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市小榄镇第一中学 刘晓会
潜心育人,静候花开
文中山市小榄镇第一中学刘晓会
初三阶段是中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学习压力大,面临人生的第一个选择。班级中的后进生由于成绩落后,自卑,对自己的人生、职业方向目的性不强,就容易破罐子破摔。我对班级41名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初三学生不仅渴望得到学习上的帮助,而且还希望获得心理上的帮助;在犯错误时学生渴望得到教师个别谈话而不是当面批评;希望家长理解关心自己;愿意和讲义气、守诚信、互帮互助的同学交往。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学生更愿意选择和解。
分析这些后进生的特点,造成他们落后的因素有如下方面。(1)家庭因素。有的学生突然从品学兼优变得行为乖戾、叛逆,成绩一泻千里,原因是父母离异,学坏仅仅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甚至不惜以伤害自己为代价。有的家庭是隔代抚养模式,家长未能及时给予足够的关心、交流,孩子不能体会父母的辛苦。有的后进生行为习惯、对社会的认识、学习的认识受父母影响很大,看问题偏激,与人相处有困难。(2)社会因素。网络、电视、电影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事物、社会现象还不能做出客观判断的学生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有的因此走上犯罪道路。(3)心理因素。如何正确处理和异性的交往问题、认识青春期的心理和身体变化,成长中的学生需要一盏明灯指引。父母、教师无疑就是那盏明灯。
后进生可分为学困型、品行问题型、因家庭变故心理抵触型几种。如小华同学由于学习基础差,无心学习,结交外校学生,曾经离家出走,对待家长、老师的管教抵触情绪大,但是该生体育成绩好。我从他的优点入手,希望他担任班级体育委员,带领班级进步。小华深受震动,意识到同学和老师没有歧视他,欣然受命,成为一名称职的体育委员,在校运会上积极为班级争光。在学习上,当他有放弃心理时,我就及时与之谈话,阐明观点:多少分不重要,重要的是态度、是进取心。刚开始他有抵触情绪,很不耐烦。我采取冷处理,等他情绪平复后,再给他说校规,再教他如何对待老师的教育,如何与人相处。在他学习态度好转后,及时表扬。慢慢地,小华开始做笔记,开始完成作业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换位思考能促进班级管理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在后进生的家长面前,我多鼓励学生的进步,有一点突出的表现、有一点进步,便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促进转化。
小李同学小学一至四年级成绩不错,五年级时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他与亲戚住,结交了一些不良少年,思想、行为发生很大变化,上了初中变成了问题少年,打架斗殴,夜不归宿,不听父母管教,离家出走。我认真观察小李在班级的表现,发现这个孩子很敏感,他言行上的叛逆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脆弱、得到大家的关注。我一次次的交流和引导,让小李明白发脾气、用拳头不能赢得友谊,他开始改变了,学会微笑面对老师善意的批评。在班集体活动中,积极帮助同学,聪明的他学习上认真了许多,和同学也相处很好,甚至主动要求家长给自己报课外辅导班补习落下的功课。毕业后他在QQ留言中还主动关心我的身体健康。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发现了一个个小小设计师和小组的核心人物,他们的学习并不是那么优秀,但是绘画时是那么专注,在设计小组LOGO中他们的创意得到了发挥,从同学羡慕的眼光中得到了成就感。在班会课上,我播出了这珍贵的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心理学上的同理和共情让学生互相欣赏、鼓励,班风、学风改变了,班级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小云成绩落后、少言寡语、朋友少。一次大课间跑步时她不小心跌倒了,我马上跑上前问候她,并陪她一起去校医室包扎伤口。从那以后,她开始认真听课了,再也不是班级中永远的“睡神”,课间有时也去和班级中的小老师讨论,接受老师的帮助。
现代德育要求班主任树立全新思维、整合德育资源,通过德育活动唤起人的道德潜能,使人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我在班级微信群中了解学生的需求与爱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家长互动,及时了解孩子在家在校的情况,给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文章,让大家在互动中更加了解、信任。班级工作好做多了。
责任编辑魏文琦