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生成中的戏仿手法运用研究

2016-04-13 04:57:59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戏仿办法作用

舒 畅(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文化产业生成中的戏仿手法运用研究

舒畅(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摘要】“戏仿”是源于文学创作的一种手法,并逐渐被运用进文化产业产品生成中。它能对其从纵向延伸和横向聚群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但运作过程中仍存在问题需要解决。本文拟分析其积极性、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戏仿 作用 问题 办法

“戏仿”最早出现于古希腊诗歌,是模仿他人作品以制造幽默或讽刺效果的一种手法。1598年《牛津英语辞典》对其有如下概念界定:“模仿,使之变得比原来更荒谬。”琳达·哈琴(Linda Hutcheon)解析其希腊词源parodia,认为odia部分意为歌曲,前缀para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抗”,即文本间的对抗;二是“在旁边”,暗示文本间的协议或亲密关系。

随着时代变化,“戏仿”手法逐渐被拓展进各个领域,其内涵的侧重点也逐步发生着转移。概念中原有的“拙劣模仿”内涵已逐渐被理论家所摒弃,无论将“戏仿”视为一种文学叙事手法、文体现象,还是一种互文本,理论家倾向于肯定戏仿“向直接模仿、有序叙述和作者控制的旧习发出挑战”[1]的积极内涵和有效性。笔者认为,虽然对“戏仿”说法不一,并与时俱进,但对当下文化产业中“戏仿”的研究,概念范围界定,应强化其以下特点:“戏仿”已走出单纯“滑稽模仿”、“讽刺”的局限,孕生出新的内涵,它不仅是一种写作技巧,更是深层思想情感与思维方式的抽象呈现。它以“互文性”为基础,在源文本之上,形成与之相关的新文本,通过造就新旧文本之间的相对性、互动性和多元性,使其焕发出奇异色彩,体现出独特的诠释功能与审美意蕴。

当前,在文化产业项目的生成过程中,戏仿手法也被广泛运用,发挥着积极作用,通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同一领域内,对源文本、源成品的戏仿,能借助已有文本的影响力,形成延续性和更具包容性的链条产业项目;在不同领域间,对源文本、源成品的戏仿,能通过形式的变化,形成跨行业间的产业聚群互相作用。

一、戏仿在文化产业生成中的积极作用

(一)促进链条延伸——戏仿在文化产业纵向发展上的意义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经济一体化是其特征之一,行业以文化作为内容,以盈利为其目的。市场的获取是实现盈利目的的重要途径,文化内容的影响力则是获取市场的敲门砖,“文化产业”概念前身是“文化工业”,突出的是其为获取更大市场对象而进行文化产品的批量生产、大规模复制的特点,概念也从侧面体现了获取市场的重要性。戏仿对象“源文本”的已有社会知晓度,奠定了戏仿产品的文化内容对于市场的前期影响力基础,为进一步形成链条式的后续产品提供了一定环境和可能。

“戏仿”手法的运用源远流长,在文学创作中,有鲁迅先生《我的失恋》对汉代张衡《四愁诗》的戏仿;在影视作品创作中,有王朔电影《顽主》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戏仿,电影《甲方乙方》对诸多革命电影和音乐片段进行戏仿,电影《大话西游》也是相对而言更加独立的戏仿作品。而其中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则算是极具典型性的一个例子:2006年初,该视频被一个不具社会影响力的普通个体放在个人网页后,在全国范围迅速传播开来,带给受众“搞笑”、“好玩”的体验。回顾过程可知,《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是一名普通观众在观看电影《无极》后,“受骗上当的感受”之下,用时5天,以中央电视台12频道《中国法制报道》节目为背景,借用电影《无极》镜头、画面、剧情,穿插商业广告、公益广告等模式,再使用了一些名人照片、定理公式、高传唱度歌曲,完成的视频制作。视频虽然独立成片,但对于理解其中的深层意蕴,捕捉其中的笑点,仍需建立在对《无极》的接受之上。换言之,电影《无极》的宣传、推广和已有的市场接受,奠定了受众相关文化认知度,继而在已有熟知度上,对相关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形成了关注度和期待视野。2006年电影《大电影之数百亿》的票房影响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于经典影片的情节、人物、镜头的戏仿,如其中对《十面埋伏》、《雏菊》、《黑客帝国》等的故作审丑化地再现与改造。2015年热播电影《夏洛特烦恼》剧中插入经典歌曲《一剪梅》的手法也是对戏仿进行片段性运用的例子。歌曲《一剪梅》为1984年中视同名连续剧的主题曲,因在大陆播出是大受欢迎,因而其主唱费玉清受中央电视台特别邀请前往北京进行了演唱。众所周知,这首优美动听的通俗歌曲,也是影响了几代人的传唱度极高的作品:民族七声音阶羽调式的使用,使其具备了典雅、抒情、深沉特点;木笛、二胡、古琴、木鱼、架子鼓等乐器的使用,给人带来辽阔、遥远之感,带来无限遐想。整首歌曲旋律悠扬婉转,民族乐器搭配恰到好处,演唱者声音优雅执着,加之歌词借用了古诗词的凄婉意境,造就了它婉转而抒情,轻柔而温暖,诚挚而情深的特点。该歌曲在电影《夏洛特烦恼》中总共6次被运用,其中多次是作为悲情角色袁华出场时的背景音乐,让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秋雅宣布和袁华分手的那一幕戏,晚上袁华在电话亭下,45度角眼含泪水仰望镜头,大喊一声“不”的同时,白雪纷飞,悠扬的高潮音乐“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应景而起。形成强烈反差的典雅、悠扬的歌曲与现实、细琐的情节画面被强行碰撞在一起,自然地达到了荒诞效果,成功地让影院内观众忍俊不禁。《一剪梅》被幽默了一把,不少受众谈及,观影结束后,嘴里自然哼唱出来的就是该歌曲的旋律,一旦听到该歌曲,心头就涌现喜剧感,获得一次喜剧审美感受,不断回忆起和强化了该电影,同时甚至向他人提及而帮助宣传了该电影。此案例便是文化产业产品生成中成功使用戏仿手法,利用已有文化产品内容达到增强新产品效果,更深更广拓展产品市场的典型。

(二)推动产业聚群——戏仿在文化产业横向拓展中的价值

查曼斯基在1979年进一步将产业聚群定义为,“在所有经济产业中,一组在商品和服务联系上比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联系强,并在空间上相互接近的产业”。日前社会产业大力倡导和发展的“互联网+”,实则也为产业间互相融合形成聚群的典型模式,因为恰当的聚群,能使聚群内的产业可以因聚群内那些相关产业的拉拨而提升它们的竞争力。特别是具有精神符号消费性特征的文化产业这一行业,其产品的消费价值在于满足消费者思想上的审美感受需求,因而市场需求性具有各种诉求的形形色色、因人而异。这样的特点就更是强化了文化产业在运作中需遵循跨时空规律,以获得更大市场受众。

“戏仿”手法便是推动文化产业项目实现跨时空打造、落地产业聚群的重要途径之一。戏仿对源文本的拿来和改造,就是在内容方面,力图做到于历时和共时上的突破性选择;在形式方面,力图做到于历时和共时上的自由选择。通过内容、形式多方面的整合与突破,形成更大范围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文学经典名著《西游记》,经过戏仿,于1994年被搬上荧屏,由平面抽象文字变作立体形象画面,被拍制形成《大话西游》电影,将文学与影视行业关联了起来。片子1995年上映,1997年在内地高校和网络上流传走红,经久不衰,并于上映20年之后的2014年在内地重映,票房依旧居高。电影形成巨大社会影响力后,影片中的台词、人物形象继而变作源文本,成为其它文化产业项目产品戏仿的对象。如在电影形成风潮时,某饮料,便戏仿了该剧,形成自己的商业广告。整个广告没有更多创意与设计,情节也非常简单:地处沙漠口渴时,出现了该品牌饮料,徒弟想喝。该广告之所以受到大家关注,博得会心一笑时记住了产品的原因则在于:背景戏仿了电影,是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路过沙漠;人物戏仿了电影中唐三藏、至尊宝、猪八戒、沙僧的形象;广告词戏仿了剧中经典台词“你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因为对电影的喜爱,受众带有情感基础地更大程度接受了该广告。此外,某中介公司同样利用该影片,形成自己的广告。用至尊宝的形象代表了应聘方,唐三藏形象象征了招聘方,以“好工作怎么那么难找”、“好员工怎么那么难找”为切入点,为自己公司的平台化价值进行了广告推销。这则广告的市场接受度,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电影《大话西游》奠定的市场心理、情感接受基础。将过往的影视作品的元素,戏仿后运用进当下广告作品当中,实现内容、形式上的时空突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便以聚群的方式,事半功倍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项目发展。

东方卫视《笑傲江湖》节目当中一个钢管舞竞选项目也可算作是跨行业戏仿的成功例子。它突破了普通钢管舞的审美特征,用在钢管上舞蹈的形式戏仿了烧烤架上多类食物被烹制时候的过程,给人以趣味横生、创意四射的吸引力,同时因为受众已具备了日常真实生活情境的印象储备,结合起来感受时,便使得表现更显得形象生动。

戏仿已经不仅仅只是文学创作手法,它被运用进很多行业,而手法中源文本与新文本的形式,也可以实现跨行业的交流,由此便可借助戏仿手法,带来文化产业在进行项目产品生成中,获得跨行业聚群的更多契机和空间。

二、戏仿运用在文化产业生成中的问题

戏仿在纵向延伸与横向聚群方面,都能为文化产业产品的生成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时,戏仿,作为以“互文性”为基础,是在源文本之上,形成与之相关的新文本,通过造就新旧文本之间的相对性、互动性和多元性,使其焕发出奇异色彩,体现出独特的诠释功能与审美意蕴的一种手法,它便联系了源文本与新文本,构建了新旧文本之间互相依存而又互相对抗的特殊关系。这一特殊性,带来了新旧文本之间忠实与改变度的把握问题,处理稍有差池,甚至或者会带来被抨击,或者会引发版权的法律纠纷问题。

前文提及过的戏仿作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当被放上网站后,受关注度高,好评如潮,它获得的网上点击率甚至超过源文本《无极》本身,且在发生法律纠纷时,受众声音一边倒地支持它。可即便如此,我们仍需正视一个问题:《无极》导演因版权侵犯问题,称已起诉《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创作者。戏仿作品,它可以借助源文本的影响力,事半功倍获得自己市场占有率,但同时,如果新文本与源文本之间关系处理不恰当,吻合度、重合率过高,也会带来甚至法律问题。HTC one a9也出现类似问题,其宣传广告戏仿了苹果1984广告,并在其中出现了讽刺其竞争对手苹果的镜头。戏仿新旧作品之间差异性过小,极易带来“山寨”、“侵权”等问题,此外,其存在的价值也会受到质疑。而我们的法律目前还没有评判其是非的标准尺度,这也使得问题的解决显得模棱两可。

过犹不及,同时我们还需看到另一种情况,花木兰故事,从文学作品到舞台剧、电影电视、动漫作品,都被广泛借用,于2015年6月,该文化元素也被搬上舞台,以小品模式被戏仿。这次戏仿,由于其过分强调作品的创新性,而过于背离甚至有违于传统文化中的源文本形象,度把握上的失误,给它带来的,不但没有更大的市场接受,反而是灾难。戏仿小品中,英雄人物花木兰被恶搞了一番,将其演成一个被父亲骗去从军的胆小贪吃又畏战的傻大妞,完全颠覆了历史上真实的花木兰形象。节目播出后,立刻引发众多网友和观众不满。网友们纷纷声讨该作品“亵渎英雄形象,践踏民族美德”、“颠倒黑白,玷污历史”,木兰故里人民更是致电节目组,要求负责人公开道歉。 新华社援引河南省商丘市文史专家郭义方的话称:“这出闹剧,令人作呕,又为之愤慨。其技艺低劣,内容庸俗,不仅歪曲了木兰的形象,也玷污了民族文化,可恶至极。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海外也流传甚广。从木兰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民族气节、不畏强权、大忠大孝、大仁大义、大智大勇等多种优秀品质为世人所赞颂、敬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如此恶搞,是误导青少年陷入迷途,更是愧对后世子孙。”[2]该例子提醒我们,在戏仿过程中,为了追求新文本的新颖性、吸引力而完全背离源文本,将可能导致的问题:一是会违背源文本在市场受众中已形成的先入情感导向,打破原本的期待视野,无法获得情感上的认同和接受;二是一味的创新,可能将文化内容拆解得面目全非,甚至有悖于事实。

因此,戏仿手法,因为“度”把握得有失偏颇,会给对其运用带来目前仍无法清晰解决的问题。

三、问题的解决思路

我们既分析了戏仿手法对于推进文化产业产品生成的积极意义,同时也需充分意识到戏仿手法由于其特殊性而带来的一些运作中的问题。既不因噎废食,也要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是逐步完善和清晰著作权法的合理使用的相关制度。通过古今中外的戏仿作品历史研究,普遍认为戏仿作品已经是文化历史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创作性是值得肯定的,它推动了文化的发展,那么,在立法上是否应该将其纳入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范围,戏仿作品侵权的界限如何界定,对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如何界定,如何防止使用著作权时的滥用等问题就亟待解决。

二是逐步搭建适用于戏仿的著作权沟通渠道。恰当的戏仿之下,收益者是源文本和新文本双方,它们能借助对方的影响力实现良性循环的社会市场公关。因此,如何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减少交流缺失带来的误会,从而实现良性互动,是实现戏仿手法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功能最大化的重要环节。

三是在经济功能考量的同时,逐渐明确戏仿中的责任,包括文化功能、社会功能、政治功能。文化产业具有行业特殊性,它身上既肩负经济推动重任,同时还应当承担文化责任、社会责任、政治责任。因此,在戏仿手法运用过程中,除了市场获取的思考,经济利益的趋势,还应摒弃对市场进行一味迎合的观念,而具备社会引导的担当,人文情怀的责任。

综上,戏仿手法对文化产业项目产品的形成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在具体运作中,仍存在尚待解决的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求解决办法,以使戏仿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实现更大价值。

【责任编辑: 张伟】

参考文献

[1]胡全生.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http://mt.sohu.com/20150711/n416587253.shtml.

★文化产业★

作者简介:舒 畅(1982—),女,四川安岳人,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艺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2014年校级课题“‘戏仿’:当代文化产业生成的实施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5-06-23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784(2016)01-30-4

猜你喜欢
戏仿办法作用
我有好办法
儿童绘本(2019年14期)2019-08-14 18:29:16
最好的办法
人大建设(2018年11期)2019-01-31 02:41:10
“三国杀”背后的文化分析及启示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2:35:30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4:42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5:44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6:12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5:01
玛格丽特?A?罗斯论戏仿的读者接受
我们有办法
想办法抓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