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22条”科创中心的应力奇点

2016-04-13 12:10
华东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奇点科创影响力



“科创22条”科创中心的应力奇点

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中国古人的智慧时至今日也能动人心弦,纲举目张、提纲挈领,如同物理学里一旦找到一个物体的应力奇点,我们便可以用最经济的方式获得人类想要达成的效果。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2015年上海转型发展的主旋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上海考察时的指示精神,上海开展了一年的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了科创中心建设的22条意见和9个配套政策,提出了科创中心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从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出发,上海从四个层面推进,这四个层面也构成上海科创中心的主体架构——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打造一批科技创新集聚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实施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项目和基础工程。

创新科技体制机制,这是上海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包括六个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政府管理制度、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实施激发市场创新动力的收益分配制度、健全企业主体的创新投入制度、建立积极灵活的创新人才发展制度、推动形成跨境融合的开放合作新局面。

上海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2015年度市委一号调研课题,举全市之力研究部署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并于5月25日召开十届市委八次全会,专题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简称《意见》)。在此过程中,科技部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上海的工作,积极指导帮助研究制定建设方案,并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和引导支持。

创新科技体制机制,这是上海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根据中央对上海的定位要求和市委、市政府《意见》,在科技部的指导下,研究制定《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充分发挥上海大科技、大资本、大市场等资源优势和国际化程度高的开放优势,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完善创新治理体系,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加快培育创新型经济。

事实上,无论是从整体规划,还是细节以及可行性分析,2015年上海付诸全方位的努力。比如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现有基础上,打造高度集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上海科技大学等一流大学,汇聚培育全球顶尖科研机构和一流研究团队,聚焦生命、能源、材料、环境等基础科学领域,发起设立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计划。目前,在科技基础设施方面,海底长期观测网项目建议书已由教育部、上海市政府上报国家发改委,光源二期项目将在年内上报可研报告。在建设科研机构方面,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再如,打造一批科技创新集聚区,依托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选择创新资源集中、创新特色鲜明、创新功能突出的重点区域,主要是张江、紫竹、杨浦、漕河泾、嘉定和临港等6个区域,集中布局重大创新项目,实施更聚焦的政策,实行更开放的体制机制,培育一批引领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和高科技产业,努力把这些区域建设成为上海创新发展的新增长极。目前,这些集聚区也正在制定建设方案。

体制机制改革的力量亦不容忽视,在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政府管理制度方面,上海市将减少政府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行政干预,释放全社会创新活力和潜能,其中主要着力于过去种种掣肘创新的行政制度: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企业创新创业活动的管制,改革政府扶持创新活动的机制,改革科研项目经费分配机制,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统筹联动机制,建立上海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完善促进创新发展的地方性法规。

走过2015年,不难看出,从“科创22条”这个“应力奇点”出发,如同宇宙诞生前的奇点一般,说来简单却意义重大,更是蕴含了无穷无尽的创新动力,它随时随地为科创中心建设迸发着能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腹图可见!

猜你喜欢
奇点科创影响力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校中有笑
校中有笑
校中有笑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奇点迷光(上)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