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凤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网络问政中领导干部沟通能力提升探讨
□赵建凤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网络问政的兴起对领导干部的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对网络问政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心理准备不充分,没有真正把握应对网络问政的语言艺术等原因,部分领导干部网络沟通存在心理和行为的障碍,影响了问政的实际效果。提升领导干部沟通能力,需要主动倾听网络民意,端正网络问政的态度;善于倾听网络民意,提高网络舆情引导能力;熟悉网络问政的语言艺术,掌握沟通技巧;立足沟通和服务群众,切实解决民生难题。
网络问政;领导干部;网络沟通能力;提升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不断发展,网络舆论已逐步成为社会最具影响力的舆论形式,成为影响社会和政府决策的一种重要舆论力量。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世界排名第一,微信、博客、论坛等载体大量被使用。大量的网络民意在这些平台聚集,网络已成为民意表达最为集中的场所和公众参与政治的重要渠道[1],也成为我国各级领导干部了解民情民意,做出科学决策的重要渠道,网络问政日渐升温。网络问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创新与进步,也对领导干部的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信息接受者、舆情主导者和被监督者,领导干部必须能熟练使用网络,操作网络。但是部分领导在应对网络问政过程中显得手足无措,缺乏网络沟通能力,影响了问政的实际效果。
1.1 缺乏网络技能,无法实现沟通
现实生活中,某些领导干部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面对网络的出现,懒得钻研学习。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不了解博客、微信等媒体的使用功能,更有领导干部上网是为了满足好奇的心理需求,根本不会有效利用网络来收集和了解社情民意,更谈不上网络问政。
1.2 听不得网民不同意见,不愿沟通
有极少数领导干部对网络监督比较反感,也不愿意接受网络监督,倘若网上出现对自己不利的负面言论,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而是采用一些冷处理手段,比如相互谩骂、删帖、封号等方法,更容易激化矛盾,导致事态失控,酿成不该有的后果。不愿倾听民意,与网民沟通交流。这样很容易使小矛盾变成了大冲突。从松花江水污染、“三鹿事件”的处理中看到,旧有的简单地用“封”、“盖”、“堵”等工作方式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1.3 过分紧张,不善于沟通
有些领导干部害怕网络视网,见到网络上的负面消息、负面新就束手无策,惊慌失措。缺乏应对网友质疑的能力,不会利用网络沟通民意、疏导民意。面对网络,过分紧张,急中生乱,急中生错,还容易说错话,像“我没时间跟你闲扯”、“已阅”等雷语,引起网民的普遍批评。
1.4 轻视网络民意,不能正确沟通
很多政府部门对网曝的公共事件处置的不积极,很多时候它们却采取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更有政府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事件的责任,使得本可以避免的一些网曝事件处于失控状态,导致不该有的结果,给其他无辜的民众带来伤害,极大的增加了公共事件的处置难度。比如,2007年厦门“PX事件”和2009年12月发生在广州市番禺“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风波,都是由于地方政府倾听民意不到位,甚至撇开民意,导致民众的激烈反对,最终妥善处理这些事件无一不是回到了公众参与的原点。
2.1 对网络问政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通过互联网表达意见或建议成为一种趋势,领导干部学院善于倾听各种意见,了解民声,汇集民智,进行决策。但是部分领导干部观念转变不到位,不善于学习,思想保守;部分领导坚持过去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应付网络环境下的新问题,不能立即根据变化了的形式,调整工作方法。有些领导认为网络是提供娱乐的工具,不能深入研究运用;有人认为网络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不愿花时间来学习。阻碍了网络问政的发展,也导致社会各界的误解。
2.2 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淡化
在互联网社会,领导干部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越来越重要的渠道了解网络民意和掌控“网络舆论”。网络上社会各界人士都能畅所欲言,网络已成为各种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但是部分领导干部,高高在上,思想不解放,只会上传下达。留恋传统时代的“红头文件治天下,只与官知不与民晓”,环境。轻视网络民意,采取敷衍、搪塞、应付的态度。面临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不能第一时间从国家和群众的利益考虑对策,为政立场偏离,酿成大祸。
2.3 对网络问政心理准备不足
网络媒介的特点:一是传播速度快。网络媒介的客户人群十分庞大,一旦爆发公共危机事件,若短期内不采取一定的制止措施,很快就会传遍整个网络,并引发不良的后果。二是传播量大。由于网民的猎奇心理过甚,因此一旦爆发公共危机事件,更多的人都会一探究竟,了解事情的原委,并对事件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出解释,而后进行大量的转发,而作为旁观者,在不了解事情真相的前提下,会做出片面的、过激的、主观的、不利于当事人的解释。三是控制难度大。因为网曝事件的受关注度极高,加上其传播速度快和传播量大,使得公共事件容易变得失控,很容易发展成为一场严重的危机事件。四是传播成本低。这几年因面对网民而犯错误的领导为数不少,因此而丢掉官位的也在不断增加。媒体应对危机常常引发一个地方的政界官场地震,断送官员的政治前程。随着众多媒体危机事件的出现,一些官员产生惧怕心理,担心个人信息、工作疏漏或违规行为会被网络曝光,选择了不正确的极端应对方式。
2.4 网络语言不熟练
网络沟通与现实环境沟通存在很大差别,工作中的沟通,是大家在熟悉的环境中和熟悉的领导和下属交流,彼此的语言习惯比较了解,说话方式易于理解,不需要特别说明。网络交流,由于双方互不认识,不了解,领导之言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和解读。如果这个时候领导干部自高自傲,“官气”凌人,热衷于讲官话、大话、套话、空话,必然得不到多数网民的认同。某些领导口不择言,信口开河,诸如“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老百姓为什么不公开财产”等不当言论通过网络传播,产生强烈的“鼠屎”效应,社会负面影响极大。
3.1 端正网络问政态度,主动倾听网络民意
网络问政一方面拉近干部与群众距离;另一方面扩大了民意获取范围,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化、民主化的依据,避免党政信息获得的局限性、延缓性和失真性,同时拓宽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网络问政的重要性,积极改变观念、调整心态,适应网络媒介的发展和网络公民社会的环境变化。首先,克服网络沟通中的心理障碍。对网络的双刃性和客观性要有足够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克服对网络的偏见和抵制情绪,主动“拥抱网络”,亲密接触网络,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克服排斥心理,抛弃畏惧心态,敢于直面群众,实现网络沟通经常化;其二,主动倾听网络民意。领导干部必须改变对网络民意不屑一顾的态度,经常到网上走走、看看,创造轻松和谐的网上舆论环境,鼓励网民畅所欲言,及时掌握真实的网络原生态信息;其三,平等交流。在网络互动中要实现从领导到普通网民的角色转换,不能居高临下、以权压人,在平等的网络互动中,倾听民意,吸收营养。
3.2 善于倾听网络民意,提高网络舆情引导能力
在经济社会转型期,有效疏导和消解“网络舆论风暴”,科学矫正网络失范行为,进而形成主流网络舆论,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也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当领导干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既要处理好现实中的突发事件,还要做好网络监测与预警工作,了解公众情绪和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从官方立场及时回应,让政府的声音在第一时间进入公众信息体系,让谣言止于真相,澄清网上不实传言,以权威说法缓解公众过激情绪,引导公众甄别真伪,明辨良莠,对现实问题做出客观判断并采取理性行为。决不能掩耳盗铃,封掉相关的评论。
3.3 提高网络问政语言艺术,掌握沟通技巧
首先要熟悉网络的话语方式和特点,善于运用网言网语进行交流,做到“润物细无声”,不能严辞说教,不要官话套话连篇。上海市长韩正、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等地方要员脱口而出的“潜水”、“打好铁”、“织围脖”、“拍大砖”等时尚网络用语,就让广大网民倍感亲切。二是坦诚心态。在与网民交流中,任何虚情假意、推诿敷衍都逃不过网民眼睛,必须坦率真诚,即使工作中有缺点和过失,也能赢得网民的理解和宽容,绝不可学“周老虎”弄巧成拙、落下笑柄。三是提高心理承受力。在网上,网民相互之间嬉笑怒骂十分正常,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尖锐、过激的嘲讽和调侃甚至辱骂,对其都应泰然处之,平和交流,冷静对待。
3.4 立足沟通和服务群众,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网络毕竟是虚拟的,要有效引导网络民意,提高地方政府的公信力,还得从现实入手。只有真正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借助网络将社会的期待、信心和鞭策化作执政的营养和力量,提高决策水平,想方设法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才能够获得群众的真心拥戴,筑牢引导网上舆情的社会基础。各级领导对老百姓在网上发出的呼吁、反映的需求,要想真招、办实事。可建立网上信访机制,安排相关部门专人负责收集网民反映的问题和需求,并及时公布处理结果。洛阳市政府开展的?“网民反映问题办理情况周报”,把网民反映问题的办理情况放置台面,处于大家的监督之下,狠抓落实,就得到了网民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1]中国商情网.2016年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http://www.askci.com/news/hlw/ 20160803/16210049897_2.shtm l.
[2]张继梅.提高领导干部网络问政能力探微[J].理论与改革,2010(5).
[3]领导干部要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N].铁岭日报,2010-03-02.
1004-7026(2016)14-0116-02
D26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14.089
赵建凤(1981.12-),女,河南林州人,硕士,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