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小龙
【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讲座 第28期】
简析加强卸液软管安全管理
文/薛小龙
移动式压力容器是用来装运液化气体等介质的运输装备,广泛应用于石化、能源等领域,其到达目的地后,一般需要及时卸载至固定式储罐,卸液软管是卸载时常用的装卸附件。本期讲座特邀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薛小龙,从一起卸液软管脱落事故案例入手,为大家介绍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定义、卸液软管技术要求,并对加强卸液软管的安全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移动式压力容器
移动式压力容器是指由罐体或大容积钢质无缝气瓶与走行装置或者框架采用永久性连接组成的运输装备,包括铁路罐车、汽车罐车、长管拖车、罐式集装箱和管束式集装箱等,主要用于运输气体、液化气体、冷冻液化气体等危险化学品。
某公司一辆环氧乙烷汽车罐车在进行卸载作业时,由于液相软管脱落,导致大量环氧乙烷泄漏。事故发生后,相关单位立即启动应急救援专项预案,迅速控制了事态。事故共造成8人中毒,其中2人死亡,6人住院治疗。事故汽车罐车见图1。
图1 事故汽车罐车
卸载时,共使用气相和液相两根卸液软管,软管一端连接地面储罐,另一端连接汽车罐车操作箱内装卸口的快装接头,通过操作相关阀门进行卸载作业。由于卸液软管并非标准件,尤其当软管与快装接头由不同单位制造时,需特别注意软管的适用性。
本次事故中,卸液软管由地面储罐使用单位提供。对汽车罐车上的液相和气相快装接头进行检查,未见明显损伤,对快装接头旋卡位厚度进行测量,使用的气相快装接头旋卡位最大厚度约为10.52 mm(见图2),液相快装接头旋卡位最大厚度约为8.30 mm(见图3)。
图2 气相快装接头
图3 液相快装接头
对软管与汽车罐车上的液相快装接头的装配连接质量进行检查,可以发现,液相软管与液相快装接头连接后,软管活套的卡箍能旋至快装接头旋卡位的尽头。由于旋卡位尽头无限止件,若继续拧紧,卡箍会拧过头,发生软管脱落。
因此,液相软管与汽车罐车上液相快装接头连接时因两者不完全匹配,存在因卡箍拧过头而发生软管脱落的可能。液相软管的脱落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快装接头没有旋转到位,打开阀门后,引起软管脱落;二是软管活套旋转过量,导致两者不完全咬合或软管直接脱落。因此,在快装接头连接不可靠的情况下,若同时操作不慎,则会直接导致脱落事故的发生。
由于卸载过程涉及的单位不唯一,因此,卸载过程中软管连接及其质量控制等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TSG R0005-2011第6.3条对装卸用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 装卸用管与移动式压力容器的连接应当可靠;
2. 冷冻液化气体介质的装卸用管材料能够满足低温性能要求;
3. 装卸高(低)压液化气体、冷冻液化气体和液体的装卸用管的公称压力不得小于装卸系统工作压力的2倍;装卸用管的最小爆破压力应大于4倍的公称压力;装卸用管制造单位需注明软管的设计使用寿命;
4. 充装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对装卸用管必须每年进行1次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为装卸用管公称压力的1.5倍,试验结果要有记录和试验人员的签字;
5. 装卸用管必须标志开始使用日期,其使用年限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6.13条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
试验表明,液相软管与汽车罐车上的液相快装接头并不完全匹配;对事故发生时所使用的液相和气相软管进行检查,软管投用日期未知,质量证明文件中并未标注公称压力和最小爆破压力,信息不全;未见软管定期耐压试验报告。以上均不符合TSG R0004-2009和TSG R0005-2011的要求。
1. 环氧乙烷汽车罐车的快装接头多为爪式快接形式,目前尚无国家或行业标准,为非标准件,在事故现场可见供更换的快装接头备件,即在使用时,可能会根据连接的需要而更换不同的快装接头,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制定统一的快装接头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从设计、制造到使用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
2. 对于此类爪式快装接头,在设计时应在接头上考虑设置限止件,增强本质安全性,防止接头由于旋转过头打滑而发生脱落,引发事故。在实际生产中,亦可选用其它更加可靠的连接形式来保证安全生产。
3. 我国对金属软管已实施制造单位许可制度,然而,部分持证制造单位出具的质量证明文件上未标注软管的公称压力和爆破压力,给选型带来了困难。软管制造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生产,并出具规范、统一的质量证明文件。
(支持单位: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信息专递——
加快推进《质量促进法》立法
近日,《质量促进法》立法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质量促进法》要站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来界定调整范围,让更多社会主体参与进来,建立政府统筹、企业主抓、行业自律、社会共治的新模式, 创新全社会质量共治的制度设计,共同构建完整的质量法律关系,争取将《质量促进法》尽早列入立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