行业的),就是对项目的整体流程不是太熟悉,项目管理能力不强,或者对行业只懂皮毛,没法深入开展工作,或者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差,不擅长合同谈判,或管理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安排工人工作。通过调研,准确定位中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中职阶段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培育职业精神;夯实基础,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和个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2.2课程体系的衔接

中高职教育由于办学层次的差异,学生就业市场定位的不同,课程体系的定位也不同。“3+3”分段培养模式中职是高职的学习准备,高职的发展建立在中职的基础上。为适应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我校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及昆山市海光发展有限公司、昆山市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昆山市金鑫园林景观有限公司等共同商讨确立课程体系。以期达到分工明确、有机对接的效果。

2.3教学内容的衔接

我校“3+3”园林技术专业直通车的学生,3年后基本上是要进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学习的。为了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我校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了中高职衔接课题研究小组,共同开发了中高职衔接教材。我校承担了《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园林建筑材料与构造》、《园林植物识别与栽培养护技术》、《园林规划设计》等五本教材中职部分的编写工作,现已全部完稿。

3 课程改革举措

3.1在专业技能教学中渗透德育

针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水平较低,对传统德育的接受认知度不高,我校交通工程系成立了课题研究组,研究课题“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以江苏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园林专业为例”。该课题为苏州市德育课题,于2014年6月开题。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提高专业课教师对德育渗透的认识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能力,充分发挥专业课老师教书育人的优势,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3.2“先学后教”法教学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园林专业课程教学的模式——“先学后教”法。

所谓“先学后教”法,即在教师新授课前,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盲目的,无所适从的,也不是教师单纯为了体现“有让学生进行自学”的教学环节,而是教师预先根据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教学内容的进展情况,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学生则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学的结果分工协作,进行实地调查、制作模型、制作PPT。在课内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的作品或成果,接下来由老师适当穿插相关知识进行系统讲授,最后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评比出优秀作品,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采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发挥了团结合作的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领者的教学主旨。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在不断提高,制作PPT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参与演讲、汇报等活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提高很快。最难能可贵的是,这种模式极好地培养了学生热爱本专业的职业情怀。

老师的部分教案摘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审美情趣;科学严谨、传承创新的职业素养;积极动手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模型展示。

教学过程之教师引领示范(一):1.猜谜引入2.谜面解读(设计要点)3.破谜之道(调查)4.谜底探究(模型)(走伙入模)5.作业——拨开迷雾(深化设计)。

教学过程之教师引领示范(二):1.有朋自远方来(名片式呈现)2.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3.光说不练假把式。

教学过程之教师引领示范(三)

情景教学设计:1.对话设计2.一决雌雄3.放眼未来。

教学过程设计:1.暖场环节2.代表发言3.奖项颁布4.总结展望。

整个教学过程仿佛就是一幕情景剧,教师就是总导演,真正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而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有赖于学生课前“先学”的准备工作。

笔者是2013届试点班的班主任,该班已进入中职阶段最后一年的学习。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该班总体情况非常良好。目前,所有学生均已通过园林专业中职阶段职业能力水平考核,在2015年11月举行的苏州市2013届中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中,超越了部分入学成绩较高的五年一贯制班级,班级中热爱专业、勤奋好学、学有专长的观念蔚然成风。

结语:“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需要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的通力合作,积极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办学模式,以实现院校、学生、社会、家庭、企业的共赢。

[1]李贵炎,杨益明.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实例分析[G].江苏教育研究,2014(03).

1004-7026(2016)01-0125-01中国图书分类号:G638.1

A

本文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1.86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基于“筑园育人”模式下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428)。

王兰英,中学一级教师,一级建造师、高级绿化工,研究方向:工程测量。

猜你喜欢
昆山园林办学
黄问琴与昆山腔传承考
戏曲研究(2023年1期)2023-06-27 06:57:14
《昆山记》版本初探
戏曲研究(2023年1期)2023-06-27 06:55:30
黄旙绰与昆山腔考
戏曲研究(2022年2期)2022-10-24 01:54:42
清代园林初探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2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32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金桥(2018年6期)2018-09-22 02:18:50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现代装饰(2018年3期)2018-05-22 02:51:34
江南“鱼米之乡”——昆山
小主人报(2016年3期)2016-02-28 20: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