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丁蜀实验中学(214221)
任 杰●
“自学-情境-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江苏省宜兴丁蜀实验中学(214221)
任 杰●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学生求知、进取、成长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渠道.当今提出要实施有效教学,其意义指有效课堂教学能实现预期目的,是有效果的、过程最优化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并着眼于学生发展的生命课堂,是充盈情趣的魅力课堂.有效课堂是教学的永恒追求、本色追求.力求做到:每堂课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究、启迪交流;能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和有效的生成,使课堂充满灵动;能加强教学针对性、实践性、生成性和自主性;能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发展,达到学会、会学、乐学的高度统一.
根据上述情况,笔者提出“自学-情境-探究”的教学模式(以下简称“三环式”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探索、总结、再实践.
“三环节”教学模式结构层次具体操作要领:
(1)自学预习环节.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环节要求学生自行制定计划,在课前主动、自觉阅读相关教材.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内涵与要求,明确教材重点和关键内容.提倡阅读预习教材同时做到边读、边划、边记录、边思考,对重要的疑难问题,要积极想象、活跃思维、自行分析,做到多问一个为什么.同时,这个环节还要求学生阅读后能口头表述相关内容,既培养学生记忆力,又学会一定的表达复述能力.为使这环节能事半功倍,开始时教者要教会学生自学方法,掌握阅读规律,并布置预习内容,上课时要检查督促评估,养成习惯,必能倍增教学效率.实践证明:自学方法好似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生一旦“会学”,必能终身受用、受益匪浅.
(2)情境问题环节.在阅读预习的基础上,教者重视向学生主动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来激发他们积极思维的兴趣.教者可以创设有一定难度,通过努力又能达到目标的问题情境;要做到科学、适度、顾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要面向全体学生、简洁明确、简明扼要;设置问题情境时机,要选在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少而精、学生易质疑且有好奇心,易共鸣又富有感染力.如执教“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公理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从教学楼到医务室,哪条路线最近?为什么?做到让学生自学、思考、交流,提炼公理内容,理解公理内涵,真正了解并确认公理的存在.
(3)探究升华环节.课堂教学改革要实现新的突破,强调师生互动,改变原有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了解和体验过程和方法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素养.在阅读情境问题时,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讨论、争议互动,从而达到深化认知,对结论内涵外延的效果.之后,在教者“引导、启发、点拨”下,必能激发思维火花,深化所学的概念,触类旁通、拓宽思路,在“学会”到“会学”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践证明,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最好是让他们掌握知识获取的过程.上述“三环式”课堂教学模式是:自我计划——阅读预习——情境问题——探索研究——“升华”深化.可以具体归纳为自主学习、坚持学习、紧扣要点、阅读教材、激发兴趣、设疑集疑;创设情境、凸现重点、揭示问题、辨析分析、保持兴趣、解疑辩疑;探索研究、争议归纳、学易改用、升华认识、巩固兴趣、释疑思疑.具体归纳为自主学习、研究情境、分析问题、探索研究、得出结论.即设疑——解疑——思疑,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坚实的中部和完整的结尾.其心理学基础是:①自我计划学习、以思维的问题性特征为核心,调动学生自觉学习活动的心理意向;②以分析、推理、探究、互动为心理活动的外部支撑点,形成学生巩固的知识基础和完整的认知结构;③以认知需求为原动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及探求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值得指出,“三环式”结构模式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学会阅读教材,找出重点和关键点,或在教者指导下有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针对问题情境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推理、抽象、观察、操作等方式进行思考,得出有关结论.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自觉思维、创造思维的能力.
“三环式”结构模式是在教者指导下,紧扣教材重点有序进行,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发现某些问题.而“探究”过程中允许学生针对问题情境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争议讨论,进行全方位教学.尽量做到发散和复合思维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活泼的氛围、愉悦的心情,克服“高原现象”,构建一个自主、上进、和谐的“开放型”学习环境,力求实现“学”中求乐、乐而好学;“读”中求乐、乐而发展;“争”中求乐、乐而创造的“乐学”情境,学生们必然步入“学会”——“会学”——“乐学”——“善学”的康庄大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顺利进行“三环式”模式教学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2)必须重视情境问题的创设(3)必须重视探究活动的进行
春风化雨,点滴入土.两年来,围绕学校中心课题,笔者尝试实践上述“自学-情境-探究”的三环式模式,对任教的初三(7)、(8)全体8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选择对预习的态度时:43℅的学生经常预习,而且收益很大;30℅的学生有时预习,觉得作用不大;还有27℅的学生回家从不预习,觉得没有任何作用.在选择对预习的希望时:57℅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先给提纲,这样就能有针对性的预习;30℅的学生更愿意自已安排自己思考;还有13℅的学生觉得无所谓.在选择课堂上最喜欢以什么方式获得知识时:35℅的学生希望多听老师讲解;55℅的学生希望师生共同讨论;10℅的学生觉得无所谓.通过调查分析,绝大部分学生欢迎笔者用“三环式”模式教学,他们觉得有针对性地预习自学,面对问题情境,热情自觉地讨论探究,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实施“三环式”模式教学尚在进行途中,笔者将不断总结经验,精心组织开展每一次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笔者务必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好探究环节和层次,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提高知识、方法、技能,更能使理性思维和精神世界都有实质性地发展和提升.“三环式”教学模式也一定能闪烁生命之光!
G632
B
1008-0333(2016)23-0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