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伟
山渔文化创始人刘霁:行走于创作与创业间的多面人生
文李伟
山不在高,有“峰”则灵;水不在深,有“鱼”则行;山水无形,水无鱼无态。“山渔”游刃于天地之间,采天地之灵气,唯美、自由、坚忍不拔。
那是一个小雨淅淅沥沥的早晨,整个魔都浸润在雨水之中。当记者走进“山渔”内部后,发现别有一番天地,不见窗外天色暗沉之景,随处可见一幅幅浓抹淡妆的油画,一张张极具张力的摄影艺术,一件件地域鲜明的各色摆件……在手陶、雕塑、绘画等艺术品的点缀下,在布局与色彩的烘托下,空间错落有致,一步一景,使人在欣赏美的同时忘却了窗外淅沥的雨水。拥有这样一间令人羡慕的工作室的主人,是位资深的艺术经理人,一路走来,他身兼多职,从画家到策划人再到影视制作人乃至创业者,他就是—刘霁。
可以说,至今为止,刘霁的生命中充斥了太多的角色转换,活脱脱一部影视剧本,演绎了不同阶段的人生故事。
在年少无知的叛逆期,那时,他除了掌管班级里的黑板画外,还DIY了西游、三国等里面的橡皮泥人物,自制了争相抢阅的连环画手绘本等,引领了一阵风潮。可以说那时的他俨然是一个周遭同学们追逐的孩子王。不得不说,属猴的他活脱脱还原了西游情节,即美猴王带领众猴们嬉戏玩耍的场景。时光飞逝,准备升学的他也面临着未来之路的抉择。他们伯父,身为四川美术学院的发起人之一,以及“中国第二代油画家”的刘国枢先生为他指点了迷津。凭借着过硬的美术功底,他不负众望地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即现在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在血气方刚的青年期,入学后的第三年他便通过自己的双手解决了生活上的花费开销,甚至还补贴家用。利用所学的专业技能他开始在校外参与跟艺术有关的创作。可以说,当时部分的北京地铁站壁画,街边的路牌广告以及其他对外的形象设计在没有高科技辅助的阶段都需要大批来自美术学院的师生参与其中,而这些超写实的图案大多出自他们之手。很显然,这时的他已出色地从学生角色切换至画家。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他结束了象牙塔里的生活,或许是按捺不住内心对于成功的渴望,正如那首歌词所唱的“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他再三思考后放弃了来自CCTV4伸来的橄榄枝,毅然决然地给自己一次不让余生回想起来会留有遗憾的尝试,那就是— 创业。虽说现时的创业环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显得寻常得不能再寻常,但是,在20年前的神州大地,有这种想法且能付诸行动的人实在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坚韧的意志。就这样,在1994年的宁夏,他同爱人一道开办了宁夏北斗广告设计有限公司,同年获得了“宁夏广协杯”创意大奖,户外二等奖等殊荣。此后,他做过策划,搞过公关,办过画展(廊),拍过电影,成为了艺术经理人。其间,他成立了上海山渔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还曾获得了中国十大策划团队领导人殊荣;策划并导演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开幕仪式、两届苏州电博会以及联合国南南组织首脑分会等大型活动;成功举办了推动儒家文化之“画说孔子”并收到了中国儒家学术总会发来的贺电,国际文化交流的“跨越国界的艺术——上海斯洛伐克姐妹城市艺术展”获得媒体的广泛跟踪与报道;由他参与制作的中国首部儿童音乐电影《寻找声音的耳朵》也被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面向全国推荐,并参与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和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首映……于时间中穿行,他在创作与创业之中演绎了多面人生。
在云画廊“垂直社区”和创作者进行探讨与交流
艺术和科技看似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历史上每一次的科技进步,都刷新了艺术的风貌。那些借助科技手段的摄影与电影艺术等,都使艺术焕发出更为耀眼的光芒。
基于自身的定位,山渔在刘总的筹备下于去年的金秋时节顺利发布了一款专为普罗大众能时刻遇见艺术所打造的移动客户端APP——云画廊,同时已在奉贤南桥建设“云顶美术馆”艺术中心项目并完成天使轮融资,正在启动A轮融资。
尽管中国国务院在2014年发布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表明将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决心,但由于这一行业的特殊性,信息和资源一直处于分散与不对称的状态,无法实现真正的资源自由流动与高速发展。谈起为何要打造这样一款基于艺术创作者和艺术享用者的互联网产品时,刘总说道:“我想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给艺术创造者一个低成本的发布平台,给消费者一个高品质的内容聚合平台,以此来颠覆以往固有的场所概念、框架概念,让艺术冲出画廊、冲出美术馆,走入寻常百姓家。让人们在遇见了艺术之后能够进一步对话艺术,让他们在脑海中发出思考的同时可以立即通过这个‘垂直社区’和创作者进行探讨与交流。”换句话说,这一过程可看作换脑的过程,把信息之间的不对称尽可能地变得对称。这一平台,也可看作是积极推进艺术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蓬勃发展的努力尝试。
随着经济的大步迈进,现代人对于艺术的接受程度、需求程度已经出现了一个小高潮,收藏艺术的观念甚至已经在国人心中萌芽壮大。国内和国际上都有天价艺术品的诞生,有数据显示:毕加索作品《两个小孩》拍得2816.5万美元,梵高油画《雏菊和罂粟花》拍得6176.5万美元,中国大陆发生的艺术证券化使名不见经传的艺术创作者一跃成为天价艺术家,还有从未接受艺术训练的作品因为所谓明星效应拍出几千万元等等。以上数字的造就是市场的真实反映还是价格的失真?“市场的价格和个人所认同的价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不同的诉求、不同的认知必定会产生一个怪圈。每一个家庭也好,个体也罢,都不会缺少对于美的追求,但这其中往往缺少获得这份美的渠道和有效信息。”刘总语重心长地说。同时,他表示,下一阶段将着重改善产品的用户体验,启动针对创造者的“创造力经纪”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形成“云画廊”的价值闭环。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该款APP除了完成传授双方的“换脑”过程,还突破了地面上画廊推销模式固有的局限性。用户只需要通过APP里的社区,在线和自己喜欢的艺术家进行交流与谈判。在这个时空里,艺术家除了扮演固有形象外还充当起了商人的角色,买卖双方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如此往复形成一个透明、公开、灵活的讨论机制,双方在这个平台与空间里进行充分的、不间断的互动,最后把价格交还给市场,终结了传统渠道或者拍卖行里一锤定音的现象。
“当然,云画廊的魅力远不仅如此。如果作品只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展示的话,那是有违收藏人购买作品的习惯,只凭互联网+概念传递是非常局限的,艺术作品不同于一般消费品,唯一性使其价格没有上限,收藏人必然精挑细选;再者,互联网的虚拟性使得收藏人无法真正与作品进行‘零’距离接触,这使得目前看似繁荣的众多艺术品交易网站无疾而终,而山渔最大的特色就是拥有线上线下同步的云艺术展览系统:在五星级酒店等场所进行策划展览,实现作品与收藏人之间的‘面对面’,也解决了网购‘看得见摸不着’的弊端。一切就这么简单,通过遇见作品,再进入云平台交流,最后达成交易,轻松将作品安全送到家,在这一系列过程当中,无论是装裱、物流、保险还是理赔等程序,山渔都将会有专业团队进行负责接洽,”刘总说,“打破艺术神秘感,让天才艺术家与你面对面,不让梵高的人生悲剧重演,云画廊的核心理念就是希望艺术能够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艺术的魅力在于想象,那就让我们来做个假设: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人,比如艺术家、设计师等人,他们除了通过传统的行业渠道发布自己的作品,往往还有“被锁在抽屉里的1000件从未曝光的创作”。这些数量庞大的灵感资源,在传统时代几乎没有任何渠道展示,不被公众所知晓,也不会产生任何价值。因此,借助该平台可以终结这1000件作品不被曝光的宿命。或许从中能够发现那些隐匿在你我之间的“梵高”,使其画作获得应有的价值,这也终将会是一场美丽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