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贵炯
(山西阳泉市郊区农业委员会山西阳泉045000)
阳泉市郊区农业发展情况分析
□赵贵炯
(山西阳泉市郊区农业委员会山西阳泉045000)
本文通过对郊区农业的情况阐述,说明郊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出今后农业发展的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发展;情况;分析;对策
阳泉市郊区境内多为山地和丘陵,总耕地面积0.77万hm2,分布着狭长的河谷谷地和沟谷谷地,农业立地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总量不大,农业产值占全区经济总产值比例小,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为了弥补农业发展缓慢的状况,郊区历届区委、区政府都非常重视,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发展农业,实现了传统农业向高效特色农业的转变,形成了蛋鸡、生猪、蔬菜、果品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使全区农业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1.1农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农业发展突破阶段。以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为目标,突破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承包到户,分户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基本上废除了沿用28年的工分制,注意发展专业户、重点户,把耕地向种植能手集中,同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引导农村剩余劳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90年代到“十五”计划期间,农业提质增效阶段。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目标,开展延长承包期30年不变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在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基础上鼓励土地流转,促进土地的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推进农业重点工程、基地建设。农业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条件,扩大农业用地面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第三阶段是“十五”发展以来,农业发展的新阶段。郊区定位“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目标,走城郊型高效农业发展之路,大力实施“3+3”高效农业发展工程(即:重点发展3大主导产业<蔬菜、果品、蛋鸡>,扶持发展3个潜力产业<生猪、奶牛、核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0年郊区被省政府确立为全省26个现代农业示范县。2014年以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为方向,出台了《关于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推进城郊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当前正在努力推动“菜篮子”工程建设步入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农民得到实惠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1.2郊区农业发展体现出如下特点:
⑴农业从业人口不断下降,但农业产值却不断提高,农业发展向现代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转变。比如:1984年49384人;1990年19621人;2000年23215人;2012年19216人。比如:1984年农业总产值2950万元;1990年农业总产值6350万元;2000年农业总产值9509万元;2012年农业总产值44893.6万元。逐步发展形成了一批以河底、桃林沟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代表的综合农业示范园,以西南舁精品水果示范园为代表的专业示范园,以旧街乡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为代表的休闲观光园。
⑵农业生产用地面积下降,但农业生产能力持续增长。比如:1984年全区耕地面积1.32万hm2;2012年全区耕地面积7707hm2。
1984年农民人均分配收入为564元,粮食播种面积1.2万hm2,总产量4375.5万kg;蔬菜面积2198.8hm2,总产量12066万kg;果园面积808hm2,水果产量1749100kg。2012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是8761元,粮食播种总面积6547hm2,总产量5216.6万kg,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66.7hm2,温室大棚达到380hm2,总产量11329万kg;果树栽植面积达到0.12万hm2,果品产量10206000kg。
⑶农业发展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多年来,郊区都非常重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先后种植优良品种200多个,先后推广了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立体种植、生物防治、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生产技术,旧街乡枣园村完成了面积为160hm2的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认证及四个品种的产品认证工作。西南舁乡完成面积为200hm2的无公害果品产地环境认证,全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得到逐步推广。河底、义井完成133hm2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认证。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日益增强;先后组织区、乡、村农业从业人员到外地观摩、学习,长期聘请国家、省、市农业专家,本区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每年培训10000人次以上。
郊区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处在初始发展阶段,还存在着认识水平不够、产品质量不高、发展规模不大等问题。
2.1水平不够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虽然区政府很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办法措施和工作方案,但是基层干部和农户还存在思想认识高度不够的问题。农户重数量、轻质量、重产出、轻投入,广种薄收现象比较突出,这些都直接影响了郊区农业发展的速度。
2.2规模不大
受立地条件、传统产业结构的影响,郊区农业仍然存在产业生产规模小而散、集约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园区化发展、企业化管理能力较弱,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生产还是以农户为主,没有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区域种养规模。
2.3链条不长
大多数农业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布局比较分散,且局限在传统的种养业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农产品销售以初加工为主,深加工、精加工能力不强,产品增值空间小,产业链条不长,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还不能发挥。
2.4渠道不畅
近年来,郊区农业的投入滞后于生产建设的需求,虽然省市区都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了扶持力度,但产业投资的主体仍然是农民,由于农民自有资金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1宣传推进力度,营造发展农业的浓烈氛围
宣传中央、省、市、区各项惠农政策,通过电视、报纸、科技讲座多种形式宣传发展农业的典型,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农业建设中来。
3.2农业结构调整,构建农业发展的新格局
依托城市近郊区位优势,大力实施郊区政府提出的扶持“菜蓝子”工程发展实施意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城郊型精品特色农业,打造一批具有城郊特色的农业基地,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与传统的农业产业融合,带动郊区农业向园区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3.3机制创新,增强特色农业发展活力
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大力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手段,提高农技到户率和到田率。积极推广优质、特色的新品种,节能、安全的新技术,立体、生态的新模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创新农民培训体制,创新培训方式,切实提高农民培训质量;拓宽融资渠道,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加强金融信贷支持,有效缓解资金需求矛盾。
通过对郊区农业发展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只有不断加大宣传、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机制创新,才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004-7026(2016)01-0023-02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
A
本文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