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文化研究综述与国际化传播视角

2016-04-13 08:32:02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张 博

(周口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周口466000)



伏羲文化研究综述与国际化传播视角

张博

(周口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周口466000)

摘要:伏羲文化研究历史悠久,研究成果众多,给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这些伏羲文化研究包括:伏羲文化研究地域、伏羲文化辐射影响研究、伏羲文化交叉学科研究、伏羲文化对比研究。今后伏羲文化研究应着眼国际视野,从国际化角度来丰富、完善伏羲文化。

关键词:伏羲文化;国际化传播;英译研究

伏羲文化起源于今天天水一带,随着伏羲族势力的强大,其文化也不断发展,并向四周辐射传播。中原地区土地肥沃,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化底蕴丰厚。伏羲文化在这里得到广泛的分布与发展,最终形成了以陈(今淮阳)为都的新的文化中心。近些年来,由于伏羲文化研究的深入和考古资料的印证,人们对于伏羲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达成共识。本文将结合伏羲文化现有文献资料,对伏羲文化作一综述,同时提出伏羲文化研究的国际化视角,以期将伏羲文化研究推向世界。

一、伏羲文化历时研究

将“伏羲文化”字样录入中国知网,数据显示:共400多篇相关文献。将这些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得出以下结论。

1.伏羲文化研究地域局限。这400多篇文献关于天水的伏羲文化研究较为普遍,且具有代表性和号召力,而关于河南淮阳地域的伏羲文化以及其他地域的伏羲文化研究数量较少,且受关注度相对较低。其中天水伏羲文化研究占总文献的4/5,关于其他地域的伏羲文化只有1/5。8000 年前,伏羲氏部落不断壮大,为寻求更大更好的生存空间,开始由原生地成纪( 即今甘肃省天水地区) 向其周边慢慢迁徙、繁衍。近年来,随着大地湾遗址的挖掘发现,学界对伏羲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入,天水逐渐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伏羲文化的重要基地,是海内外华人的精神寄托和寻根祭祖的圣地[1]。天水文化也开始引起当地政府的足够重视,无论是在天水伏羲文化旅游业方面,还是天水伏羲文化协会、研讨会建设方面,都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资助,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天水伏羲文化越来越为伏羲文化研究者所关注,成为研究的重点与焦点。与此相反,迁徙、繁衍地的伏羲文化则越来越不受重视。这就出现了伏羲文化研究地域局限的问题。完整的伏羲文化研究,需要对所涉及的各个地域进行研究与分析。其中周口淮阳伏羲文化的研究仅占5篇左右,其数量从统计学角度,不具有统计性。这是伏羲文化研究方面的不足之一,需要引起伏羲文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地处中原的伏羲文化研究者需要借助自己的地理优势,进行深入研究。

2.伏羲文化辐射影响研究。在伏羲文化研究初期,主要是关于伏羲文化起源、伏羲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研究。之后,伏羲文化研究延伸到对后人的影响研究,涉及多个领域,比如:伏羲文化对我国武术起源[2]、医药发展[3]、祭祀乐舞[4][5]、古代数学[6]、气象预报新闻学[7]以及对楚辞文学作品[8]等方面的影响。

据中国知网,关于伏羲文化研究的第一篇论文出现在1995年,但直到2004年才有了第一篇关于伏羲文化辐射影响的研究文献。这方面的研究打开了伏羲文化研究的思路,伏羲文化研究方向有了进一步突破。其中关于淮阳伏羲文化方面的辐射研究主要集中在太昊庙会以及泥泥狗文化方面,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数量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袁剑侠[9]论述了淮阳泥泥狗与淮阳地域、伏羲文化的重要联系,以及泥泥狗的造型和花纹所体现的淮阳伏羲文化精髓。通过对伏羲文化的辐射研究,可以传播相关文化,或是拉动地缘经济。比如只有人们了解了淮阳伏羲文化,才能够明白“二月二”太昊庙会的气魄。因此,此方面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3.伏羲文化交叉学科研究。将伏羲文化与考古学专业、旅游方向进行交叉研究,其研究结果更具有可靠性及延展性。比如:与以往关于伏羲文化起源研究不同,考古学研究的介入,使得研究结构有了数据的支撑,比起直白的语言,研究结果更加客观。高世华[10]指出,正确运用考古学材料,建立伏羲文化考古学研究体系,是伏羲文化研究深度开展、有所突破的关键。

此外,关于伏羲文化的交叉学科研究中与旅游业结合较多,这与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思想观念有很大关系。尽管已经开辟了关于伏羲文化的交叉学科研究,但这些交叉点需要不断扩大与发展。比如将伏羲文化与英语专业进行交叉研究,使译者承担起传播、传承伏羲文化的使命,将伏羲文化推向国际。

4.伏羲文化对比研究。以往研究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1)与西方亚当夏娃对比研究。叶婷[11]首先将亚当夏娃与伏羲女娲的发展方式进行对比,亚当夏娃神话较为系统性,编于《圣经·旧约》的《创世纪》中,而伏羲女娲神话比较零散。因此,进一步对伏羲文化进行系统归纳编撰迫在眉睫。笔者从两者的形象、受罚诱因、方式、结果、文化身份、宗教伦理、美学意义、对后世影响、婚恋观等方面一一作出了对比研究。作为英语专业的研究者,建议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熟悉西方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与伏羲文化的对比研究,这样的研究对于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更深远的意义。(2)与李氏文化的对比研究。范三畏[12]提出伏羲文化与李氏文化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将其契合点归结于两者拥有共同的虎图腾。这对伏羲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外,有研究者还将伏羲文化与中国古史传说、彝族八卦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

在伏羲文化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重复性研究较多。众多篇关于伏羲文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伏羲文化的起源、精神意义、伏羲文化的影响、姓氏方面的研究等。而核心期刊数量仅占总数的1/10,其余均是一般期刊,并且被引用次数很低,下载率最多的是2007年发表的一篇文献,共下载288次。总之,若要深入伏羲文化的研究,需要有新的突破口,那就是伏羲文化的国际化研究。

二、伏羲文化国际化研究新视角

伏羲文化的历时研究已经足以让国人了解伏羲文化,现在应该着手做的是将伏羲文化进行国际化传播,将伏羲文化推出河南,走向世界。具体有待研究方向如下:一是伏羲文化文本资料的英译。文本资料的英译会使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伏羲文化,促使外国人积极参与伏羲文化研究,以期伏羲文化研究有更大的突破,取得国际性研究成果。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有李乃庆《伏羲赞》英译研究等。二是伏羲文化影视资料的收集。在当今科技高度发达、影视资料丰富的年代,拍摄伏羲文化影视资料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翻译影视资料字幕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传播伏羲文化的一种方式。三是伏羲文化旅游景点导游词英译研究。充分利用地理优势,让与伏羲文化有地缘关系的高校学生走近伏羲文化,将伏羲文化作为就地取材的教学材料,必要的时候组织学生分组分批摘录园区英语标识语,将这些材料搬到英语翻译课堂,相信学生在翻译课堂上积极性会异常高涨。

参考文献:

[1]宋云芳.天水地区伏羲文化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2]段宝林.中华武术的起源与人祖伏羲[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4).

[3]马敏.论伏羲文化对我国中医学的影响[J].教育文化论坛,2009(2).

[4]刘大军,等.伏羲祭祀乐舞——夹板舞的历史演变及现代文化价值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8).

[5]闫虹.伏羲祭祀庆典乐舞——夹板舞调研[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4).

[6]侯维民,江悦,康世刚.伏羲文化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影响[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1).

[7]顾尚品,张会斌.论伏羲气象预报的新闻学意义[J].理论界,2011(7).

[8]张崇琛.伏羲文化与楚辞作品——从“伏羲驾辩”说起[J].职大学报,2008(3).

[9]袁剑侠.淮阳泥泥狗和始祖图腾文化[J].寻根,2013(4).

[10]高世华.伏羲文化研究综述与考古学研究评析[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4(2).

[11]叶婷.文化学视域下的伏羲女娲与亚当夏娃比较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1.

[12]范三畏.“伏羲文化”与“李氏文化”的关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高考英语改革与大学英语教学转型的契合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2400411338;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要点’字幕对中国学习者二语发展水平的影响”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QN-562)

【责任编辑:郭德民】

中图分类号:K9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16)05-0107-02

作者简介:张博(1983—),女,河南济源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