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光华
(山西省果业工作总站山西太原030001)
山西省水果产业发展
□贺光华
(山西省果业工作总站山西太原030001)
水果产业是山西省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详细分析了山西水果产业的发展现状,对水果面积、产量和果品的质量以及水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山西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山西省;水果产业;果品
山西省是我国果品重要生产基地。十二五期间,特别是2012年以来,郭迎光省长提出的山西水果产业要围绕“提质增效”的主线,积极调整树种品种结构、推进优势区域布局、延伸优化产业链条、提高市场占有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水果业已发展成为山西的重要特色优势产业。
1.1水果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
截止2014年底,全省果园总面积达55.57万hm2,比2010年增长了1.66%,创历史新高,2011年来全省累计新发展果园面积7.32万hm2,累计淘汰老果园或非适宜区果园面积6.42万hm2,累计新增果园0.9万hm2。果品总产量达752万t,比2010年增长了22.6%。初步形成了苹果、梨、葡萄、杏及特色水果五大优势栽培区,其中苹果主要集中在临猗、万荣、芮城、吉县、平陆、盐湖、翼城、榆次等30个县(市、区),面积33.8万hm2,产量489万t;梨主要集中在盐湖、临猗、隰县、祁县、平遥、文水、原平等20个县(市、区),面积9.3万hm2,产量102万t;葡萄主要集中在清徐、曲沃、稷山、尧都、永济等20个县(市、区),面积2.88万hm2,产量39.8万t;杏主要集中在阳高、大同、天镇、原平、忻府、永济等20个县(市、区),面积43.2万亩,产量14.8万t;特色水果果园面积6.37万hm2,产量106.4万t。
1.2果品质量和效益快速提升
全省果品质量明显提升,优果率比2010年的57%提高了8个百分点;果品平均售价明显提高,2014年达3.10元/kg,比2010年提高了16.5%;果品总收入快速增长,2014年达233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42.89%,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果品收入987元(按2360万农业人口计算),比2010年增长了42.8%,约占农民年人均收入的11%,果业已发展成为全省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临猗县、万荣县、芮城县、隰县、平陆县、吉县等7大水果重点县的农民人均果品收入占当年农民人均收入的60%以上;盐湖区、闻喜、稷山、翼城、尧都区、曲沃、祁县、平遥等20个水果基地县的农民人均果品收入占当年农民人均收入的35%以上;涌现出一批专业乡(镇)、专业村,其农民人均果品收入占当年农民人均收入的95%以上;涌现出一大批年果业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种植大户(仅临猗县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果农户数就达到1.2万户),临猗县的种植大户吴忠定0.67hm2苹果园年收入超过50万元,2014年入围全国“十佳农民”;临汾西山的隰县县城房地产开发商对果农买房时可以零首付,充分说明了果业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明显作用。
1.3果品出口大幅增长
2014年,山西省水果出口达19.5万t,比2010年增长了85.7%,创历史新高(含海关出口、边贸、转口贸易)。出口额首资突破1亿美元,达1.07亿美元(在我省报检出口),占全省2014年农产品出口总额的83.6%,成为山西省第一大出口农产品。全省注册出口果园数量达68个,面积1万hm2;注册出口水果种类有苹果、梨、桃、鲜枣、葡萄、樱桃、李子等7种;注册出口水果包装厂31个;已获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智利、南非、新家坡、泰国、韩国、俄罗期、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35个欧美发达国家、南美、非洲、东南亚国家的进口许可。
1.4初步形成水果产业链体系
目前,山西果业已初步形成了生产、贮藏、加工、销售及信息农资服务的产业链体系。果品总贮藏能力达300万t,其中恒温库、气调库贮藏能力达141万t,土窑洞贮藏能力维持在159万t。果品加工、销售企业约135家。有苹果浓缩汁加工企业11家,浓缩汁加工能力达32万t,年出口量15~22万t,占世界苹果浓缩汁贸易量的18%左右,全国苹果浓缩汁加工企业排名前5位的海升、恒兴、湖滨、国投中鲁、北京汇源均在山西省建立分厂;有高平“厦普赛尔”黄梨汁、隰县天天饮料公司的“金梨汁”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年生产能力15万t;有太谷怡园酒庄、夏县格瑞特、乡宁戎子酒庄、山西中加石膏山冰葡萄4家知名的葡萄酒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达7800t;有年销售过万吨果品销售公司35家,其中有果品进出口自营权的有4家。
2.1果园基础设施差,平均单产低
据统计,山西省仅有30%果园处于保浇地,70%果园处于旱地、坡地和山地,没有灌溉条件,抗旱能力差;果园投入严重不足,果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普遍低下,90%的果园有机质含量在1%以下,低于全国水平的44.4%左右。山西省水果单产、优果率相对全国发达省份及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如与山西仅一河之隔的陕西省苹果平均每667m2产量约1474kg,而山西的苹果平均每667m2产量只有960kg。
2.2产后环节发展滞后,增值份额小
产后环节发展滞后,导致产后增值空间小、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低下、产业整体市场竞争力不高。一是果品机械分级商品化处理、冷链运输体系发展滞后,如果品机械分级商品化处理能力极低,苹果先进生产国有99.7%的苹果经过机械化清洗、分级,投放市场,而我省果品商品化处理能力仅占总产量的1~2%;果品冷链运输能力几乎空白,使果品在流通环节的损耗(损耗率约25%)加大,同时也严重影响果品商品质量。二是加工、销售企业发展滞后,规模小,缺乏大品牌、名品牌,带动能力差,如山西省目前具有自主进出口经营权的果品销售企业有4家,年部销售量约4万t,占全省水果总产的0.5%。
2.3果园管理粗放,果业生产科技水平低
一是果农技术素质不高,果园管理粗放,管理模式单一,以传统的乔砧密植生产模式为主,高效矮化密植模式、休闲采摘模式、农耕文化模式等现代集约化管理模式果园比例小,果业综合效益不高。二是缺乏在生产、产后处理、贮藏、流通、加工领域的科技成果,制约整个产业的科技进步。三是果业技术推广机构经费不足、技术人员流失,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3.1强化组织领导,组建山西省果业发展管理局
建议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在目前山西果业工作总站的基础上组建山西省果业发展管理局,整合山西干果、水果两大特色优势产业,把目前的山西省果业工作总站从单方面技术推广单位提升到产业发展管理综合部门,在干鲜果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干鲜果区域布局、推进整个大产业链布局、产业科技进步、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管理和服务,以推动果业向更深、更广、更强的领域和方向发展。
3.2加大财政对果业发展重点环节的支持力度
在公共财政支持水果产业发展方面,一是加大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果园装备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大对果树集成技术的试验研究、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强对中低产园改造的扶持力度;四是加大对果树新品种选育或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扶持力度;五是加大对山西果品宣传推介的支持力度,建立政府“搭台”、企业或合作社“唱戏”的山西果业宣传推介平台。六是加大对果品产后处理环节的机械清洗分级、冷链贮运的建设水平。
3.3发挥金融保险对果业发展的保障作用
在金融保险支持水果产业发展方面,一是积极推广果业生产、流通领域的保险业务,生产领域以自然灾害保险为主;流通领域以出口信用保险为主,为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持续发展的保障。二是在融资信贷方面积极推广生产、贮藏、加工、流通环节的融资信贷业务,生产领域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的小额贷款为主;贮藏、加工、流通领域以合作社、企业的贴息贷款和信贷担保为主,为新型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提供金融支撑。
1004-7026(2016)01-0022-02中国图书分类号:F326.5
A
本文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