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高校创业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推动

2016-04-13 04:44王洁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万众理念

王洁

(宿迁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江苏·宿迁 223699)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高校创业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推动

王洁

(宿迁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宿迁223699)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常态的背景下,培养和造就一批新型创业创新人才,服务与社会经济和发展,使创新发展的引擎理念在大学生的思想中树立,鼓励大学生们创业回炉,接受国家政策导向,纠正认知偏差,走出创业困境。本文剖析了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完善高校创业教育的优化策略,建立健全创业精神在高校中的培育体系,使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得到推动,将有创业创新意识的大学生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排头兵,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和创业梦。

创业创新、大学生、自我价值

在我国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下,不断增加创新型项目,改变我国比较落后的创业精神和创业队伍。在意识形态上,培育出创业精神体系,催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最大限度地运用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大学生的创新价值,体现他们的自我价值,实现他们的创业梦。因此,经济转型升级必须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将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内容,结合实践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理念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梳理。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必要性

我国以人口众多,地大物博而闻名世界,劳动力资源丰富,勤劳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因此,调动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的积极性,将众多的市场经济活跃起来,产生巨大的能量,让中国的经济充满生机。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一方面是可以激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推动中国经济前行的引擎,另一方面是可以扩大人员就业,增加经济收入,维护社会治安,调整产业结构,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给大学生发现自我,解放自我的机会,帮助大学生走向创业之路,将大学生就业的“加法”转化为“乘法”,帮助他们学会生存、探索、发展和创新的就业本能。

二、创业教育的历史背景及我国的教育现状

高等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阵地,拓展大学生创新的平台,培养创业创新精神,锻炼克服挫折的意志,为今后的创业创新积累经验。所以,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为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不但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传承知识技能等方面,还要强调突出学生的社会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为今后职业性的拓展和变化奠定基础。

早在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开辟了一门创业类学科《新创企业管理》,创业教育之父杰弗里﹒帝蒙斯的创业课程推动了创新型经济的出台,开拓了美国创新教育的先河。1989年,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高等教育中的创业技能提到教学日程中来,明确指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

在我国,清华大学率先打响了创业教育的第一枪,在1999年举办了第一届最有影响力的创业大赛,题名为“挑战杯”创业大赛,有许多清华学子跃跃欲试,自我挑战地完成了各项创业任务,影响非常深远。2002年,中国教育部以清华大学为首的8所高校搞试点创业教育,并在2005年与共青团中央等组织合作,设置了国内高校大学生KAB创业教育项目,形成创业教育向国内高校推向普及的势头。到2007年,中央教育部正式地将创业教育编入了 《普通本科学校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成为高校的教育课程中的必修课,全面实施创业创新驱动教学策略,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带来希望之光。

三、创业教育的涵义和定位

创业教育的思想精髓离不开教育,从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发展人的全面技能和知识,营造创业教育的文化环境。因此,创业教育的三层涵义有:1、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树立主动求职自主创业的理念,从事创业过程中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2、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灵活变通,适应社会发展变革,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做创新的能手;3、创新教育是不断和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与构建社会和谐、创新型的国家建设相匹配。

因此,创业教育首先是教育,其次是创业。教育为先要落在实处,面向全体高等院校的学生,宣传创业教育的真正内涵,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从长远的发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加强他们克服困难,勇于实践创新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将创新项目与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紧密相联,较好地完成创业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转换,为今后走向社会,从事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真正实现高等教育“育人兴国”的教育宗旨。

四、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创业者比例不容乐观,成功的比率更是少之又少。创业意识薄弱,创业知识缺乏,创业技能不足的现象严重,与国外的大学生创业比例相比,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学生的创业思维中有着浓浓的功力倾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加上我国创业教育的强度不够,国家政策对创业支持的机制不够完善,有效的资源整合没有为创业教育提供完备,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专业教育不相洽,脱节教育使创业教育的理念并没有深入到大学生的心田中,高等院校也没有形成创业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体制也不规范,所以,开展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追求创造财富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推动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是大势所趋。

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推动途径

我国新提出的“大众他业、万众创新”理念,就是要促使越来越多的“创客”走向职业发展的道路。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冲劲,使他们成为市场主体,成为中国经济提速的一分子,成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引擎。当然,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创业短板日益明显,经验不足,认识不清,使他们在日趋激烈的创业之路失败而告终,因此,高等院校要在大学教育期间,将创业教育进行加强,对创业项目的选择,有效地抉择机遇,正确规避经营风险,完成创业技术上的转化等方面,同时,要掌握过硬的创业知识和能力,使其成为实现职业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撑。

(一)与时俱进,更新高校教育理念

创业教育是一种着眼未来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理念,具体的表现形式不单是开公司、办企业,利用在高校所学知识去服务社会,而且还敢于探索和创新,将创新精神予以发扬光大。所以,高校创业教育要开辟新的教学方法,指导创业教育,促使学生在掌握具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注重提高学生在创业思维意识和创业品质等软实力,培养适时地对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强化高校学生的自我求知、自我调节、自我引导的创新思想。

(二)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体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方法的认可,对树立学生对未来发展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堂教学内容中,不但要涉及创业过程中的资源整合、拓宽市场、风险评估、财务管理及团队精神等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分层分类地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创业基础知识的教育,同时,吸取国外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进行模块式教学,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将创业案例输入数据库,使课堂教学引入丰富的案例,言简易赅,学生可以很快地引以为鉴或者吸收精华,同时,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与企业或组织合作,搭建各种创业平台,提供创业机会给学生去实践、去操练,一旦遇到了“真枪实弹”,也能得心应手,不会仓促上阵、手足无措。

(三)更新理念,营造创业教育的良性氛围

为了保障创业教育的理念更新,营造人才培养氛围,潜移默化地将创业理念和创新思维向学生进行传输,并转化成学生的个人素养,是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也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方式。高校要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理念相结合,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专业技能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是为后期高质量就业,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创业人才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学生在创业教育体系学习中,得到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发挥自我创新的平台。

(四)内外兼顾,融合资源

要想办好高校创业教育,和高校外部的联系必不可少。通过凝聚高校内外的人力资源,整合校友之间教育资源,由企业家、创业者、心理专家等高端人才团队指导大学生创业,明师指路,少走弯路,采取内部提拔培养、外部引进提高策略,为大学生创业提出宝贵意见,向他们介绍成功的经验,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创业教育的理论融会贯通,变资源为内力,提升大学生的自我创业素质。

同时,高校创业教育也需要和众多企业精诚合作,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将创业教育的成果投入到市场中去,在社会环境和发展中进行检测创业教育的成效,构建政府、企业、高校三者协力的创业生态体系,通过对接优化高校创业教育的职责和定位,使创业生态体系中不同功能发挥极致。即:政府注重服务和引导,如:放宽新注册企业登记场所登记条件,减少多余的限制政策,推动“三合一”注册等措施;企业注重实践操练,提供闲置厂房、地盘,低成本地实践操作创业基地;高校注重教育传授,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所以,创业创新教育不能只靠一个单位的努力和平台搭建,而是要靠全社会的鼎力配合,协同合作,开放创新,实现多维度的管理才能实现的。

(五)多渠道地创业创新,开发学生的创业灵感

高校创业教育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鼓励学生接触市场,发现创新创业的机会,寻找创业灵感,接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市场这个社会大熔炉中锤练自己,了解社会需求,积累社会活动能力,开拓创业市场。高校也可以采用勤工助学等方式,如:校园安全巡逻、实验室打扫卫生等工作,资助贫困学生创新创业,让他们在勤工助学的工作中得到社会实践的经验积累,同时,高校要加大对勤工助学的层次提高,辅助专业技术指导,对创业创新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去找合作伙伴、投资人,围绕着文化创意、环保等创新项目进行真实情景的创业活动。

六、结束语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推动我国市场经济活跃的重大举措,是成为创新型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大众创业,教育要先行,万众创新,文化理念要前行。高校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创业创新的主力军,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促使学生愿意创业,愿意创新,愿意转化,并为他们提供就业发展空间,将大学中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帮助他们学会管理、学会理解,汇聚各路资源,实现“从创业到兴业”的成长,形成一条由低到高的梯形发展链,构建创业创新、资源共享的社会氛围。

[1]熊思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大学作为[J].群言,2015(04)

[2]温韬.高校创业教育热背后的冷思考[J].经营与管理,2014(10)

[3]高建明,胡永青.高校深化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06)

[4]康伶俐,郭杰.广西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构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5]韦光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拓展与创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G646

A

1009-8534(2016)05-0094-02

王洁(1983-),女,汉,硕士研究生,东南大学,讲师,高校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万众理念
万众期待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万众抗疫颂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万众归心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贵州省下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意见
推动LTE技术创新 落实“提速降费”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