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国华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管理系四川宜宾644000)
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丁国华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管理系四川宜宾644000)
近几年,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的旅游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由于旅游业发展过快,在开发过程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保护系统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针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以期实现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的旅游方式,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领域不断缩小,狭窄的空间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城市居民开始向往空气清新、视野开阔的乡村风光,以此放松心情。
游客选择乡村旅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欣赏乡村独有的美,比如梯田农业呈现出的层次美和曲线美,平原和草原农业呈现出的辽阔美;如新疆那拉提草原和黑龙江松嫩平原;如广西龙脊梯田和云南哈尼梯田,绿洲农业呈现出的强烈对比的美;如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这些都是乡村旅游独有的特色。在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不注重对这些自然资源的保护,对其造成了破坏。这些资源一经破坏,很难恢复,因此,对这些资源进行保护,使其继续为旅游业作出贡献,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发展乡村旅游的初衷,是为了让游客在幽美宁静的田园风光中放松身心,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欣赏风景,而是注重于人文体验,希望亲身融入乡村生活,以此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人们追求的更多,乡村旅游的问题随之而来。
2.1缺乏科学管理
因为缺乏规范科学的管理,乡村旅游的发展普遍存在小、乱、重、散的局面,彼此之间存在恶性竞争,市场秩序混乱。某些地区为了利益,对当地进行人为加工,就打上“乡村旅游”的标签进行盈利;某些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村民不顾条件限制,大肆建造接待社,开发乡村旅游项目,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为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2.2旅游活动项目形式单一
目前,观光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主体方式,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到丰富的农业资源,虽然注意到了产品的创新与研发,但是总体形式单一。例如:钓鱼作为一项能修身养性的休闲活动,在乡村旅游中很受欢迎,但是许多养鱼专业户直接购买大批量的活鱼放在鱼塘中,增加鱼的密度,降低了该项目的乐趣和意义。现如今,大部分的乡村旅游点都紧密相连,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基本相似,如果不对活动方式进行创新,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2.3自然条件受限
某些乡村土地资源较差,环境恶劣,不适宜开发旅游项目,村民为利益坚持开发旅游业,造成更严重的环境破坏,得不偿失。比如某乡村自然环境较差,严重缺水,且交通不便,不适宜发展旅游业,但是当地村民不顾条件限制,开发旅游产业,最后不仅没有获益,而且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因此开发旅游产业前一定要搞好交通,游客选择旅游地点的首要前提就是交通便利,若交通堵塞,出行不便,生活起居都会受限。
3.1保护生态环境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大政治环境力度,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使环境保护与开发保持平衡,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3.2保护历史文化
对地方历史文化的保护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制定保护措施,并进行宣传,使游客认识到历史文化的珍贵。将风景旅游和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根据地方特色,创新旅游形式,使游客既能感受到风土人情和地方文化,也能自觉保护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3.3抓住发展机遇
乡村旅游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超出范围,就会弱化市场效应。目前乡村旅游遍布全国各地,都难以有良好的效益。发展乡村旅游项目,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自然条件和文化特色,根据市场需求,找准目标,逐步完善。通过对环保知识的的宣传,提高村民的资源保护意识,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和可能性,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新农村有重要的作用。在开发乡村旅游的同时,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和资源的保护,这样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收获环境效益,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推进作用。参考文献:
[1]尤海涛,马波,陈磊.乡村旅游的本质回归:乡村性的认知与保护[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9).
[2]宋增文.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机制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6).
1004-7026(2016)01-0045-01中国图书分类号:F592
A
本文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1.30
丁国华(1978.5-),女,汉,四川德阳,硕士,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管理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