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雅旋
♀冯斯特
毕业于安徽建筑大学建筑系,2015年以志愿者身份参与碧山“理农馆” 筹建工作,“混·Studio”创始人,现供职合肥地平线建筑设计事务所。
2015年5月1日,由碧山村废旧公共祠堂——启元堂改建而成的“理农馆” 正式开馆,这是碧山兴起的又一乡村公共空间。自2015年初改建工作开始起,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来到碧山,参与筹备与营建,冯斯特便是其中较早的一员。这位刚从建筑系毕业的90后主要负责“理农馆”整体建筑的修复,包括前期的建筑空间整理测绘,以及空间效果图与CAD施工图的绘制。伴随着“理农馆”的开幕,志愿者团队的工作也告一段落,但冯斯特却选择在碧山留下来,转型为民艺从业者,做起简易家具来。
冯斯特尝试通过使用在地材料,手作出“从大山里走出去的全民家具”。在他看来,这样一种小众品牌的独立运作与实践,可以洞悉民艺与在地的种种微妙关系,也是以民艺新生的方式参与到活化农村。
他拉上在“理农馆” 做细木活的本地木匠胡小纲,成立了“混·Studio”。碧山盛产杉木,山里家家户户门口路边常摆放几堆待处理的树干,定期有人来收购,收购价一立方米900元左右,而县城伐木场加工后的价格却在一立方米2000元。由于村落地域的局限性和发展条件的制约,这些在地自然资源给当地村民带来的回报,仅仅是最低的原材料价格而已。但是,如果用这些木材,在碧山本地加工制作,对足够有购买力的城里人销售,那种回报就完全不一样了。
于是,当地人提供木材,冯斯特操刀设计,并且从选材、切割、绘图、制作成样到最后的打磨,每一步都与本地工匠亲力亲为。冯斯特的理念是:“做家具,目的就是能够让使用它的人生活得快乐,同时使用起来真的非常好用就够了。” 这体现在“混·Studio”家具的几个特色上:第一,绝对是手作;第二,保留质朴而环保的风格,表面不施油漆,有时也不是很平整,甚至还留着刀过的痕迹,强调一种乡土出产的简单粗放;第三,设计上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要求,是一种将传统进行转化之后的设计感。“混·Studio”的产品在“理农馆” 陈列展示,颇受游客或是前来碧山的艺文热爱者的好评。短时间内,冯斯特便接到来自不同地方的订单。
民艺一直在传统村民日常经济生活中占重要位置,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来临,作为农耕文明产物的民艺,命运也急转直下,衰落或逐渐消失。冯斯特的“混·Studio”的思路,实际是将传统的技艺进行活化,技艺还是老的技艺,然而设计却已经对接上今天的时代与生活,这可以被视作“民艺新生”的一种全新的“体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