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并非一“网”就灵

2016-04-12 11:24
江苏农村经济 2016年8期
关键词:农产品农业发展

农业并非一“网”就灵

《江苏农村经济》微信订阅号每个工作日向您推送最新且有价值的三农图文消息、视频、评论文章,敬请扫杂志封面下方二维码或添加微信号jsncjj1984进行关注,还能与编辑在线互动哦!

打开手机,就能遥控施肥、浇地;轻点鼠标,就能让农产品销往全国……“互联网+农业”带来从田间到指尖的深刻变革。然而,一些地方一味追求高大上,你搞大数据,我上物联网,园区里互联网技术一应俱全,好像离了互联网就搞不了现代农业。农业发展果真能“一网就灵”吗?

有人认为,智慧农业、物联网等新理念新技术不断应用,通过“机器换人”“互联网+农业”可以取代农民。事实上,农业是一个特殊产业,它的自然性和生命特性决定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决定了农业的组织形式不同于工业。从生产方式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再高,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工,比如小麦机播后要人工补苗,苹果要人工套袋,有的防疫要人工投药,一家一户的精耕细作,是规模经营难以做到的。再从规模化水平看,智慧农业要求集约经营,而我国人多地少,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农业绝大多数还要靠普通农户,不能为了“规模”把大量农户从土地挤出去。

有人认为,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集约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实际上,“互联网+农业”要大投入,比如物联网的数据收集、监控成本高,普通农户是很难接受的;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前期投入不小,不是任何企业都愿投入的。高投入必然要求高效益,但高端市场是有限的。“这几年干智慧农业的不少,但活下来的不多。”一位现代农业园区老板坦言,他们产的有机蔬菜,靠会员销售,订一年菜要2万元,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

有人认为,“互联网+农业”能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解决农产品卖难。实际上,农产品产销对接是个世界性难题,农产品电商也有局限性,对于局部地区、部分产品而言,利用互联网解决卖难是可能的,但对大多数农产品来说,其季节性、周期性和风险性决定了难以像工业生产那样,根据信息及时调整决策。互联网再快,也改变不了农业生产周期,无论市场信息如何及时、供求信息如何对称,让农业结构完全与市场对接都是很困难的事情。

不可否认,现在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农业转型升级。但“互联网+”和农业机械、农业科技一样,是农业发展的技术和工具,它在农业领域发挥多大作用,更应该注重“+”后面的内容,如何让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充分融合,如何真正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这才是关键。如果违背农业的特点和基本规律,只追求互联网这个概念,农业发展就会误入歧途。

农业转型升级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不要拔苗助长。说到底,解决农业问题还是要依靠农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农业发展的短板还不少,需要政府下力气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新型经营体系,营造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投身农业,也应该有平常心,农业不会一夜暴富,互联网也不是神药,正确认识农业特点,正确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才能克服发展过程中的浮躁情绪,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6年6月28日 节选自《人民日报》]

微友说

@AADD:中国农科院的专家曾经说过,“互联网+”将助力智能农业实现大提升,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和精准管理,这也是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但这并不代表有了互联网和高科技的变革就能忽略农业之根本。如何稳健地推动“互联网+农业”高效发展,还需要保持清醒认识和审慎思考。

@强拳出击:警惕“一窝蜂”,因地制宜,有步骤有计划脚踏实地与网络接轨!

@有园人:不能只注重“互联网+”农技,还有“互联网+”农民,“互联网+”土地,“互联网+”资本,“互联网+”治理等等,这都是变革的要素。

@理想的大葵花:农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创造的是一个广阔的平台,其发展方向在于利用互联网带动传统农业升级,将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产经销各个领域,加速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然而,中国农业产业化的痛点是生产效率低、流通水平低、产品能力低。所以,“互联网+农业”必须先从推动农产品进城、帮农民增收做起,否则,再好的技术和解决方案都很难在农村推行。

猜你喜欢
农产品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