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蒋志洲
民族的 世界的
文/本刊记者 蒋志洲
亚振家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家协第六届理事会会长,中国家协副理事长,上海非遗协会常务理事,“2014年度上海家具行业领军人物”和“上海海派家具艺术大师”。
1985年,师从王章荣、王健两位大师,学习海派家具制作技艺。1992年,带领18人创业团队,在上海创建了亚振家具厂。其自主设计、生产的海派家具获得1993年上海“金斧杯”家具大赛成果奖、1994年上海家具总公司“新品博览会”销售冠军。2013年荣获工信部工业品牌示范企业称号,2015年成功申报“海派家具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带领团队结缘2010年上海、2012年韩国丽水、2015年米兰三届世博会,并成为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全球合作伙伴,让经典亦时尚的海派家具走向世界。
2015年7月20日,中国海派艺术家具品牌A-Zenith(以下简称“亚振”),在米兰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内举办“亚振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亚振所展示的产品不仅蕴含浓郁的中国风情,还融合了最前沿的时尚元素,在米兰家具设计界引起轰动,成为我国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优秀范例。
这一切,源于一个名字——高伟,亚振的领头人。他坚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进入家具行业几十年,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在米兰做一次我们自己的产品发布,证明我们中国的家具设计不比别人差”,高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从90年代初至今,高伟每年至少会到意大利去一次,多的时候6、7次。“众所周知,意大利在家具设计方面是世界闻名的,我不仅要学习,也是为今后能够梦想成真做准备”。
机会终究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2009年底,上海世博会指挥部致电亚振,询问是否愿意参与世博的设计项目。“我当时是非常兴奋的,世博会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顶级盛会,亚振能够参与其中让我非常荣幸,但也有点忐忑,担心做不好。”
当时,这个项目已经有两家公司做过前期设计,但是都没有通过,亚振是第三家。面对世博会超高的设计要求,高伟没有退缩,因为他知道,如果这次能够成功,将会是他完成梦想的第一步。在接到任务后的两个月里,高伟带领亚振的设计团队昼夜奋战,最终拿出一套“梅兰竹菊”设计方案,获得世博评审的一致好评,一次通过审核。
有了这一次的经验,亚振又成功参与了2012年的韩国世博会,进一步打开了企业面向世界的大门。“这一切,都是为了米兰做准备”。
2015年7月20日,高伟梦想成真,亚振在米兰世博会上向全世界展示自己,其设计风格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肯定。
亚振的成功离不开高伟这位总设计师,他传承了海派家具文化,并将中外优秀家具设计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的亚振风格。
打小时候起,高伟经常有机会看到有木工手艺的舅舅干活。看着从刨腔中吐出的刨花和锯齿上飘落的细末,不起眼的木头在艺匠的手中变成了漂亮的家具,让年幼的高伟感到惊奇,并渐渐喜爱上这一行当。
1979年5月,16岁的高伟拜师李建甫,开启了孩提梦想的启航之路。1985年,已经熟练掌握传统木工制作手艺的高伟,只身闯荡上海,进入上海吴淞装饰木器厂,成为一名技术工人。
当时,吴淞装饰木器厂里有一位海派家具典范“水明昌”的嫡系传人王章荣大师。高伟的工作台,恰巧就挨着王大师,让追寻家具制作奥秘的高伟如获至宝。无论手中的活计有多忙,只要遇见大师在工作,好学的高伟就会悄悄站在大师身后,聚精会神地观看、学习。
勤奋聪慧的高伟,因出色的工作表现和对家具设计浓厚的兴趣,得到了王大师的关注和喜爱。1985年底,王章荣大师当着全厂职工的面作出一个决定,收高伟作弟子,倾情传授水明昌独门技艺。从此,高伟得以系统学习海派家具制作技艺,这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也为后来亚振文化的形成,奠定了源自海派文化实证与理论的基础。
1989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第十个年头,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但是,在家具领域,受计划经济年代固化思维的影响,导致市场上极度缺乏好的产品。家居文化昭示的生活意境和市场需求空缺所形成的巨大反差,成为高伟挥之不去的心结。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家居文化的内在魅力,高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此时高伟已经是吴淞装饰木器厂的技术厂长),静下心来学习家居文化和家具设计。
1990年10月,高伟成功考入南京林业大学家具设计专业,开始了探寻中西方多元家居文化核心真谛之路。对于知识的渴求让高伟上课特别认真,每堂课都会详细记录听课要点,还会在笔记上做标注。几堂课下来,他的导师赵毓林便发现了高伟的与众不同:勤于思索、不善言谈,熟悉传统家具制作工艺,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和求知欲望,对海派家具有浓烈的情感。
一次路上的偶遇,赵毓林把高伟介绍给了当时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吴涤荣教授。吴教授是南林第一位留学欧洲研究家具方面的博士,也是中国最早的家具专业留学博士。此后,吴教授便成为高伟求知探索欧洲家居文化渊源、设计风格的导师,帮助高伟了解了大量国外先进的家居文化和设计理念。
经过系统的学习,高伟对中西方家居文化有了自己的认知,“中式家具给人以君王之上、神圣威严的感觉,西式家具则是艺术与人体力学的结合”,高伟认为,“官本位和人本位的文化定位,形成了东西方家具文化的表现特征。”
1992年5月23日,学成归来的高伟和太太户美云,以及其他16位怀揣梦想的技术青年,在闸北白遗桥永和支路22号的破旧厂房内,拉开了亚振艰苦创业的序幕。
虽然规模不大,但亚振却在创立之初就建立了异常严格的质量管控。“今日的质量,明日的市场”,这是伴随亚振成长到今天的服务理念。“那时,在奉贤像我们这样的小厂有好几百家,能够存活下来的凤毛麟角,对质量的高要求是决定因素之一。”
有一次,亚振的一位员工做了一块板,是由多种材料拼起来的,拼得不好,一般地看也没什么问题,但仔细看能看出来问题。按照亚振的要求,这块板是废品,要重做。“就18个人,要处理谁都于心不忍,但是没办法,质量底线不能碰,最后还是按照规定罚了钱。要知道那时大家都是过年才能拿到工资,平时只发点基本的生活费,可想而知处罚有多严重。”
这位员工也服气,认罚以后就把那个板子放在那里,也没有废掉。春节的时候,他把这个板子从上海背了回去,保存在家里,提醒自己不要再犯错。
从技术角度来说,中国家具的榫卯结构是非常优秀的工艺,比欧洲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好。但从设计角度出发,中国的品牌几乎没有,基本都是国外的好,起码从口碑上是这样的。“我就想,亚振要做国际化的品牌,这个目标该怎么实现?”
通过学习和资料收集,高伟发现大多数国际知名品牌都是有历史沉淀的、有故事的。“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有什么优势和不足,总结好优势,发扬光大;不足的地方,寻求外部资源帮忙弥补,帮助我们不断进步。”
“为什么找爱马仕的服装设计总监卢卡,因为他曾在D&G做了13年的设计总监。现在,这个人我们请好了。就是不断地总结这些奢侈品牌,如何制造、如何形成,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现在又有什么样的不足。想要做好一个品牌,必须要有国际化的人才,一个还不行,还要有不同的。所以我还找了法国的设计师,学习法国人怎么做奢侈品品牌。”
欧洲人发明了西式家具,海派文化接纳了西式家具,把它引入中国。高伟,博采两家之长,融合海派智慧与西方家具理念,创意设计出符合东方人体力学的海派西式家具,并把它做到极致。
他立志,要把亚振做成世界家具界的一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